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身体只是皮囊,精神可以不朽

3月5日,是汪曾祺先生的百年诞辰。还记得汪曾祺先生写的《端午节的咸鸭蛋》吗?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汪曾祺——身体只是皮囊,精神可以不朽


短短几句话,便勾起人们对于端午节的童年回忆,记忆中的画面像是带着气息与味觉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脑海中。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儿时读到这里时十分羡慕,可惜我们那里没有萤火虫,也算是童年的一桩遗憾了。


他曾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文章,每一句每一章都如同春水暖阳,留在人们的心上。

汪曾祺——身体只是皮囊,精神可以不朽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他的文字好似有着神奇的魔力,月光般温润,让人读了不禁会心一笑,心里也有了温度。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汪曾祺——身体只是皮囊,精神可以不朽


他看世事如此透彻,像是能够读懂人心似的,笔尖写下的,仿佛就是你我的心事。


“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他有时也有着孩童般的率真,文字也就带上了有趣的小俏皮。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他对生活怀着热爱,把带着希望和光明的种子播撒向世人。

汪曾祺——身体只是皮囊,精神可以不朽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如今,虽然汪曾祺先生已经不在了,但我们仍然深爱着他,缅怀着他写下的文字,传承着他弘扬的精神。


人生太短,一百年不过白驹过隙。如同臧克家说过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因为身体只是皮囊,精神却能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