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情況,不知道怎麼寫?(2篇)可借鑑!

A3169 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情況

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情況

庚子之初,新春佳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非常時期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克難關。各個崗位的一份子都竭盡全力努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秉持著對他人和自己負責的原則,積極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和吉林大學開展線上教學的要求,於寶君也和同事一起開啟了自己的網絡在線教學之路。他深知這是師生教法創新、學法改革的一次嚴峻考驗,也是一次機遇和挑戰。疫情之下,網絡之上,初次嘗試,通過網絡途徑進行在線授課,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在線教學的嘗試

在線教學中可利用的平臺很多,除了我校合作的超星等之外,還有騰訊課堂、釘釘、企業微信等多種平臺可供選擇。到底選哪個平臺,成為首先要抉擇的問題。從2月4日收到學校的通知開始,於寶君老師仔細分析了所承擔課程的教學過程的需求,逐一嘗試、篩選直播平臺。先後試用了超星、Zoom、騰訊會議、騰訊課堂等10餘個平臺。與家人一起逐一試驗。初步選定了騰訊課堂作為主播平臺,並以課堂派作為備用平臺。

為了確保所選的平臺經得起考驗,於老師特意提前主動聯繫學生,在2月10日組建了課程群。並在2月15日、23日先後進行了兩次試課。並根據試課中反饋出的問題,形成了書面的在線教學方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在線授課方案》。在方案中,詳細地寫明瞭在線教學所需的平臺及註冊方式、教學流程、課前準備、課後答疑、異常情況的處理等。

經過前期的一系列努力,2月24日的開學第一節課,於老師和60名同學圓滿順利地完成了1小時40分的直播授課,確保每一個同學做到了 “停課不停學”。

二、在線教學的總結

24日開課第一天,學生和老師都充滿了期待。因為前期的充分準備,第一堂課的效果超出了自己的預期,課程直播過程順暢,課後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主動向老師諮詢求助,師生聯繫更加緊密。這也觸動了授課老師對網絡在線教學方式方法的思考。雖然這次進行在線教學本是因疫情之需,暫解決燃眉之急,但相對傳統教學,它也有著傳統單純現場教學中缺少的教學優勢:

1.開課前的師生溝通讓學生有更充分的課前準備,提升了授課的效能

此次在線教學,在開課之前,藉助QQ群和直播平臺,將課程的介紹、學習方法、需要安裝配置的軟件等內容提前介紹給學生,並且通過遠程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導個別學生安裝配置開發環境。開學的第一節課,上課效率和效果都有明顯的提升。

2.及時、有效課後輔導答疑,拉近了師生關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次直播課程結束後,老師安排了課後作業,要求學生自學相關內容。下課後,就開始有學生通過QQ諮詢學習中的問題。老師可以通過文字回覆、遠程桌面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顯著提升。

3.準確獲取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方便及時、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案

第一節課後,老師佈置了自學第二章中的一節——“Java基本數據類型”的課後任務,第二天,信息系統專業18級的張榮芊同學通過QQ向老師反饋學習感受“因為有C語言的學習基礎,整個第二章自學起來感覺都不困難”。老師迅速地根據這個反饋意見,通過QQ群要求大家自學整個第二章,並在週五之前,通過投票的方式,反饋這一章中每個主題掌握的情況。進而根據大家的學習情況反饋,及時地調整講課內容和課堂計劃。

三、在線教學的個人心得

1.做好軟硬件基礎設施的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第一次試課時候,同學反饋,聽老師講課有雜音,於寶君老師意識到需要專業的設備才能保證授課效果,於是購買了直播用的麥克。還借鑑其他老師的經驗,購買了數位板,用於授課中的板書。有效地保證了教學直播的效果。

