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周达(1878-1949),字美权,一字梅泉,“今觉”是他集邮以后写集邮文章的署名,其它笔名也甚多,英文署名M.D.CHOW。安徽至德(今东至县)人。数学家、集邮家、邮学家、中国最早的国际邮展证判员、评审员。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周今觉


大家族出来的数学家


周今觉出身于名门世家。


其祖父周馥(1837-1921)是跟随李鸿章四十年的铁幕僚,打仗时鞍前马后地办理军械和后勤,不打仗时就办学堂,治黄河,以忠厚和实干著称,官至山东巡抚、两江总督。卸任后,周馥卜居扬州为盐商,为后代留下了丰厚的资产。周馥与袁世凯还是儿女亲家。


其父亲周学海(1856-1960)是1888年的举人、1892年的进士,候补扬州同知,负责河防,把家眷从安徽东至迁到了扬州,后因治河有功,升为浙江候补道员,被赏戴花翎、加二品衔。但他无意当官,却醉心于医学研究,成为江浙一带的名医,还编著了《周氏医学丛书》,共三个系列。


他的四叔是被誉为“北方工业之父”的周学熙(1866-1947),他的胞弟中还有一个大人物,即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收藏家周叔弢。


周今觉是周氏大家族中的长房长孙。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童年时就考中了秀才。但是他不喜欢八股文,却喜欢数学,于是广搜博购各种算学书籍,自行研读。中文书看得不够过瘾了,就自学外文,直接阅读西方现代数学原著,以至于他在20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勾股三角整数术》(1898年)和《三角和较术解》(1899年)等数学著作,后者由华蘅芳作序。他与华蘅芳关系密切,常向华请教。1990年,周今觉还和朋友一起,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数学学术团体——知新算社,他被推为社长。


1902年冬,周今觉受知新算社的委托东渡日本,收获很大,他还被选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物理学会会员。他回国后写成《调查日本算学记》一书,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石印出版。两年以后,他再次东渡,与日本同行讨论数学问题,其著作被翻译成日文。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1912年周今觉夫妇摄于上海照相馆


清末时,周家为周今觉在清内府太常寺谋了一个小官,负责祭祀典礼之事,后又通过捐班谋得一个“道员”的空衔。不过,周今觉志不在官场,辛亥革命后即举家赴沪。民初当局曾多次邀请周今觉出来为官,均为其所拒。


在上海 , 周今觉与当时第一流的科学家取得了联系,积极参加中国科学社的活动。中国科学杜是当时中国最高的科研团体 , 社员都必须是有造诣的科学家。在 1918 年该社的首届国内年会上 , 周今觉被推选为特殊社员。这是一种很高的荣誉称号,因为直到1922年, 获此荣誉称号的只有4 人,其他三人是:蔡元培、 汪精卫、 马相伯。1930年属于中国科学社的明复图书馆落成,在其中辟专室收藏周今觉捐赠的万馀美金英美数学名著,名为“美权图书室”。


周今觉在几十年中发表了大批数学论文和文章,完成了不少着作,对於在中国推行西方近代数学不遗馀力。据已故李俨先生的统计,他的着作有下列各种:《周美权算学》十种;《福慧双修馆算稿》四种;《巴氏累圆奇题解》一卷;《三角和较术解》四卷;《句股三角求整数解》;《平圆互容新义》;《知新算社课艺初集》;《调查日本算学记》;《数根性情考》一卷;《求句股整数术》。他还准备撰写初等力学和高等力学两书。


周今觉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者。1935年,他当选为中国数学会董事。在他六十岁生日时, 中国科学社还为他印行了《周美权先生六十岁纪念刊》。其子周炜良也是当代著名的代数几何学家。


集邮之始


作为长房长孙,周今觉必须打理家业,早年他在扬州经营盐业,后来到上海经营房地产和电力、贸易等,业余仍是研究数学。


周今觉在上海购地五亩,辟园自居,号“巢园”,其书房取名曰“今觉庵”,这即是他今后集邮时的常用名之所来。周今觉有洁癖,其斋舍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陈设品也高雅的很,中国古董、西洋雕塑都有。周今觉博学多才、能文善诗,也好交接朋友,所以家中常常高朋满座。


