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有哪些方法有助於培養小孩的學習習慣?


小學一、二年級有哪些方法有助於培養小孩的學習習慣?

1.用積極的暗示成就孩子。

首先小孩子自己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他是通過別人的評價來得到結論的。所以,在小孩子面前,可以說一些積極暗示的語言,比如:我發現你在寫字方面不久就可能成為你們班寫字最好的那個人;我發現你有些作業認真的品質;我發現你這個想法挺獨特的,很有自己的想法;我發現你不久就會超越你們班的大多數人,成為班級最優秀的那個。通過你的暗示,讓他覺得自己就快成為那樣的人,從而對自己有一個期待,對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要求。

積極暗示是有案例驗證的。羅森塔爾效應,是對皮革馬列翁效應的現實運用,是最典型的積極心理暗示的案例。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新學期,校長對兩位教師說:“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學校特地挑選了一些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記住,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同齡的孩子都要高。”校長再三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這兩位教師非常高興,更加努力教學了。一年之後,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成績是全校中最優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學生的分數值高出好幾倍。知道結果後,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這兩位教師真相:他們所教的這些學生智商並不比別的學生高。這兩位教師哪裡會料到事情是這樣的,只得慶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同樣,消極的暗示也會毀了孩子,比如,有的人常說,你真笨,蠢死了,這麼簡單都不會啊,結果,當然是他越來越笨,什麼都不會了。

2.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要把自己的立場擺對,你是站在孩子身後的,起到鼓勵、支持、幫助的作用,而不是站在他的對立面,批評挖苦他。孩子有進步,取得成功,和他一起高興。孩子遇到困難,你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他解決困難,鼓勵他戰勝困難。而不是急於和他撇清關係,“你看,你又錯了吧,這個我告訴過你的,你不聽,下次你要當心了!”而應當這樣說,“這次考試我們有幾點是值得肯定的,比如書寫工整,答題態度也很好,但是我們的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紮實,如果再多下點功夫,把知識記準確,下次一定能考得很好!加油!”

3.用你的語言把孩子塑造成你希望的樣子。

這隻能說在個人素質的基礎上,而不是說大反轉,把孩子塑造成和他完全相反的,這個是不現實的。比如你希望他寫字更好一點,可以針對這個方面表揚鼓勵。比如,“今天字寫得比昨天好!”他寫一堆字總有一個是漂亮的,你可以說“這個字寫的太漂亮了,跟書上的一個模樣呢!”他知道了標準,要和書上寫的一個模樣,也知道自己有這個可能達到這個標準。

4.家長可以示弱。

可以爸爸媽媽兩個人配合,跟一個人學會,去教另一個人,在教的過程中,他自己理解的更深,記憶的更準。也可以說,“這個字寫的和媽媽的一樣好呢!下次要超過媽媽的!”這樣他就有了一個目標,超過媽媽,如果都能比媽媽寫的好了,你說,他會寫的很醜嗎?

5.多讀書,家長言傳身教。

讓孩子讀書,你必須喜歡讀書,和孩子一起讀,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比如我和孩子讀《歡迎光臨智能家庭》,說的是未來我們的家庭會是一個計算機化的環境,我們會和機器人住在一起。讀過了書,我們就一起暢想,你希望未來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他說自己想的,我說我想的,說了好幾天了,還樂此不疲。從而也讓他愛上了那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