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電力扶貧 看嶺腳村民生活大變樣

  3月15日,在休寧縣榆村鄉嶺腳村,地裡的油菜已經開花了,金燦燦的,煞是好看。水田裡,村民們正在忙著翻地,為即將到來的春種做準備。此時還有一群人也在村子裡忙碌著,他們有的在搬運電線杆、有的給新裝的變壓器接線、有的在裝電錶,他們就是為嶺腳村進行電網徹底改造的國網休寧縣供電公司員工。

  嶺腳村屬於縣級貧困村,由嶺上、嶺下、水口三個自然村組成,面積10.36平方公里。嶺腳村共有村民531戶1618人,其中貧困戶數為26戶,村中的主要經濟來源為茶林業。古時從徽州府到浙江開化的“徽開古道”入口處就在嶺腳村,近幾年,隨著鄉村旅遊的興起,經常有驢友到徽開古道進行徒步體驗,當地村民也從中看到了商機,紛紛開辦農家樂,供來往遊客歇腳,品嚐農家飯菜。

安徽黃山:電力扶貧 看嶺腳村民生活大變樣

  中國好人、黃山市人大代表程彩玲正在家裡打掃衛生,為3月16日農家樂開門迎客做準備。她是嶺腳村第一個創辦農家樂的人,為讓村民早日脫貧,她手把手教同村的村民開辦農家樂。在她的帶領下,村裡陸續開起多家農家樂。農家樂不僅要用大功率的電飯鍋,還要裝空調。

  農家樂生意的紅火導致用電量節節攀升,嶺腳村原來的配變容量為420千伏安,戶均容量0.79千伏安,已經不能滿足當地村民用電需求。特別是週末和假期生意好的時候,家家都開空調,更是捉衿見肘。說起用電問題,程彩玲打開了話匣子,“去年夏天,有一天家裡客人多,家裡8臺空調一起開了,加上幾臺電飯煲同時做飯,家門口的電線一下子燒起來了,可把我嚇壞了。幸虧你們的電工及時趕到幫我修好,才沒有耽誤客人吃飯。”

  程彩玲說,這幾年村裡許多年輕人出去打工,村裡好多留守老人和兒童,遇上用電難題都是供電所的電工幫忙。“這次電網改造就在我家門口,他們從去年冬天一直幹到現在,真不容易。現在因為疫情不能開學,孩子們要在家裡上網課,上星期本來是要停電施工的,因為孩子們要上網課,他們就重新安排停電時間了,你們供電部門事事都為老百姓考慮,我給你們五星好評。”

安徽黃山:電力扶貧 看嶺腳村民生活大變樣

  山芋粉絲是嶺腳村的特產,因為獨特的口感得到消費者青睞,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好幫手。近幾年因為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現在村裡許多人都用機器加工粉絲,相比手工做粉絲,機器加工的粉絲粗細均勻,品質更加穩定,銷路更好。“用電的人多了,線路就容易出問題。”程彩玲說:“大家都讓我向供電部門反映一下,我還沒來得及去,你們就來改造了,你們的服務真是沒話說。

  嶺腳村電網改造工程負責人陳鎮躍說:“嶺腳村這個項目屬於貧困村電網改造,今年因為疫情耽誤了不少時間。現在我們中午不休息,爭取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剛追了幾天工期,新的問題來了,孩子們因為疫情不能開學,都在家上網課。“為了不影響孩子們上課,我們現在停電作業只安排在週日,其餘時間安排不停電作業,這樣不耽誤工期。”在陳鎮躍看來,雖然早就安排好的施工計劃打亂了,但是孩子們上課是頭等大事,不能馬虎。“現在每週只能週日安排停電作業,這一天我們自己吃點苦,工作量大一點,貧困村改造的項目也耽誤不得。”陳鎮躍說。

  村民汪春勝夫婦倆趁著天氣好,正在晾曬梅乾菜,他們一邊忙著手裡的活計一邊和為他們家裝電錶的電力工人嘮嗑,“以前我們村裡的人做飯都是燒柴火,又髒又麻煩。後來家家戶戶都用電飯鍋做飯,相比柴火,電飯鍋做飯又幹淨又省事,但是大家都用電飯鍋,電就不夠了。現在電網進行了改造,以後用電就不發愁了,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好!”

  脫貧致富,電力先行。為讓嶺腳村早日摘掉貧困村的帽子,2019年,國網休寧縣供電公司將其納入農網改造升級項目,投入174.49萬元,將嶺腳村的變壓器容量從420千伏安增加到1600千伏安,導線全部更換為150的絕緣線,戶均容量達3.59千伏安以上,整個改造工程將於4月初完成,屆時將極大提升嶺腳村的供電可靠性。

  有了堅強的電力保障,嶺腳村的春天真的來了。(丁蓓芳、宋海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