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 非常時期,再多的錢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無聊的發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樂地欣賞把玩,你收藏了數字而他卻藏了文化”---禪古茶人


今天我們的主題就是談一談春秋戰漢時期的龍紋特徵。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漢代龍紋崁寶石金腰帶扣


記載春秋戰國時期龍的傳聞越來越多,這和當時活躍的學術思想一樣,有整體的文化開始蓬勃的發展的背景。這個時期的龍紋動態感十足,流暢自如,充滿了活力。

春秋的蟠螭虺---春秋時期流行的紋飾是蟠螭紋與蟠虺紋。螭是一種沒有角的龍,虺是一種小蛇,都作捲曲盤繞的形象,以四方連續的構成方式組成大面積的裝飾,沒有凸起主紋,在青銅器表面組成猶如錦緞般繁密的圖案。前人習慣上將青銅器此類紋飾中,形體較大的稱作蟠螭紋,形體較小或屈曲較自由的稱為蟠虺紋,實際上都是龍、蛇一類。

紋飾特點,除了在單純的方格紋,鱗片紋之外,還增加了古文臥蠶紋和雲紋,突破了前代的古樸和神秘,逐步向精緻華美和明快的造型做轉變。

春秋時期,龍體周邊以雙陰線擠出陽紋線,更突出了龍形的輪廓和整體的張力。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春秋早期龍紋玉珩

春秋時期玉龍特點:龍紋身體更長了,呈曲折形,似英文字母的s,我們玉器行裡喜歡稱之為S形或雙S形龍;龍身上多飾以谷紋紋飾,這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主流紋飾,戰國時期廣為流行,春秋時期常用的臥蠶紋,紋飾突起,立體感強,刀工講究,龍紋中的角。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春秋中期的龍首玉珩

看懂早期時期的龍紋有一條基本規則:

即商代沒角不是龍,西周有角沒有足,晚周角形似耳形,戰國與耳全無異

;龍紋的眼睛見不到臣字眼了,開始出現單線或雙線雕的圓形眼與角度渾圓的方形眼和單鳳眼,其雙線雕手法是外圈線細,內圈線粗,使眼睛突起,更顯有神,形成淺浮雕。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戰國早期出廓雙龍玉璧

玉雕工藝至戰國早期,創作與表現手法更為獨特,一切迎合儒家的玉德理論,產品數量較前代成倍增長。此時玉器也更加重視選料,鏤雕和套環技術日趨成熟,紋樣裝怖豐富多彩,雕工精細巧妙,生動傳神,其琢雕水平幾近極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巔峰高度。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戰國早期玉龍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戰國早期的玉龍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戰國早期的玉龍與春秋時期的玉龍很相似

戰國玉龍的龍身很長,婉蜒曲折,造型呈s形狀;一般成對出現,春秋時期的很多玉器,這個時候也出現了對面切現象,既把一塊玉一分為二,雕刻一模一樣的龍,而龍身上的裝飾以谷紋或連雲紋為主。也有云雷紋、柳條紋、前狀滴水紋、丁字紋、工字紋等輔助紋飾。還出現了一條陰刻線,橫穿在兩三個小圓圈中間的極為特殊的紋飾。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戰國中期的玉龍

與春秋玉龍相比,由於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戰國玉龍的地域特色有所淡化。同時,由於禮制等方面約束弱化,春秋時期雕刻玉龍那種“羞羞答答”的感覺逐漸淡出,戰國玉龍不僅數量明顯增多,神態也變得鋒芒畢露。戰國玉龍的基本特點是龍身較長,用龍身的盤旋扭轉彰顯力度。如你有藏品困於出手,想進行拍賣,可與福羲拍賣行陳經理溝通,XGDG6913有償服務,非誠勿擾。戰國中晚期的玉龍,口形與玉虎相似,均為大張口,形象兇猛,兩個鉗狀獠牙對峙,下唇琢成鉞形。另外龍身軀為S形的,頭部近似馬頭;龍眼多琢雕成圓形代梢、菱形、腰圓形等幾種。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戰國時期的玉器雕琢工藝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玉龍身常見的谷紋,製作運用了新的"減地突雕法",工藝即先將谷紋形狀大致突現,再將四周地子減低,然後把谷紋出芽彎曲的尾部慢慢地用心琢磨,使每條尾巴均無痕跡,達到完美無缺的境地。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戰國晚期的龍紋玉佩

欣賞完戰國龍形,可以看出戰國玉龍隨著時間推移紋飾由繁縟、飽滿轉變為簡約、剛勁,而玉龍的動感、力量感也在不斷加強。

玉器繩紋在春秋就已經比較成熟了,但大量雕刻繩紋玉龍卻是在戰國時期。戰國繩紋玉龍雕工精美而細膩,令人歎為觀止,各個階段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龍首的雕刻上。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戰國晚期龍紋

戰國時期的玉器在拋光技術的運用上也非常獨特,邊角處理鋒潤,玉器的表面打磨平滑,拋光均勻,經過二千多年的流傳,至今表面光亮度極高,被後世讚譽為"玻璃光"。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西漢早期的龍紋玉璧

西漢早期,漢代的龍形漸漸向盤龍發展,並趨向具有四足獸的體形。玉器發展到漢代,因為儒家道德學說從禮制上能維護封建國家制度,故而漢武帝首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使以禮器、佩飾為主的玉器體系,得到了很大扶持。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西漢晚期的龍鳳紋出廓壁

由於漢代的國力強大,溝通了西域與中原的交通往來,優質的玉材,源源不斷地從西域而來。漢代玉器以琢工精細,造型靈巧,變化豐富為特徵,並流行一種外緣有鏤雕附飾的出廓玉器。而大件玉器琢工較粗,刀法簡潔有力,有"漢八刀"之譽。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西漢晚期的龍紋出廓壁

漢代開始龍紋的形制體型改變的比較大,龍的整體形象及其兇猛飛動靈活,這個跟龍當時的皇權思想有很大的關係,在漢代因為國家的武增國強,國家強盛,龍在漢代的地位也有了非常高的提升。

在漢帝國大一統的思想影響下,龍的傳聞和說法由眾說紛紜的神話而趨於歸一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巨能細,能短能長,春分面登天,秋分而入淵。抽象而概括地龍,後世多以此為準。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西漢晚期的龍紋四靈片飾

王充在《論衡》中寫道:世俗畫龍,馬首蛇尾。這就是漢代龍紋的寫照。漢以前的龍紋就是單純的龍紋,而這時期龍紋常與螭虎紋、鳳紋配合在一起構成圖案。

漢代玉龍的龍身向盤形發展,一龍的四足吸收瑞獸的特徵呈尖爪狀;龍的頭部似馬頭,龍角似馬鬃,細長尤如寬帶;龍耳極小;漢代玉龍的眼睛基本是外方內圓。其形狀多種有方圓形眼、帶梢橢圓形眼,不論何種龍眼,均炯炯有神,可謂畫龍點睛。

此時龍身上還出現了飛翼。有的龍近似蟠螭紋,龍尾呈單尾或分叉尾。而龍紋與其它紋飾組合的圖案頻頻出現也成為漢代玉器的一大特點。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東漢時期龍形佩

龍的造型在漢代是處於定型階段,漢代的龍紋裝飾常見於墓室壁畫,畫像磚,金銀銅器,漆器,玉器,瓦當,而銅鏡中的龍經常作為四靈之一出現,龍紋瓦當,也頗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用現代眼光解析春秋戰漢玉龍特徵


去偽存真 淨化收藏 藝術源於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