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紐約時報》記者肯定中國抗疫,話都說到這份上了

“世界衛生組織在解釋中國抗疫成功經驗時的要點是‘你必須拯救生命,拯救生命,拯救生命’”

當地時間3月13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訪談節目《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佈主播查克·託德(Chuck Todd)連線《紐約時報》科學與健康記者小唐納德·麥克尼爾(Donald McNeil Jr.)的視頻。視頻中兩人談及新冠病毒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這位主播稱,中國抗疫期間“似乎缺乏自由,那種西方式自由”。《紐約時報》記者回答說,如果沒有生命,“追求自由和幸福”都無從談起。

沒想到,《紐約時報》記者肯定中國抗疫,話都說到這份上了

面對主播關於“自由”的提問,《紐約時報》科學與健康記者小唐納德·麥克尼爾說:“我們所珍視的東西是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對吧?”但隨後麥克尼爾話鋒一轉,“如果沒有生命,其他兩件事你也做不成”。

沒想到,《紐約時報》記者肯定中國抗疫,話都說到這份上了

沒想到,《紐約時報》記者肯定中國抗疫,話都說到這份上了

麥克尼爾進一步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在解釋中國抗疫成功經驗時的要點是‘你必須拯救生命,拯救生命,拯救生命’”,他重複了三遍“拯救生命”,並補充說,“人們可能會暫時經歷一些不便,比如可能會失去工作,失去收入。也許老闆會繼續僱用他們,也許聯邦政府會介入,以確保一些重要領域,比如確保食品、藥品等供應網絡保持開放,而不是人們能否繼續在晚上去光顧餐館和酒吧”。

同樣在13日,小唐納德·麥克尼爾還在另一檔節目中介紹中國的抗疫情況。

在6分鐘內,麥克尼爾條理清晰地介紹了中國的檢疫流程,從如何隔離到徹底打破傳播鏈,以及如何保護醫院資源不崩潰。

麥克尼爾稱,在戰勝疫情上,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國將會逐漸重新開放其經濟,讓人們回工廠復工、恢復飲食業,儘管這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沒想到,《紐約時報》記者肯定中國抗疫,話都說到這份上了

麥克尼爾還介紹稱,中國的醫院建有單獨的發熱門診,和普通門診區分開來;在中國很多地方都需要測量體溫,包括火車站、地鐵站、辦公大樓等,體溫異常的人會被送到發熱門診;在中國,醫院會首先給病人做ct以檢查肺部影像是否存在異常,這給病毒檢測起到了很好的前期篩查和輔助作用,而在美國新冠肺炎的檢測流程卻非常緩慢和低效。

最後,麥克尼爾還科普了中國的方艙醫院,並不是外網惡意造謠的“集中營”,而是為了有效隔離患病人群,將疑似、輕症病人與醫院裡的重症病人分類管理,這一體系也竭盡所能地確保了醫療系統不崩潰。他還表示,方艙醫院的病人都會得到很好的照料,甚至還有組織跳舞等娛樂活動來幫助他們提高身體素質。

最後主持人說,民眾肯定會把這段採訪視頻送到各地衛生部門,因為美國所做的和記者描述的差距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