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人與巴浪魚

全國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期間,讀到東山新聞網消息:木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從倉庫裡調出三噸優質巴浪魚,組織人員打包裝箱,加入去武漢的專車裡,馳援抗疫。後續報道:巴浪魚運抵武漢,第三天,武漢白衣戰士的餐桌上增加了東山的巴浪魚,紛紛讚譽。這讓我為家鄉的特產感到自豪,於是想起了巴浪魚十分豐厚的文化內涵。


東山人與巴浪魚


在餐桌上,總有一個感覺,東山人的味蕾特別刁鑽,尤其是品嚐海鮮,舌尖格外敏感,甚至挑剔。一條巴浪魚(學名:藍圓鰺),它外觀基本一樣,但有多種作業捕獲到。如:燈光圍捕、三腳虎、定置(窨桁)、牽網、掃綾、拉山網、鉤釣(撩巴浪)、漁排寄養等。作業不同,其味道口感多有差別。東山人只要用清水加少許鹽這種最樸實無華的烹飪方式——炣,就能品嚐出不同的味道和品質,進而辨析出是什麼作業捕獲的。還有對進口的帶魚和魷魚等,無須看外表,入口便知道是外國“珠帶”、烏拉圭魷魚。如果是討海人,他常年累月與魚兒打交道,能品嚐出魚的優劣肥瘦,不足為奇;縱使是那些穿鞋套襪坐桌頭生活於岸上的人,對巴浪魚是何種作業捕獲的,其品質如何,也都能說出個八九不離十。可以武斷地說,每個東山人從出生斷奶後,當開始吃米糊那一天,他的一生都是伴隨著吃巴浪魚長大的。所以,凡是東山人,一說到吃巴浪魚,總會底氣十足地讚美道:“東山的巴浪魚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巴浪魚還好吃。”


1


東山海域面積遼闊(26300平方公里),是東海與南海交匯處,海水年平均溫度19.5度,鹽分年平均濃度31.7度,浮游生物豐富,餌料資源充足。漁場底層多為砂帶、砂丘地,生長著“沙溜”、“沙蝦”等,組成一條豐盛的生物鏈,非常適合巴浪魚繁衍生長。巴浪魚生性喜成群結隊在海域上中層洄游,燈光誘捕一個網次少者幾十擔,多者近千擔。這是天公對我們的恩賜、大自然慷慨的饋贈。有人說,東山是巴浪魚的故鄉、巴浪“緝”(注1)出生地,一點不假。


巴浪魚的家族龐大,兄弟姐妹眾多,直系的有:竹葉仔、大目姑、田青等;旁系、遠親的更多,如:鰮仔(學名:金色小沙丁)、花鯡(學名:鯖魚、)鰬(學名:脂眼鯡)、尖水(圓腹鯡)等幾十種。它們外表多呈淡綠色,所以東山人把它們的宗親統稱為“青皮魚仔”。進入青皮魚儕類的均生性喜趨光群遊,撈起一個網頭入艙,同科屬的青皮魚均混在一起,所以東山有一句“含巴浪”(引申為“混合”的意思)的俚語,在魯迅的著作中,還引用過閩粵人“含巴浪”口語。


巴浪魚用鉤子釣到的那一種作業稱為“撩巴浪”,每條魚齡多在五六年上下,長得頭圓尾短,體胖肉肥,重量多在半斤以上。初秋發海時節,海面上像田野上秧苗似的,綠油油一片,蔚為壯觀。它是巴浪魚的大哥,所以不稱巴浪,漁民兄弟給它起了一個帶有詩意的名字:“田青”。十個討海夥計九個喜歡吃,他們說,田青肉比閹雞肉好吃。然而由於過度捕撈,海底資源日趨枯竭,田青已離我們遠去,令人扼腕。


巴浪魚生命週期短,生長速度快,一條一齡魚就能產幾百萬粒魚卵,夏季在閩南漁場經常出現魚群密集區,資源十分豐富,捕獲產量很高。據漳州市旅遊局報導:“巴浪魚現在是東山歷年海洋捕撈業中最大宗魚類,年產量可達10萬噸,約佔全縣水產品總產量的三分之二,佔水產品加工業產值的二分之一,佔出口值的三分之一。”


隨著捕撈作業的更新換代,三腳虎(一種現代化捕撈作業)單船一網次捕獲量達三四千擔的屢見不鮮。前幾年,友人的一艘三腳虎誘捕了一大魚群,大口徑吸魚泵從網裡抽了一個晚上的魚,把船艙和甲板全堆滿了,還不見網兜內魚兒減少,此時海面上東北風增強,波濤洶湧,把它棄之真可惜,立即用對講機呼叫附近友船速來吸魚,體現了東山漁民的友善之情。事後估算,這一網次產量在五千擔以上。