2.要認真選擇和測試直播平臺

直播平臺是有效開展在線教學的核心技術支撐,所選的平臺要有能夠提供充足服務資源的能力。面對市面上眾多的在線教育服務平臺,到底哪個好用,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課程特徵選擇,並且要對擬採用的平臺進行充分的測試。在第一版的《授課方案》中,選擇了某在線教育平臺作為直播的備用平臺,結果在第二次測試中,不到十分鐘的時間,直播便中斷了。因此,我們在選擇直播平臺時,一是要有兩個以上的備選方案;二是對所選的平臺,一定要和學生一起進行兩輪以上的測試,把直播中斷事故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3.做好充分的風險評估和設計好書面預案

影響在線教學過程的因素要遠多於現場教學,網絡帶寬不夠、服務器超載、網絡情況不均衡等,都會嚴重影響在線教學的效果。第二次與學生試課中發生的直播中斷,讓老師意識到原有《授課方案》中對異常情況的處理存在不足,於是完善了異常處理的機制。每個班委託了1-2位學生監督員,作為在線直播異常時的通訊聯絡員,一方面通過電話提醒老師,另一方面將後續的安排傳達給同學。這些異常情況處理的安排都寫到《授課方案》中,公佈給所有的學生,保證學生在碰到問題時,知道該如何處理。

疫情來襲,我們需要一份守望、一份覺察、一份理智:堅定必勝信心,做好防護,堅持學習,積極生活。“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讓我們共同戰“疫”,期待花枝春來,山河無恙。

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情況2

這是一次不平凡的“開學”,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用網絡搭起了課堂,開始了一次跨時空的線上教學。經過緊張認真的備課,在第一次線上答疑結束之時,同學們意猶未盡的學習熱情,令我感受頗多,這是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成果和意料之外的收穫:

1課程組集體備課 校內資源共享

本學期《中國古代文學2》由吳祥軍、郝文達和我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在接到學校要求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通知後,我們課程組三位老師進行了溝通,結合課程特點和現有條件,從學生的學習效果出發,共同商定了四個教學班的線上教學方案。

2整合線上精品課 提前進行課前引導

《中國古代文學2》是中文專業的基礎課程,網絡上可以找到相當豐富的名校名師優秀課程。從這一點出發,我們結合《中國古代文學2》中的知識點,向同學們提供了相應的慕課學習清單。與此同時,也利用泛雅平臺、學習通以及QQ群,進行多種形式的教學準備工作。

在泛雅平臺上,我們提供了課件、教學視頻、教材、參考資料、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設置了任務點、作業、討論話題,提前與學生溝通,明確任務和要求,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

3藉助在線平臺 實現教學角色翻轉

在上課過程中,我們使用QQ群進行答疑解惑,組織討論,同時採用提問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在線狀態、學習效果。學生們在平臺上不但完成了課前閱讀任務,同時也積極參與了課堂討論。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們課程組老師認識到這種教、學角色翻轉的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目的。同時,我們還很欣喜地看到,有的學生還把在網絡上下載的一些學習資料分享給我們,增添了資料庫的內容;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倒逼我們進一步學習和思考,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

4課後線上教學效果反饋與反思

1.學生適應線上自主學習需要一個過程,一開始可能會不習慣。這需要教師將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的意義明確而詳細地講給學生,學生才會提高主動性,不會將其僅僅當作任務被動地完成。

2.線上課堂討論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不會提問、不敢提問的情況,這需要教師積極引導,活躍氛圍,鼓勵學生開口發言。(有時可能要提前安排幾個同學提問,暖場,拋磚引玉。)

3.採用翻轉課堂,並不意味著教師的工作量減輕了,而是大大增加了。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進程的把控監督,並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提前查找各種資料,熟悉教學內容,才不至於在課堂上被學生所難倒。

4.線上教學方式的選擇,要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包括課程性質、客觀條件、學生情況、教師偏好等等。正如本門課程所採用的翻轉形式,是在該課程有優秀的、成熟的教學資源的情況下才能夠順利進行。

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對所有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個契機。在這段時間不僅可以提高線上教學的技能,而且可以改進線上教學的方法。待到春暖花開,重回課堂,相信我們能更好地融合線上線下,做好新一輪的教學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