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成人重症醫學科主任甘泉:優化特殊孕產婦救治流程,我們守護住了“生門”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成人重症醫學科主任甘泉:優化特殊孕產婦救治流程,我們守護住了“生門”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周建躍 溫紅蕾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黃士峰

這世界,有一種哭聲清脆嘹亮,讓人心生幸福,那便是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從1月20日至3月17日,在武漢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這段關鍵時期,已有4051個新生命在省婦幼保健院平安降生,作為“生產大戶”,該院去年分娩量29333人,已連續17年位居全省分娩量第一,是武漢人名副其實的“生命搖籃”。

雖不是新冠肺炎孕產婦定點救治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卻不可避免的與病毒正面遭遇。來勢洶洶的疫情已然逼近“生門”,成人重症醫學科主任甘泉化身“救火”隊員,與產科、成人內科、麻醉科等團隊一起守護新生。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成人重症醫學科主任甘泉:優化特殊孕產婦救治流程,我們守護住了“生門”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成人重症醫學科主任甘泉

以下是甘泉的自述:

開設臨時隔離病區,收治疑似新冠肺炎產婦

時至今日,武漢封城已經50余天。回想起來,對於這場新冠肺炎的戰役,開始因對病毒認識不足我並沒有太在意,而且我們是婦幼專科醫院,並非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料想應該不會受太大影響。

事情的改變是在封城之後,發熱定點醫院的病人越來越多。我從隱隱擔憂到逐漸感覺情況嚴重了,那時候我開始意識到,我們要做更多事情來保證正常孕產婦的就醫行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保母嬰安全,院領導多次部署,全院上下統一行動。儘管我們不是救治定點醫院,但要有作為公立醫院的擔當。接診的孕產婦,如果有臨產表現,不管她是否疑似,甚至確診,也一定要收治。

而最初這些特殊孕產婦的收治,正是我所在的成人重症醫學科。我們一方面要保證非新冠急危重症孕產婦的正常治療,同時要開闢新的隔離病區,專門用來收治不明原因發熱或疑似病例。

作為醫院抗擊疫情的成人專家組成員之一,我還兼顧了發熱門診預警、篩查的工作,從源頭上防止院內病人感染。為此,醫院提前謀劃了“雙分診、雙通道、雙隔離”的運行模式,有效的將人群分離。在成人專家組的工作群裡,發熱孕產婦的臨床資料和CT圖像會及時在群內討論,初步判斷是否為新冠肺炎患者。如果孕婦為疑似病例,會從發熱門診,經由專門通道進入隔離產房或隔離手術室。分娩後,再轉入單間的臨時隔離觀察病區。

與妻子聯手,合作編寫特殊孕產婦“五早”指導意見

我的妻子周冬,是省婦幼保健院的一名產科醫師。武漢“封城”以來,產科的孕產婦未減反增,特別是夜班時候,急診孕婦多,還經常會有發熱的急診病例。這個病毒很“狡猾”,它潛伏期長且存在無症狀的感染者,有些疑似病例不易篩查,這讓產科工作風險重重。

2月初開始,國家出臺了多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當時沒有專門針對婦幼保健機構這類非定點救治醫院的。我院每月分娩量高達2000多,如果醫護人員因防護不當引發感染,那麼武漢孕產婦的正常醫療保健將受到很大影響。

我們夫妻倆常常一同參與到特殊孕婦的救治,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這些診療流程更加優化。我們決定,聯手試寫一套妊娠合併疑似新冠肺炎的診療流程。從孕婦踏進醫院開始設置流程,一步步推衍考量,每一個流程都再三斟酌調整,從醫院感染防控和產科實際出發,試圖制訂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

在產科首席顧問肖梅主任及多學科專家的指導下,五天後,我和妻子拿出了第一版《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對妊娠合併疑似或臨床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早識別、早隔離、早上報、早救治與早轉診指導意見》,供全院醫務人員參考執行。