東山人對巴浪魚何以情有獨鍾?因為它“便宜又好貨”,不但口味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價格低廉。上天眷顧東山平民百姓,在自已家門口,天天能吃到物美價廉的“當家魚”、“幹部魚”——電燈捕巴浪。隨著逐步多元的消費現象,以前受人冷落的“蠘仔蝦姑”,現在身價百倍起來。巴浪魚則除去漁排寄養增加成本而堂而皇之提價之外,其他巴浪魚從不跟風抬價,始終堅守在水產品價格最低層,用它樸實和親民的特性造福東山人,某種意義上平抑和穩定了市場價格。


黃花魚價格是“石翁魚”的十倍,巴浪魚的一百倍。同等重量,黃花魚、石翁魚的味道和營養價值難道能勝過巴浪魚的十倍和百倍嗎?雖不可比,但也不盡然吧!筆者吃魚品位較低,只要符合如下四點要求就行:一鮮度好、魚骨少;二魚肉纖維粗點沒關係,能大塊朵頤就行;三不要被“藥水”泡過;四價格相對便宜,但應比白菜價更高。巴浪魚剛好能對號入座,尤其第三條,因無利可圖,漁販不值得用甲醛泡低廉的巴浪魚。這四條基本需求相信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這並非“葡萄是酸的”。


據說一個巴浪魚頭可以製造一瓶氨基酸,想注射氨基酸的人只要多吃巴浪魚頭就行,尤其是巴浪魚頭,“見頭三分補”嘛。這話可能有點“膨風”(東山方言,誇大之意),但是理卻不糙,它從一個側面說明巴浪魚價廉又有營養的特性。漳州旅遊局報導:“有的國家在大中小學校中倡導吃巴浪魚補充氨基酸,巴浪魚早成了學生午餐必吃的一條魚”。上世紀80年代,東山組織大量速凍藍圓鰺出口日本,據說就是供應日本中學生的午餐,補充氨基酸、賴氨酸。聽老漁民說,在海上捕魚,捨不得吃大米,用海魚充飢,既不用錢買又可節省糧票,吃兩條巴浪魚比吃一碗帶魚恢復體力來得快。這應該是巴浪魚含有豐富氨基酸和肌苷酸的緣故吧!


2


上輩人說巴浪魚是“狀元魚”,何以得此美譽?因為它不僅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價錢便宜,而且適應性強,用途廣泛。只要你想得出的食法,都可以在它身上施展。炣、煮、蒸、煎、炸、炒、烤、焙、生魚片等,任你怎麼做樣樣都行;還可以曬乾、絞魚漿(魚糜製品)、製造罐頭、魚露原材料、海釣餌料、漁排飼料、有機肥料等。且問,除巴浪魚外,還有什麼魚用途比它更廣泛呢?


試舉幾例:


炣:東山有“巴浪炣菜脯(鹹蘿蔔乾),好吃不分某(妻子)”、“菜脯炣巴浪,好吃不分尪(丈夫)”之坊間民謠。巴浪與菜脯這二味最質樸的日常菜,經東山人這麼一撮合,互相滲透,交融兼得,韻味層次提高,昇華成山饈海錯之菜餚。夫妻誰掌勺炣巴浪,誰就佔有吃巴浪的優先權,等到配偶知曉,巴浪已經吃完。世上還有什麼好吃東西容夫妻不互讓?唯有東山巴浪炣菜脯!


熟篩:即把巴浪魚碼放小竹篩內,沉入滾沸且濃郁的漁汁大鍋中。圖個賣相好看,關鍵在時間溫度的把控,大灶燃料非用木麻黃根頭不可,火力猛且持續時間久。煮熟起鍋待涼,精明的魚商連夜裝車,趕天亮到達目的地。駕駛員說,福州、深圳、潮汕等地菜市場,攤主掛著“東山熟篩”招牌,家庭主婦就在攤前等候東山熟篩專車到來。“東山熟篩”這一地方名特產,已成為內地搶手貨。


東山人與巴浪魚


廈門第八菜市場一個學校採購員讚道:“東山熟篩‘正港’(注2),有多少要多少,買回去不用再煮,炊事員歡迎;味道鮮美,肌肉厚實,學生喜歡;人手一條,成本合算,庶務長滿意,俗咯有局咧”( 便宜量足之意)。


