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祥苓口述历史》出访西欧六国审查通过 获得李少春先生鼓励

前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先生师承南麒北马,又几十年精研余派唱腔艺术,他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塑造的杨子荣的英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赞。2015年上海文史馆为了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邀请童先生口述“童家班”以及有关《智取威虎山》一剧台前幕后种种经历,由冯绍霆先生撰稿,出版了《童祥苓口述历史》一书,经《头条》黄V影视表演艺术家陈旭明老师引荐,蒙童老垂青,赐我一本。在此深表谢意。反复拜读受教颇多,深感此书乃京剧史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经请示童祥苓先生得应允,特借《今日头条》陆续连载与大家分享。

根据《头条》审核要求,作适当增删修改。

(第二十四期)

这次出访演出的节目是综合性的,包括京剧、舞蹈、民乐等。由于出访人数有限,不少人在自己主演的节目之外,还得承担别的任务。我除了准备演出《东郭先生》,还在京剧《闹天宫》里演罗猴,那就演吧。李少春先生看我在排罗猴,就问:“你演这个?”我说是啊,让演就演吧,人手紧张啊!原先我还要演一出《东郭先生》。经过审查,领导认为《东郭先生》含意反修,政治性强,就不演了。


《童祥苓口述历史》出访西欧六国审查通过 获得李少春先生鼓励


我们在北京待了半年。对政治标准、艺术标准要求都极严格,审查的人很多,北京市的文化局、艺术局,还有专家,还有文化、宣传等部门,我们当时称这次出国演出的审查是“六部大审”。

我记得第一个调来的是沈阳歌舞团,很不错,节目排得很好。我们唱京剧的也参加进去,帮他们一起演。他们也帮我们,在戏里面跑龙套。

大领导审查那天,他们团长脑子犯了糊涂。如果把正演的那一套节目搬上去就没问题了,但是他们把备演的节目演给领导看,结果演砸了。演到半截,大领导就说回去。演员都哭啊,我们也觉待难受。

然后就把东方歌舞团调来了。我们一看,这些演员真棒,舞蹈、民乐,都是一流的。舞蹈家有莫登格玛、陈爱莲、崔美善等,拉二胡的是张瑞,弹琵琶的是刘德海,吹笛子是陆春龄,吹笙的是闫海登,来自五四海呀。《白蛇传》的配曲就是张瑞先生所作,由这四位顶级的民乐艺术家给我们《白蛇传》

伴秦,真动听。他们四个人在意大利演奏《米兰进行曲》,那红得不得了啊。每次演出,人家都被他们的演奏所陶醉,那简直是一种享受,直到现在我有时还要哼哼戏的曲牌。

后来确定,主要戏曲演员有中国京剧院杜近芳、王鸣仲几个,上海去的人不少,京剧院有张美娟、孙正阳和我,还有京昆剧团的杨春霞、王君惠等。两个乐队有七八个人。基本演员以上海为主,除上海京剧院戏校毕业的一批人,再有就是一批河北梆子的演员。人家都是在麦秆地里练出来的,那跟头翻得好,一翻就是几十个小翻啊!那次是谁翻得好就把谁调来,因为演《雁荡山》这一类的武戏都得要啊!我也算一个,不是很重要,也得要充数,《雁荡山》里得充一个。


《童祥苓口述历史》出访西欧六国审查通过 获得李少春先生鼓励

(童祥苓先生)


最后一次审查演出时大家都很紧张,在后台都不说笑,极为严肃。李少春先生到后台一会儿看看我扮相,一会儿给我整理服装,我感到他对我放不下心,这正是李先生对我关怀备至所在。演出结束后李先生跟着领导上台,从他舒展的脸上我知道领导对整个演出是满意的。果然,他走到我跟前讲演得不错。我表示感谢,他把拐杖放在胳膊上,双手握着我的手说我会有前途的,要好好干。我目送着李先生缓缓离开舞台,直至他的背影消失,心里满是感激。

那时候也不光是严肃紧张。我们年轻啊,才二十几岁,孙正阳比我大四五岁。大家在一起排戏的时候,闹啊!跟前辈排戏的时候不敢闹,年轻的就不一样了。《闹天宫》的导演是马科,我们年龄相仿。排起戏来他容易激动,演员演不好,他就亲自示范。我们就经常逗他,排戏时假装演不好。他就从东翻到西,又从西蹦到东,累得气喘呼吁,把我们逗得直乐。他这才明白过来,气得说把他当猴耍。


《童祥苓口述历史》出访西欧六国审查通过 获得李少春先生鼓励

(名丑孙正阳先生)


1964年出国访问演出的艺术团长是上海市金副市长,副团长是当时荷兰代办劳辛先生,他在好几个驻外国大使馆里当过文化专员,还有刘西林先生,就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词作者。我们坐的不是一架机,大家分开坐了四架飞机。如果坐一架飞机,一出事,都给摔下去那就完了,艺术家全损失了。第一站莫斯科,在那里转机。然后就到法国、瑞士、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西德,一共六个国家访问演出,一共去了八个月。


《童祥苓口述历史》出访西欧六国审查通过 获得李少春先生鼓励

(李少春先生)


从艺术团演员的阵容,坐飞机的安排,就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这次访问演出的重视,大领导有指示,说如果影响好的话,邀请你们延续,你们就答应。特别是意大利,意大利我们几次都没有进去过,这次一定要进去。那时候在法国就干了两个月,为什么呢?老板不让走。天天客满,老板笑坏了。领导签了合同,我们就得干啊。那次演出是商业性质的,实际上这次出国是国家贴钱,听说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合现在大概一百万。我们并不赚钱。是赔钱去的,那时候演的是艺术,主要就是考虑扩大我们国家的影响。我们一场四个武戏《火凤凰》、《雁荡山》这一类的,还有《闹天宫》,因为外国人爱看。加上《秋江》等,都是短的小节目。就《白蛇传》一台大戏。这些戏外国观众都能看懂。《白蛇传》也是成功的,外国人完全懂得剧情和人物,演出中每一场落幕,都会引起热烈的掌声。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