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寺鍋盔

東大寺鍋盔

  東大寺位於開封市順河回族區,寺內現存的碑刻和其他史料分析,唐末已有部分回民來從長安來汴州即現在的開封居住生活。宋元以後,大量回民從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移居開封,並聚居於現開封東大寺所在地。因生活和信仰的需要,在此地建立清真寺,後因王朝更迭、黃河氾濫而毀。明永樂五年(1407年),敕賜重建寺院,但又因黃河水患而毀於明末。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教民募資重建,並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再次修復。如今的開封東大寺所保留的建築風格,便是此次重修所形成。


  相傳再修建東大寺時,由於工程龐大,施工十分艱苦。一天,一位士卒吃到當地村民烙制的圓圈饃,感到特別好吃,酥香異常。短短几天內圓圈饃成了互相傳頌的寶貝。後來,人們對圓圈饃不斷總結提高操作技藝,定名為東大寺鍋盔,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東大寺是開封著名的名勝古蹟,中外遊客絡繹不絕。他們在欣賞歷史文物之餘,品嚐富有地方風味的鍋盔,以飽口福。60年代,謝覺哉、郭沫若同志遊覽東大寺,品嚐了鍋盔之後,非常滿意,謝覺哉連聲稱讚:“東大寺鍋盔,名不虛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