1923年9月间,那时周今觉已45岁了,他的三儿子周炜良忽然患病,在家卧床休养甚觉无聊。周今觉知道儿子平时喜欢在旧信封上剪邮票玩,于是就去跑马厅附近的一家花摊上,花了一元五角钱为儿子买了一包外国邮票。儿子玩得起劲,孰料竟也吊起了周今觉自己的邮票收藏胃口。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周今觉致李佩秋信札一通 水墨纸本信札


不久,他又去四川路花5元钱买了一大包外国邮票回来,供儿子配套和粘贴。再后来又买了一些成套各国邮票和一本法文贴票册。这回父子俩一起动手,完成了粘贴工作。翻弄起来,看着极有兴味与成就感。周今觉在回忆他的集邮经历时曾说:“以为这真极洋洋之大观,从此生了 一种歆羡心、好奇心、爱美心,不知不觉的便有了集邮之志”。


没过几天,周炜良的家庭英语教师发现了这本集邮册,想不到老师也是个集邮迷,他不仅告诉周今觉正确的粘贴方法,还把自己的集邮册带来给他们欣赏,后来,他们在家里开了个小型的“邮票博览会”。


一年成大家


不久,周今觉在报上看见一条新闻,说有一位叫陈复祥的上海集邮家,将要发行名为《邮声》的集邮周刊,他赶紧订了一份,并写信向胨复祥请教如何鉴别邮票真假,并请他告之集邮门径,这是周今觉首次与陈复祥交往。陈复祥复信说,不知鉴别真假不要紧,只须多看看将来就会了。陈复祥劝周今觉“不必买外国邮票,应当集中国票,先将现行票买全;再将孙、袁纪念票各买一套,然后渐渐往前清推上去”。


《邮声》于1923年11月3日创刊,不是陈复祥主编,而是由原神州邮票研究会会员区甘源主编。每逢周六发行,陆续出了17期,至1924年3月15日停刊。通过《邮声》,周今觉不仅增长了邮识,还结识了区甘源。区甘源对周今觉的集邮道路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宫门倒印”二连票(网络图),曾为周今觉旧藏


周今觉集邮之志既定,便不惜巨资,开始搜购中国邮票。他先从在上海的外国集邮者开始着手,购下了英国邮商施开甲等人的邮集。不到三个月,手头华邮已大为可观。周今觉再写信向陈复祥咨询,陈复祥细阅来函及藏品目录后,复信说:“1898年以前古票,已经为人所不能及,若能把1898年以后的票子再增补整顿一下,在华人当中,便可算无敌的了。”


1924年正月,周氏把他的邮集带给陈复祥观赏,陈复祥阅后夸赞说:“这不用说,是在华人之中第一名了。” 1924年夏,周今觉经施开甲介绍,以1000英镑买下了美国集邮家勒夫的华邮邮集,其中珍品累累。之后,周今觉收藏的大龙邮票很快增至1200枚。


到这年年底,他为邮票已花费了10万元之巨,不仅收齐了海关邮政时期的邮票,而且逐步“兼并”了著名的集邮家费拉尔(R.A.DE.VILLARD)邮集中的华邮部分,以及海曼(HARRY L.HAYMAN)、施开甲(SCATCHARD)、勒夫雷斯(LOVELACE)等外国人收藏的中国邮票,成为华邮界风头最劲的集邮者。


“邮王”传奇


周今觉后来号称“邮王”,乃是因为他搜集了多枚稀世罕见的珍品,其中最重要的即是“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其入藏的经历也是颇为曲折。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东半球最罕贵的华邮”: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


“小壹圆”,全称为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元。红印花是上海海关于1896年9月印制的,原拟用于报关单上贴用的收费凭证,后因商人反对而未发行。1897年清代国家邮政为应急需,便利用上海海关未发行的红印花票加盖改作邮票,最先加盖的就是“小壹圆”,后因嫌加盖的字体太小,又改用大字加盖,传说加盖小字“当壹圆”只有2个全张,共计50枚,目前仅发现32枚。


在“小壹圆”邮票中,四方联又是其中的珍品,因为存世仅一件,号称“东半球最罕贵的华邮”。这件珍邮最早在上海海关人员费拉尔手中,费拉尔购到“小壹圆”后,视若掌上明珠,一直严守秘密。直到他去世后20年,才被在上海的英国邮商施开甲从其遗孀处探知。


