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金蚕”被贩卖,马未都花20元买下,如今成为镇馆之宝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物的价值越来越高,造假的文物也越来越多,在古玩界,真假文物早就已经混淆,在这种环境下,让很多文物收藏家,花高价格都不一定能买到货真价实的文物,而名扬过内外的马未都,他就经常以低价格买到货真价实的文物,也因此大家都称他为文物的“捡漏者”。就拿他当年20元买下的“金蚕”来说。

在1986年的时候马未都在古玩市场上逛,发现一个摆地摊的村民在叫卖祖传宝物,马未都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蚕,一个蟾,当时马未都一眼相中蟾,而村民不想单卖,最后马未都又多加了20块钱买下了蚕,拿到家中经过一番研究,觉得金蚕十分的眼熟,思索片刻才知道,原来它是汉代鎏金铜蚕,

鎏金铜蚕它通常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共有九个腹节,头部是向上微仰,虽然历经多年但每一个部位都保持得非常的完整,在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由于当时养蚕之风盛行,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的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汉代的养蚕业达到高峰。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织工多达数千人,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极为精致。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能途径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中国通往西域的商路以“丝绸之路”驰名于世界。因此鎏金铜蚕的存在对于我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丝绸的重要标志。

如此重要的文物,马未都会觉得眼熟,其实是因为在1984年的时候就有和马未都买下的那只一模一样的金蚕出土了,不过它不是考古学家或者文物收藏家发现的,而是一名陕西的村民发现的。

陕西是文物大省,经常有村民们无意挖掘到文物,石泉县农民谭福全他没有挖掘到文物,也想凑凑热闹,有空的的时候都到到处去挖土各种的,有一天他总算是发现文物了,不过当时它并不知道那是文物,看着是金灿灿的,十分的新颖,就带回了家中,带回家中的时候,当时家人看着和金子的颜色差不多,他们就以为是金子做的,也有家人说很有可能是文物。最后谭福全他决定,要拿给考学学家探个究竟。经过考古学家的一番考究,最终确认它是汉代鎏金铜蚕。后被藏于陕西博物馆。

出现了两只金蚕,当时就有人怀疑,这两只有一只是造假文物,陕西博物馆的金蚕是经过当地的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验证过的,而马未都看文物的眼光,也几乎不会出差错,那到底是哪一只呢?最后经过各地专家的研究,确定,其实两只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听完双方都松了一口气,因为金蚕对于丝绸具有标志性意义,最后成为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个消息传开后,又遭到了不少人的羡慕,没想到马未都再次捡到了一个便宜,居然20元就刻有买下如此珍贵的汉代文物,捡漏家真的是当之无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