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属于我们的“8050”

时光步履,总是匆匆。

对于我们这些70、80后“大叔”来说,留在脑海中的儿时记忆,会是些什么呢?

是跳动的铁皮青蛙玩具?是墙上挂的明星海报?是校门口买的棒棒糖?是上课时偷看的漫画书?还是.....
或许,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同。

然而,在记忆中,却一定忘不了第三、第四套人民币,我们曾用它买过玩具、交过学费、包过压岁钱,是大家成长岁月的见证。
在众多第四套币种中,80年版50元,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种,许多泉友家中都或多或少有8050的身影。今天,我就来讲讲它的故事:
1980版50元人民币(简称8050),发行于1987年,呈黄绿色,手工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头像,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背面是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气势磅礴。该纸币美观大方,艺术性强,其精美程度,不亚于一件艺术品,故被业界称为醉人的"黄金纸"(图1)。


致:属于我们的“8050”

(图1)


由于它数量少,发行时间又短,故8050一直受广大藏友的追逐。

01.

75后泉友阿汤是位“古钱痴”,记得96年,他刚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里面有张崭新的8050纸币(图2),他却并不在意,一心只想买古钱币。春秋战国“一化”和三国刘备“直百五铢”,是他心仪已久的古泉。

致:属于我们的“8050”

(图2)

这次发了工资,他便迫不及待用那张50元,买下这两枚古钱。
谁知世事难料,二十多年时过境迁,如今的好品8050,价格已高达数千元,而他当年买的普品一化和直百五铢,由于种种原因,却价格较低,仍在100元左右徘徊。

“早知道,不买它俩了,留下我的8050!”对此,阿刚至今后悔不已。

02.

藏友小许一直想买8050,某天逛地摊时,惊喜地发现一批8050,品相好,价格也低。他认为这是难得机遇,便当机立断,全部买下。

一到家,他欣赏着这些低价入手的8050,不禁乐开了花。

周末,他去见藏友,拿出自己这些宝贝,得瑟地说:“嗨,看我的新收获!”
泉友们一看,脸色有些奇怪。

“你们怎么了?羡慕嫉妒恨了吧?”小许问。

“嗯,说实话,你这些8050,看着怪怪的。”


致:属于我们的“8050”

(图3)

“而且,它们的颜色和背面1980字样,也都不对呢。怀疑是用9050(图3)改制的,你要慎重噢。””泉友们嘀咕着。

“什么!”小许如梦初醒。

结果,经过鉴定,这些8050,果然是用90版50元人民币改制而成的。
俗话说:“只会买错,不会卖错”,小许自以为捡了漏,其实却吃了大亏。


“天上不掉馅饼,玩泉千万小心”,如今,他算是醒悟了。

03.

80后青年吴哥,虽不收藏钱币,但直觉告诉他,8050将大有升值潜力。

大约2003年时,他就想收集几张8050,但又不愿去市场掏钱买。于是,回家翻箱倒柜,好不容易找出一张,可惜已破旧不堪,收藏价值大打折扣,不免有些失落。
恰巧,不久单位发奖金了(那时还发现金),吴哥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一些崭新的第四版50元,他急忙一看背面,赫然印着“1980”字样,整整有十多张,竟然都是连号(图4)。


致:属于我们的“8050”

(图4)

吴哥暗自庆幸,回家后,将它们小心翼翼放入纸币册,保存起来。
当年的小举动,如今的大丰收。

如今,这些总面值数百元的全新连号8050,身价早已今非昔比。
前些天,在某市举行的拍卖会上,吴哥的10余张8050,以数万元高价顺利成交,可谓是一笔收益颇丰的人生投资。
转眼数十年逝去,如今的我们,已人到中年,正如人生在不断成长和充盈一样,流逝的光阴,也终究赋予了8050可观的价值。作为当今纸币市场炙手可热的收藏品种,它已一跃成为当之无愧的“第四套币王”。
迷人的8050,她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与热血,欢笑与泪水。无论对她执着追寻;还是和她擦身而过;我们脑海中对她的那些美好记忆,都将陪伴一生,永不褪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