周今觉先是购得了费拉尔先生的部分遗集,以表明自己的诚意。再经过三年多的艰苦谈判,到1927年,费拉尔夫人终于为周今觉的诚意所打动,以2500两银子的价格售出了这件珍邮(那时一个银行职员的月收入才30元,可以养活五口之家,2500两银约合3500元,够这样的家庭生活近10年)。此后,这号称“东半球最罕贵的华邮”终于落入中国人之手,并被收藏了20年之久。这一举动不但轰动世界集邮界,大涨了华邮的声势,也成就周今觉“邮王”的地位。


周今觉最重要的藏品,除了上述“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之外,另有“万寿第二版新票方连全套”、“蟠龙无水印二元票加盖宋体字‘中华民国’倒盖全张”、“官门倒”双连、“老板帆船三分暂作倒盖四方连”等等,每件都是价值不菲的华邮珍品;大龙邮票则多至千余枚,还有泰国、朝鲜、日本等国的邮票珍品。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大龙邮票(网络图)


中华邮票会


周今觉见外籍集邮者在华大肆搜罗华邮,有些人对华籍集邮家不屑一顾,且盛气凌人,他认为这是中国集邮者的耻辱,而其原因主要是华人集邮者没有合力。于是,周今觉、陈复祥、李辉堂、 叶颂蕃、张承惠等人相互联络相聚,决意发起成立集邮组织,定名为中华邮票会。经过积极筹备,一个阴雨之日——1925年7月11日,在上海文监师路陈复祥寓所,召开了中华邮票会成立大会。大家投票选举周今觉为会长,周承诺在经费不足时将予以垫付。


中华邮票会会所最初在上海文监师路1256号陈复祥寓所, 后迁西摩路141号周今觉住处,定期的开会活动地点在香港路银行俱乐部,场所设备豪华,极受中外集邮家称赞。


中华邮票会成立初期有会员七八十人,1929年发展到164人,至1940年底有580人,是当时中国较大的集邮团体。会员遍布十几个省市,汇聚了我国当时集邮界的精英,此外还有英、美、日、法、德、瑞士、菲律宾等国40余名在华和不在华的外籍会员。1926年,邮票会在周的主持下,在上海成功地举办了一次“银杯竞赛邮展”。1927年,袁克文寓居上海,在周今觉的影响下大力收藏邮票达万金,可惜袁公子做什么事都没有长性,一年之后他就廉价转售殆尽退出邮圈。


会刊《邮乘》杂志在海内外影响非常大,周今觉本人亲撰多篇学术文章 , 主要是清代、 民初邮票的研究性论文 , 对推动邮学研究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十余年来出版发行全都由他掏腰包 。这份杂志后来参加在纽约的国际邮展,为中国人捧回了第一枚国际邮展的特别铜奖。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在国际上获奖的《邮乘》杂志


中华邮票会在周今觉领导下,在倡导收集研究中国邮票收藏、努力同国际邮坛的交往、维护中国邮票的国际地位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中国集邮界树立了标杆。后因日本侵华,抗战爆发,该会被迫暂停活动。


国际影响力


1926年7月24日,周今觉写信给英王乔五世,讨论香港1880年8分变体邮票存世枚数。10月15日,英王侍从、著名邮学家培根(E.D.BACON)代表英王复信。1927年9月,周今觉被选为英国皇家邮票会会员。1931年2月12日,英国皇家邮票会代表大会推选周今觉为该会会士。按该会会章规定,凡收藏宏富者,可成为会员;而作为会士,必须有高深的邮学水平,有集邮学术著作行世。会士必须经代表大会遴选通过,非常严格。凡为英国皇家邮票会会士,可在名字后加F.R.P.S.L。这在世界集邮界是一个光荣称号。


周今觉在当时被公认为中国集邮界的巨擘。国际邮展东道国常邀请他为理事和评审员。1930年9月12日,德国柏林举行国际邮展,周今觉被选为理事;1933年6月24日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国际邮展(WIPA),周今觉被选为理事,并被聘为评审员。周今觉是中国第一位国际性邮展评审员。可惜当时他身体状况欠佳, 未能前往。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周今觉与1926纽约万国邮票博览会特别铜牌(网络图)


1936年5月9日至17日美国纽约举行国际邮展,周今觉被聘为评审员。但在开幕之前,他得悉该邮展贬低中国邮票,规定中国邮票最高只能列入镀金奖。周今觉认为这是对我国的侮辱,去函据理力争,否则不担任评审员。该邮展理事会不得不承认错误,取消对中国邮票获奖的限制。1937年法国巴黎举行国际邮展,聘请周今觉为赞助人。周今觉亦以中国邮票的奖级为先决条件,对邮展赞助1000法郎。