隨後,這套指導意見也隨著對病毒認識的不斷深入而補充完善,並下發給了湖北省內所有婦幼保健機構,為相關醫護人員提供參考。

再建隔離病區,“特殊”孕產婦得到妥善安置

首個隔離病區使用一週後,疑似新冠肺炎的產婦越來越多,8個房間已不夠用。一下子,緊迫感直面而來,經醫院研究,決定再次開闢新的隔離病區,總計22個單間,從不同科室抽調醫護人員,用來收治更多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成人重症醫學科主任甘泉:優化特殊孕產婦救治流程,我們守護住了“生門”

穿上防護服的甘泉

新的隔離病區建立後,原有的隔離病區要進行關閉消毒。將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轉入新病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病房要做隔斷,都需要臨時搭建起來;疑似患者需要一個一個單獨轉運;而病人從哪裡進,醫護人員從哪裡進,做檢查怎麼走,怎麼去手術室,所有路線都是有要求的。此外,我們團隊的所有醫護都不是傳染病專業,需要重新培訓。我們在反覆設計路線的同時,也在一遍遍進行模擬演練。從早上8時到晚上7時,這個大轉運才順利完成。

其中,有一個產婦患者讓我印象很深刻。剛收治到隔離病區時,她的肺部CT顯示出了明顯的新冠肺炎患者特徵,但核酸做了兩三次都是陰性。我堅持按新冠肺炎的標準對她進行隔離救治,她開始不太理解,直到後期出現胸悶憋氣等典型症狀後,才意識到住院救治的必要性。在隔離病區救治22天后,她最終康復出院。

疫情爆發期,在隔離病區,我們累計收治肺部感染的孕產婦115例,其中核酸檢測陽性12例,已及時轉往定點醫院,保障了母嬰安全。

戰鬥仍未結束,還不是放鬆的時候

疫情爆發後,我和妻子都要堅守一線,把放寒假的兒子託付給了父母。從年前到現在,最讓我感覺無助和牽掛的,應該就是一對父母雙雙確診新冠肺炎。

1月底,我的父親開始咳嗽,因為他此前曾有多年吸菸史,雖已戒菸但平日也常常咳嗽幾聲,我並沒有特別留心,只當是尋常情況。直到有一天,我去看他,發現他咳嗽加劇,還出現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的情況,這才意識到,父親可能“中招”了。

我趕緊帶著父母去做檢查,父親雙肺的90%已經被病毒損傷,母親的CT檢查結果也是病毒性肺炎,需要隔離治療。安頓好父母的救治隔離,我趕緊帶妻子兒子做了相關檢查,幸而都是陰性。

因為是重症患者,我父親的救治很艱難,入院一週後新老治療方案都起效不大,病情每況愈下,只能轉入了ICU,並下了病危通知書。父親因為缺氧說不上來話,吃不下去飯,下不了床,各項檢查指標也在下降,看到這些,除了難受,更多的還有自責和無力感。

然而,醫院裡的孕產婦還需要我去救治,我不能一直持續在“無力感”裡。只能艱難地調整好心態,轉身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日常接診病患、參加各類會診搶救、發熱門診、網上答疑、安排隔離病區,一樁樁事情交錯著要去處理。

好在經過精心救治,目前,我父親的病情終於穩定下來,撤掉了呼吸機,轉入了普通病房,母親也已經結束隔離期回到家中,我的心情也隨之輕鬆了一些。

在疫情期間,我所在的省婦幼保健院,大家克服困難,堅守崗位,除急診外,產科、新生兒科、兒科正常接診,每日在院孕產婦330人左右,從1月20日至3月17日,4051個新生命在這裡降生,最高日分娩量108人,新生兒科日均在院170人,最大程度的滿足了婦兒醫療需求。

回望來路,我想說,儘管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的變化,但戰鬥並沒有結束。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仍舊面臨著挑戰,還不是放鬆警惕的時候,保護新生,仍需要孕產婦和我們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