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體面”地活著到底重不重要?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說到體面,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裝飾”自己,很多人認為體面地活著就是不讓別人看扁,讓別人投來羨慕的眼光,說話辦事不丟臉面,這就是體面。

就好比“春節回家,換一身價錢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行頭”,“逢年過節租輛車,長長臉面”,“我的鞋比你貴,我就是活的體面”等等。

其實體面不是物質層面的東西,不是虛華,也不是“裝酷”,更不是臉面。

體面是不卑不亢,得體大方,不邋遢,不猥瑣,不寒酸,是面對世事的從容,也是一種高貴釋然的大氣。


一個人“體面”地活著到底重不重要?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說到這裡,我們都應該知道了,一個人“體面”的活著是很重要的,只不過這個體面可能跟我們平常理解的有所出入。

體面更是一種尊嚴,一種自信,一種由內而外流露的氣質,無關乎貧富,而是一個人活著的態度,敬愛生活,我們就都是體面的。

有人說,高官厚祿、衣食無憂是體面,但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精於算計,貪得無厭,他還體面嗎?見了上司,溜鬚拍馬,搖尾乞憐;見了下屬,厲聲呵斥,這不是體面。

也有人說,坐擁豪宅,手握豪車是體面,但這部分人中,很多人都與法律打擦邊球,背後命懸一線,也不是體面。

體面與高官和金錢有關係,但並不意味著沒錢沒勢就活得不體面。


一個人“體面”地活著到底重不重要?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一位深山老叟,與孫兒相依為伴,靠著扛柴火,每日賺取十幾塊,供養著孫兒上學,孫兒長大了也跟著打工,此間未向外界求助一毫一分。他們這是活得體面。

一位斷臂老婦,街頭乞討,看到了比自己更慘的盲眼大哥,她把自己碗中一半的錢,給了那個大哥,這是體面。

一個人能否體面地活著,在於格局,在於品行,無關乎金錢,沒錢不能體面地活著都是為自己找的藉口。

世上有很多事都強求不來,我們只能學著接受。買不起幾百萬的跑車,我們可以買十幾萬的車;買不起車,我們可以坐公交;買不起幾萬的名牌貨,我們可以買一雙幾十塊的雜牌貨。

力所能及,保持自信就是體面。


一個人“體面”地活著到底重不重要?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體面沒有檔次可分,任何的體面都是高貴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拒絕體面地活著,但我們也不要把自己禁錮在虛無的牢籠之中。

​行的大氣,走的穩當,活的自信,我們就都是體面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