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威海市>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田村

田和街道田村位於威海市區西部,東與仁柳莊村相連,北與西河北村毗鄰,西和西北分別與東澇臺村、後峰西村接壤,南與張村鎮東夼村隔山相望。世昌大道由村裡東西貫通,是威海市區通往煙臺之咽喉。村北有至靖子支線公路,將田村與孫家疃村連在一起。全村佔地面積4.3平方公里。


田村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據傳,有位田氏武官統領一支軍隊在今西河北村北山上安營駐紮,其眷屬在山下建村居住,取名田村。後因朝中奸臣參本陷害,這位田氏武官被朝廷滿門抄斬。因抄斬前得知了風聲,遂將家中所有金銀財寶,投擲於井內。故有“田家一眼井,半個山東省”之說。故事流傳至今。現全村有139個姓氏,其中以張、王、孫、苗、戚、吳為基本姓氏。雖名為田村,但村中無一田姓。
田村1898年以前屬文登辛汪都三里。1898年屬第四總董區。1930年後屬威海衛行政區第三區。1945年屬威海衛市裡口區。1950年屬田村鄉。1958年屬田村公社。1984年屬田村鎮。1996年8月屬田村街道;2001年屬田和街道。
田村境內四處高地,為標誌性地形。最高處為東南方向的“小天山”,海拔312.1米,處於田村的東南部邊沿。由此地向西北延伸為“石門廣山”,海拔233.3米。再向北依次延伸有“懶漢市山”,海拔127.9米;“貔子窩山”,海拔81.7米,因當年日偽軍曾在此山修過據點,故今俗稱“炮樓子山”。
舊時田村建有三廟,坐落在王家塋後的土地廟,東臺子、西臺子、南臺子至三角處大灣邊的關帝廟和南巷子的火神廟。
據傳,當年土地廟旁生長一棵奇形“四月雪”,開白花,每當雪樹含苞待放之時,引來百姓無數,共同分享花絮散發的清香。關帝廟建於明永樂至成化年間,廟中有大殿三間,塑有劉備、關公、張飛、周蒼、關平像。牆上有壁畫,記載著關公自“赤壁大戰”至“敗走麥城”歷史故事。大殿前面是馬廄,馬廄北側有一鐘樓,懸掛著一口八角大鐘。大鐘為生鐵鑄造,逢年過節,聲振十里。1958年“大躍進”時期,這口大鐘被砸碎煉了“鋼鐵”。火神廟佔地2釐,底座用石頭砌起,高1米。“火神爺爺”的生日定在正月初七。這天,東西澇臺、東西河北、後峰西等村的村民都敲鑼打鼓來慶壽,田村各姓祠堂也有鑼鼓隊伍來此祝壽。此時,廟上的大鐘也響起。當地百姓有歌謠:“初一十五有鐘響,捏捏鼻子鼓凌長。”此三廟皆毀於1960年代“破四舊”中。

古槐樹位於田村村委辦公樓西側,迄今已有五百多年樹齡。幾百年來,大槐樹歷經風雨和戰火,幾度凋零衰敗,幾度枝葉繁茂,1990年代,因遭蟲害而失去了生機。如今僅存樹幹。
田村的文化、文娛活動歷史悠久。清末時,田村建有戲臺,每逢重大節日,村裡都要演戲,三里五村的鄉親都彙集而來觀看演出,既熱鬧又親近。改革開放以來,村劇團得到了長足發展,每年定期組織文藝演出。近幾年,村集體投資30萬元,辦起了民兵、婦女、共青團之家,建成了“農民文化活動中心”,設置了健身房、圖書館等設施。
田村有尊師重教傳統。清末時,村裡建有私塾,請教書先生為村民子弟傳道授業,就讀的學生不僅包括本村,還有東西河北、仁柳莊等附近村的學童。1926年,在關帝廟內建了“育英女子學校”,開始收授女學生。1931年成立“忠義學校”,後改名為“田村完全小學”。1980年後,村兩委為學校投資建設了1200平方米的教學樓和1700平方米的辦公樓,安裝了暖氣設備。1985年,田村榮獲山東省政府“尊師重教”先進單位稱號。

「鄉村記憶」威海市>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田村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田村小學

「鄉村記憶」威海市>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田村

田村小學

「鄉村記憶」威海市>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田村


田村老年人活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