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青葙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青葙子

覺得文章不錯可以分享給其他同學,微信同學想看以前的,和勤敏德微信對話框右上角有一個人頭的標誌,點它就可以查看歷史消息!文章綜合藥師教材、中國藥典(2015年版)、《常用中藥鑑別真偽》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中藥材圖像數據庫等網絡資料!下面是今天分享的內容:

青葙子Qingxiangzi

CELOSIAE SEMEN

來源

本品為莧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乾燥成熟種子。


相關名

青葙、土雞冠子、狗尾花子、野雞冠花子。


圖片

圖片點擊可放大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青葙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青葙子


產地

主產四川、江蘇、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


採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曬乾,收集種子,除去雜質。


性狀鑑別

本品呈扁圓形,少數呈圓腎形,直徑1~1.5mm。表面黑色或紅黑色,光亮,中間微隆起,側邊微凹處有種臍。種皮薄而脆。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肝經。


性能特點

本品苦微寒而清洩,專入肝經。善清洩肝火、明目退翳 ,為治肝熱目赤或翳障之要藥。


功效

清肝瀉火,明目退翳。


主治病證

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微寒,故脾胃虛寒者慎服;又有擴瞌作用,故瞌孔散大者忌服。


故事

青葙子是莧科植物青葙的乾燥成熟種子,青葙除了頂部尖尖的穗子外,很像雞冠花,於是人們便給它起了“野雞冠花”的土名,其種子入藥便叫“野雞冠花子”。  


相傳過去有一位獵人,在山林裡聽到隱隱約約的哭聲,他搜尋過去,看到草叢中放著一隻青色的大箱子,獵人打開箱蓋,發現裡面蜷縮著一個衣衫破爛的姑娘。                       


原來姑娘的母親害了眼病,有一天,山村裡來了兩個遊醫,姑娘就請他們到家裡給母親治病,兩個遊醫胡亂看了看病人的眼睛後說,要上山去採藥,讓姑娘帶路。上山後,兩個歹人把姑娘關進箱子,還未運走,卻碰見了這個救命的獵人。獵人把姑娘送回家,隨即採來野雞冠花種子煎出湯水,一部分用來服用,一部分用來洗眼睛,不久老人的眼睛就治好了。人們記住這個故事,從此便把野雞冠花叫“青葙”,其種子便叫“青葙子”了。 

往期精彩

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旋覆花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花椒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玫瑰花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青葙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