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媒體:中國如何戰勝新冠流行病?

國際在線專稿: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歐美多國針對疫情的防控措施全面升級,全球戰“疫”進入關鍵時刻。中國此前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所採取的有效措施與積累的成功經驗受到外媒關注。烏克蘭“國家”網3月14日發表題為《團結、覺悟、速度——中國如何戰勝新冠流行病》的文章,以下為原文摘編: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初暴發地中國,發病率下降了。在這個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國家中,新增確診病例每天不超過幾十個,其中大多數是從歐洲來的境外輸入病例。就在二月份,每天新增確診病例還是數千例。

根據最新的數據,自一月份以來,中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八萬多人,三千餘人死亡,六萬餘人得到治癒。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感染者的數量在兩週內暴漲——在中國境外有超過五萬人患病(編者注:截至3月15日,中國外確診病例已達72469例)。在疫情肆虐的歐洲,已經有人開玩笑稱應當去中國躲避未來的疫情。

為了抗擊這種病毒,中國對湖北省採取了嚴格的隔離措施——該省的人口比烏克蘭全國人口還要多——並在短短10天內建立了一家醫院(編者注:此處指的是武漢“火神山”醫院。在十餘天時間裡,武漢建造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許多體育館和展覽中心被改造為臨時醫院。隨著病例的逐漸減少,它們陸續關閉。互聯網上的一段視頻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中心武漢,醫生和護士在關閉最後一個臨時收容病人的中心後,舉行了一個專門的摘口罩的小儀式。

烏克蘭媒體:中國如何戰勝新冠流行病?

3月10日在武昌方艙醫院舉行的武漢方艙醫院休艙儀式上,醫療隊隊員代表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有觀點認為,中國是因為“專制”而迅速地戰勝了這種疾病,但許多專家對此並不認同。專家們認為,原因在於政府的高效率和組織力,以及民眾的自律和對自身、對他人的關心。

世衛組織負責人的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博士在與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次對話中指出:“在中國,我們發現,速度至關重要。如果能非常迅速地識別出感染者、確定與感染者們有接觸的人,並將他們隔離,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住這種呼吸系統疾病的傳播。民眾應當瞭解,我們正在應對怎樣的事情。他們必須認識到局勢的嚴重性,並且配合當局執行這些措施。”

艾爾沃德表示,中國人自覺的、集體性的努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人們不怕政府,人們害怕的是病毒,以及倘若不採取適當的共同努力將會導致的後果。政府在確定目標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但是努力是大家一起做的。”

葉卡捷琳娜·艾德斯坦是一個在上海工作的烏克蘭人,她在臉書賬號上也發表了與專家相同的看法:“為什麼中國在三週之內能掌控住這一流行病?為什麼歐洲的局勢每天都在惡化,而且目前仍看不到希望?我想告訴你們秘密是什麼。這不僅在於中國政府有序的工作和應對措施,也不僅僅在於10天就搭建成的醫院(當然,這對於治療已經患病的人來說非常重要)。主要的秘密在於中國社會的團結和覺悟,人們自願在家隔離,減少與外界的接觸,戴上口罩並且遵循首要預防措施:洗手!”

現在中國民眾正在逐漸恢復往常的生活節奏,但他們仍未鬆懈。艾德斯坦寫道:“人們繼續採取預防措施:勤洗手,在公共場合使用消毒劑消毒。我所居住的樓房裡,電梯中放置了用來擦拭按鈕的消毒紙巾。各處都有體溫檢測。許多人已經復工了,他們每週到崗兩三天,其餘時間在遠程工作……街上和公園裡的人逐漸多了一些,他們中有跑步者、滑旱冰的兒童、散步的老人,但每個人都戴著口罩,並保持彼此的安全距離。”

購物中心裡的人流量有所回升,但仍然比以往要少,餐廳依舊空蕩蕩。艾德斯坦寫道:“在中國,網購和送貨上門以前就非常流行,現在更是如此。我足不出戶就可以訂購距離我300米遠商店裡的水果。在送貨過程中,人們也儘量避免直接接觸。對於那些需要嚴格隔離的人(例如從危險地區返回的人),鄰居們會幫助購買食物並將食物放在他們的門口,避免他們四處走動帶來安全隱患。食品供應完全沒有問題,在疫情暴發之初是有些慌亂情緒,但政府迅速地保證了一切必要物資的供應。”(劉維靖)



烏克蘭媒體:中國如何戰勝新冠流行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