研究与推广


周今觉集邮,注意邮学研究,并主持出版集邮书刊。他1923年开始集邮以后不久,即撰写《邮话》,在上海《晶报》连革。1925年主编《邮乘》,大部分文章也出自周今觉之手。以后的《邮学月刊》、《邮讯》、《邮典》亦多如此。《华邮纪要》、《邮王》等亦在他的支持下得以问世。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中华邮票会《邮学月刊》创刊号封面


1926年7月24日下午4时,周今觉还在美商开办的开洛广播电台发表题为《集邮之趣味与裨益》的演说,此乃国内首创,在上海十里洋场中产阶层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传奇永续


早在20年代时,周今觉受外国人橡皮风潮的欺骗,一夜间亏损股票50万,不得不把陕西北路那占地15亩的大花园洋房卖掉。


抗战爆发后,周家的厂子又被日本人拿去,房地产连连受损。遭此打击后,周今觉身心日益欠佳,渐渐淡漠了集邮活动。


抗战结束后,又有人诬陷周今觉是汉奸,镇江法院派了好几个人到上海周家来要人。周家明知有人在敲竹杠,找了很多高层人物如司法部长居正、最高法院院长夏勤等都无法解决问题。最后,周家不得不让三儿子周炜良拿周今觉最珍贵的邮票“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卖了数十根金条,算是买回了父亲一条命。这是1947年。至此,这“东半球最罕贵的华邮”便与周氏缘尽尘消。接手“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的是上海滩另一位著名集邮专家、永安纱厂的老板郭植芳。


1948年5月,交通部邮政总局在上海举办了一次大型邮展,周今觉应邀于23日前去参观,27日闭幕时他还发表了致词演讲。但不幸的是,第二天他就突发中风。再半年多后,1949年2月9日,一代传奇周今觉离开了人世,终年七十岁。全国邮界一片哀悼,纷纷为他发表纪念文章。


周今觉的其他邮品,一部分精品由他的儿子周炜良带去美国,剩下的在他去世之后,有一部分由周今觉的后代继藏。


周今觉集邮的爱好在家庭中形成了传统,带出了一支集邮队伍,他的二儿子周煦良、三儿子周炜良、外孙唐无忌,曾外孙唐承达都成了非常有名的集邮家。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1916年摄于上海西摩洛路(今陕西北路)周氏寓所花园。左起:余婉君(夫人)、周今觉、叔蘅(六女)叔萍(三女)、炜良(三子)、煦良(次子)、稚芙(七女)、叔昭(四女)、叔娴(五女)、仲惠(二女)、震良(长子)


周今觉还是个诗人。他的《今觉庵诗集》共四册,全是古体诗,在30年代曾刊印过,线装竖排,印制非常考究。可是经过十年浩劫,线装书几乎从民间扫荡殆尽了。近几年他的小女儿周稚琼、殷惠千夫妇设法找出,重新排版铅印,分送朋友,人们才明白,邮王原来还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根基!


外话


郭植芳后来携其邮品到了美国,二十年间,几乎把他的除这张“四方连”以外的所有邮品都出卖了,只有这件珍品,他表示决不卖给外国人,只有中国人,他才可以割爱。1967年,郭植芳去世,此宝归其夫人刘兆珊所有。又过了十五年,到了1982年2月,刘兆珊才将其转让给香港的集邮大家、著名的实业家林文琰先生。据说当时价为28万美元(一说20万美元)。


2013年结束的北京东方大观春季拍卖会上,一枚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新票的成交价达到了577.3万元。刷新中国单枚邮票的记录,成为中国最贵的邮票。此件拍品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最新发现的一枚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邮票,出自欧洲一位集邮家的珍藏,著名红印花邮票专家黄光城将其定为编号第三十二枚,后于2006年春由嘉德公开拍卖,成交价为242万元人民币。短短仅七年之后,此票价值已然翻番。


大收藏家472期:周今觉,作为数学家的集邮大王

拍卖的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新票


宋路霞《邮票大王周今觉》

李毅民《集邮家的足迹》

白山《邮王周今觉自述》

其它


欢迎大家提供更多大收藏家的资料,谢谢!


大藏嘉微拍,点击上图立即参拍


大藏嘉


您的艺术财富管理专家


服务

10000名会员

收获10%以上年化收益

发现·收藏·传播·塑造人类新文化

这是您的追求,也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