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希望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一,

当代作家的作品,因为受到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所以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

又因为阅读当代文学作品,必须多多少少了解一点西方文学思潮,而当代社会又处在一个快节奏压力大的时代,阅读已经是碎片化。

在这种情形下,要求读者系统地了解系统知识已是不可能,除非是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所以,当代文学的读者减少也就理所当然。

如果说文学纯粹因为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失去读者,也不是客观态度。

希望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文学失去读者的另一原因,是因为文学作品脱离生活。

社会的纷繁复杂,人们心态的普遍浮躁,导致作家也不能脱俗。

有多少文人走进媚俗的死胡同,有多少作家捂不热冷板凳。

对社会了解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深入真实的生活,写出来的作品,也只能是苍白无力,对社会的模写只能是一知半解,对人物的刻画只能是流于平面。

希望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二,

反而,一些网络文学,一些不出名的网络写手,利用网络平台,没有多少的人为限制,不用处心积虑主题先行符合审稿人的胃口。

在比较宽容的舞台上,所有人都可以登台,各显其能,大显身手。只要你有真材实料,只要你能足够接地气,不愁你的文字没人阅读。

希望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三,

这次疫情,一夜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把所有人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

不管你是腾达飞黄的权。贵,还是芸芸众生的蚁民。

不管你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文人,还是目不识丁扁担长一字不识的文盲。

也不管你食玉食,衣锦衣的土豪,还是三餐温饱的大众。

作家方。方的日记,记写了她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她的观点和想法。

在疫情期间,客观上起到了“日报”的作用,让武汉之外的读者,通过她的日记,能持续地了解武汉的疫情实况。

主观上,方。方通过日记,是想鞭挞一些落后的思想,丑陋的表现,无知的行为和有意为之的不作为。

她的日记,记写了她的愤慨,记写了她的愤怒,记写了它的批判,记写了她的同情。

也记写了她的无助,她的不宽恕,她的伤心与难过。

希望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四,

通过方。方的日记,儒。家弟子看到了希望,总还是有许多人为民请命,为民奔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还是数不胜数。如俗话所说,好人总还是比坏人多。

道。家弟子看到了大道在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人十数亿之众,居家静处,无为而治。清心寡欲,闷中作乐。

佛。家弟子看到了度生大法得以施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不下地狱睡下地狱!舍我其谁!

法。家弟子看到治。必用重典。

希望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五,

方。方日记作为身处疫情中的当事人之一,记录是真实的。情绪也是真实的。

面对遭受疫情袭击的众多家庭,众多鲜活的生命,方。方的言语是沉重的,心情是痛楚的,思想是冷峻的。

无论是对冷漠的痛诉,还是对事情前因后果的刨跟问底。无论是对事实的质疑,还是对事件的反思。

希望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六,

鲁迅的笔法是冷峻的剖析。他时时解剖别人,更是时时刻刻深刻地解剖自己。

但是,鲁迅虽身处黑暗但是却从不绝望。反而,更多地是充满希望。他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面对各种缺失,清醒认识是必要的,但是,不必气馁。一百年前的历史,一百年后的今天,早已是翻天覆地,今非昔比。四十年革故鼎新,更是机体健康,肌肉强壮。

距离鲁迅的理想,几乎没有距离。

尽管,鲁迅批判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消失。

方。方日记的意义,应该是解剖刀的作用。

手术后,还需要各种营养的补充,还需要不断的运动和锻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