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

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

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

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父母的語言暴力帶來的危害:


  • 1.孩子越來越膽小

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正是玩樂的年紀,在這個時候他們會是非常快樂的。但是如果在孩子玩樂快樂的年紀,你對他們使用這樣的教育方式她們反而會形成一個心理負擔。他們的性格會因此受到改變,漸漸的形成一個膽小懦弱的性格,不敢去勇敢地面對任何事情。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2.孩子自卑不敢社交

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往往都會對孩子持否定的態度,總覺得自家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從而導致孩子非常不自信,容易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的狀況,讓孩子感覺自己處處不如人,讓孩子看不到自身價值而否定自己,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3.親子關係疏遠,甚至破裂

以後孩子很難做到尊重父母、孝順父母。如果孩子以後很難有孝心的話,也會更難有孝力,真是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神,一言既出,無論什麼孩子都會信以為真,小孩子不會區分事實和玩笑,他們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父母誇獎孩子,孩子就會更自信;父母叱責孩子,孩子就會更怯懦;父母用惡毒澆灌孩子,最終成長出來的,必然是邪惡的毒花。


接納不完美的孩子是天下父母的必修課


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卻不滿意自家的娃兒;我們總是讓孩子以超越別人為目標,卻沒看到孩子自己和自己比的進步;這世上如果你不是完美的父母,就別去苛求孩子完美。孩子之所以成長,就是在不斷改善自己的不完美之處。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與其強迫孩子,不如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能力,積極的引導和正面培養才是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錯誤教育,耽誤孩子一生。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如果你也是隻會“語言暴力”的家長,就請您抓緊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更正確的姿態去培養孩子,做到正面教育。作為兩個寶寶的媽媽,給大家推薦一本月銷量16萬本的家庭教育書籍《》正面管教》。

它得到諸多家長的好評,每個父母都是第一次成為父母,沒有經驗,所以教育不怕犯錯,就怕犯了錯不知如何改正。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正面管教》以提出案例、分析案例、提供解決方案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其拿出的介紹媽媽在孩子的情感、溝通、人格、自立、學習、成長等方面如何建立親子關係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培養孩子積極心態和優秀品質,如何解決孩子身上的小問題,並整理出一整套科學有效的教子方案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對孩子語言暴力只能是百害無一利,這套書除了有《正面管教》以外,還有《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光聽名字就知道是家庭育兒寶典,有效幫助父母找到家庭教育的癥結,從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避開誤區,讓孩子獲得更好的引導和教育,為他們的成長之路保駕護航。

李玫瑾教授坦言:遊戲不是毀掉娃的“殺手”,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全套4本僅需58塊錢,平均下來一本10幾塊,一杯奶茶錢

就能搞定孩子的教育,非常划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