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用“平安建設”為基層社會治理破題

大通用“平安建設”為基層社會治理破題

近年來,大通縣從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來破題,積極探索“楓橋經驗”大通化實踐,在智慧治理、共建共享、法治保障等“大平安”理念下建立一系列長效治理機制,形成了民富民安並進、和諧發展共贏的良好社會局面。

群眾參與,觸及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穩步推進綜治中心建設,縣、鄉鎮“五室一平臺”建設率達100%,村(社區)“三室一平臺”建設率達90%。全縣劃分網格358個,落實網格員1291名,基本實現“一網多格、一格多員”工作格局,向上不斷地傳遞信息,向下打通服務群眾的渠道,網格員就此成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繼續推進鄉鎮“紅袖標”“藍馬甲”巡防、行業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護衛巡邏機制,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農村戶戶聯防、社區樓棟單元聯防,構建打防結合、以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的良好工作格局。有了這些載體和渠道,吸引了更多群眾參與到矛盾化解、參事議事、社會幫扶等方方面面,推動平安建設、基層治理成為“社會大合唱”。

建章立制,打贏治理創新“陣地戰

實施打造“一個指導中心+三級調處平臺+四化信息系統”為基本框架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大通模式”,建立縣級指導中心1個,鄉鎮、村社調解組織331個,各類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11個,調解專家庫30個,確定調解員1385名,訴調對接聯絡員360餘名,實現了各領域、各行業調解組織全覆蓋。以全縣36個村為示範村,開展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通過建立完善基層民主、群眾參與、社會協同的自治建設體系,組織學法、引導用法、帶動守法的法治建設體系,以規立德、以文養德、以評述德的德治體系建設,以開展“五無”(無訪、無訟、無邪、無毒、無案)為目標的平安鄉村創建活動,目前完成率80%以上。

數據支撐,賦予社會治理智慧“因子”

投資1250萬元持續推進實施“雪亮工程”項目建設,在重點路段、重點部位、重點場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50套、公共安全視頻監控15個,違停抓拍70套,紅綠燈30套、人行燈14套,建設雪亮小區1個,並將部分學校、醫院視頻監控與公安大數據實現了聯網應用。實施“互聯網+陽光信訪”工程,20個鄉鎮搭建在線調解信息平臺,邀請相關專家律師視頻提供法律諮詢、解答。2019年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331起,調處化解2300起,調處率98.6%,年內未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案事件和重大群體性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