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在“第二故鄉”!來自遵化的她是最美的抗疫“玫瑰”

遵化市中醫醫院主管護師張曉靜從未想過,自己會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再次踏上湖北這片土地。

2002年,水芙蓉盛開的季節,22歲的張曉靜手捧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護理專業畢業證書走出了學校大門。

“以後常回來撒!”“要得!”張曉靜記得,自己曾這樣與老師同學依依惜別,執手相約。

回來,已是18年後。

2月9日清晨5時,張曉靜接到醫院緊急通知,她此前的申請已獲批准,將跟隨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醫療隊奔赴武漢。

“6點集合,馬上動身!”來不及抱抱兩個孩子,來不及同丈夫深情話別,她轉身出門。

臨行前,前來送行的遵化市領導詢問大家有什麼需要,張曉靜“耿直”回答:“別告訴我的父母,他們身體不好,我不想讓他們擔心。”

到達武漢,經過嚴格、規範的崗前培訓,2月12日晚,張曉靜與15名來自唐山的醫護人員組成唐山護理隊進入江岸方艙醫院A病區。由於專業操作熟練且有過抗擊非典的經歷,張曉靜被任命為領隊、護士長。

讓張曉靜略感欣慰的是,江岸方艙醫院接診的絕大多數是輕症患者,病情相對平穩。然而由於疫情造成的恐慌和長時間隔離帶來的孤獨感,一些患者的情緒變得焦慮不安,甚至易怒暴躁。

“應對這種情況,我在湖北學習生活的經歷幫了大忙。”憑著對湖北方言的熟悉和對當地風俗人情的瞭解,張曉靜以“半個湖北人”自居:同艙的外地醫務人員語言不通時,她主動上前充當翻譯;患者有困難、有情緒時,她便操起不太標準的湖北話先“套近乎”,再做心理疏導。

一次查房時,張曉靜發現一位中年女患者情緒不對頭。

“阿姨,你咋了撒?”一句鄉音,一下戳中了患者的淚點,她邊哭邊向張曉靜講起了自己的遭遇。

原來,這位患者的兒子也在方艙醫院接受治療,卻因男女分區住院不便看望。而她父親又在家中去世,也沒能見上最後一面。“我現在這個樣子,就是家裡的負擔,國家的負擔,我還活著幹啥子撒?”

“咋子會是負擔撒?”張曉靜輕撫著她說,“國家派我們到這裡來照顧你們,就是要讓你們早一點好起來,一家人早早團聚。現在全國人民都知道咱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阿姨你也要勇敢撒!”

得知這位患者因為沒有手機也不會使用手機而難以同家人取得聯繫,張曉靜又趕忙找來護士站的手機,幫她撥通親人的電話,讓她痛快淋漓地宣洩了內心積蓄已久的思念與牽掛。

自此以後,張曉靜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來到這位患者床邊,操著湖北話“阿姨長阿姨短”地聊上一陣。

3月2日,這名患者順利出艙。臨行前,她來向張曉靜告別:“我這輩子也不會忘了你這半個老鄉,不會忘了河北來的女伢們!”

正如這位患者所言,張曉靜和醫護人員們的辛勤付出,贏得了艙內所有患者的真心愛戴。

“三八”婦女節那天一早,張曉靜和同事們正給女患者們準備巧克力、康乃馨等禮物,沒想到患者們卻“先發制人”:向每位護士獻上了一枝“玫瑰花”。

這是一枝怎樣的“玫瑰花”啊--“花瓣”是彩色卡紙摺疊而成,“花稈”則是一次性筷子和牛奶吸管。

“女神們辛苦啦,祝節日快樂!”獻花“儀式”上,病房裡的幾十名患者齊聲鼓掌,並唱起《真的愛你》......

“我們悄悄排練的,準備了好幾天呢......”雖然“透露秘密”的患者很小聲,張曉靜還是真切地聽到了。那一瞬間,她的護目鏡“起霧”了。

張曉靜自豪地告訴筆者,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她所在的方艙醫院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治癒患者零回頭的目標。

3月8日15時,張曉靜所在的江岸方艙醫院正式休艙。

“我們團隊進駐時,A區病房最多有577名患者,休艙當天只剩99人。”張曉靜告訴筆者,餘下的患者一部分將轉到定點醫院接受治療,另一部分治癒出院安排到當地社區繼續隔離觀察。而張曉靜和她的隊員們目前仍留在江岸方艙醫院的指揮中心整理病例。“我們隨時待命,準備挺進重症病區。”

張曉靜不會忘記,休艙前,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她和醫療隊隊員們站在門口等候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雨越下越大,沒人撐傘,也沒人離去。

面對即將關閉的艙門,張曉靜深深鞠了一躬,任喜極而泣和依依不捨的淚水混著雨水在臉上肆意流淌。那一刻她在心頭默唸著:“致敬,武漢——我戰鬥過的英雄城市!致敬,湖北——我的第二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