還有, 山區縣菜市場的阿婆,留意東山的熟篩,他要買回家給坐月子的兒媳婦催奶,只要有東山熟篩進補,母乳就吃不完。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這是因為地理水土的不同。類似的道理,同樣適用東山與他處的巴浪魚,這就是同種異屬,其產地不同它們之間在品質上就有根本的差別。外地家庭主婦專候東山巴浪魚到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蒸:不用開膛破腹、刮鱗去鰭,也無需姜蔥蒜、酒醬醋,刪繁就簡,簡而不凡。把新鮮巴浪魚頭尾錯開碼好,面上勻撒少許粗鹽。東山有老規矩,二條以上的魚上餐桌時,其頭部不能同一方向,只有上供桌拜神靈方能這樣擺放。為什麼特指用“粗鹽”,細鹽或鹽粉不行嗎?不宜!名廚老姚傳授門道:“蒸巴浪魚很能體現東山海鮮原汁原味特色,它製作雖簡,口感卻很鮮美。大受顧客青睞的除主材新鮮外,其秘訣離不開用粗鹽。本縣大產產的粗鹽純淨度高、晶體堅實,是蒸魚的首選。它能使整條魚均勻吸收其成份,然後緩慢滲入腹內,使肉質緊實耐嚼,口感腥香。這樣既能突顯巴浪魚本味,又避免用細鹽或鹽粉因攝入量過快過多而‘死鹹’。在保證東山人吃海鮮習慣的同時,也符合現在人們要求清淡少鹽的飲食方式。粗鹽蒸巴浪魚已成為東山海鮮特色菜”。


東山人與巴浪魚


由於餐桌需求日趨多樣,亦為了提供更多水產品,東山漁排養殖戶幾經試驗,成功收養了活水艙巴浪魚,在漁排裡像廣東人育肥鵝肝似的,把巴浪魚搞得嘌呤含量超標,豐腴肥美。在菜市場凡人工養殖的水產品,其價格都稍遜同類一等,有的甚至讓人不屑一顧,唯有漁排寄養的巴浪魚,女漁販敢坦言招攬顧客道:“這是漁排養的,肥吔!”出身一轉換,一旦成食肆新寵,身價倍殊,一斤能賣出十餘斤價錢。


汆湯:用些許豬油翻炒,再放水加冬菜煮沸,湯白如泔,這一東山味道叫“汆湯”。碗里加入少許芫荽“押味”,吃肉喝湯,湯鮮肉香。顯示了粗魚細作,濃而不膩的特質。物資匱乏年代,就此招待來客,俗中見雅,不失寒磣。


煮粥:改膳生活換口味時,去掉尾巴上三角稜鱗,用於煮巴浪魚稀飯。起鍋時點綴芹珠,布撒胡椒粉,頓時粥香隨風彌散,喚醒巷子人家味蕾,主人藉此分享左鄰右舍,你來我往,鄰里之間在互相品嚐中拉近距離。


東山人與巴浪魚


曬乾:大春(夏天魚汛)是東山漁戶們最期盼的季節,有“頭更窮,三更富,五更起大厝”之俚諺形容季節性收穫。一艘艘滿載而歸的電燈捕魚船,從船上卸下的巴浪魚把水產收購站、行宮、前街等處塞滿。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製冷設備落後,庫容偏小,鮮食不完,則製成魚鯗,或曬成幹品、醃漬魚露、焙魚鬆等。物資匱乏年代,各漁業大隊都附設“水產加工廠”,專職加工巴浪魚乾。於是它成為東山人的關係幹、禮品幹、親情幹,越冬準備的“乜配”(下飯菜)。


東山人與巴浪魚


巴浪魚實在太多了,最後的出路就是加鹽後把它放在魚廁內,讓其高溫發酵。原東山縣食品廠化腐杇為神奇,把它醃製成高級魚露,其品質淳正,清亮如油,是東山大宗出口創匯產品之一。廈門進出口公司把它冠以“水仙花”牌魚露,銷往香港、澳門、東南亞、荷蘭等地。


曾記否?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本城街頭巷尾,都能聽到:“有魚仔脯頭屑來賣哎!買魚仔脯頭屑啊!”的叫買聲。魚仔脯頭屑即巴浪魚乾的下腳料,以前都當垃圾丟掉,現在有人吆喝買它做什麼?經一打聽,原來是廈門廠商派員前來東山收購,魚屑經過清洗烘乾包裝後,出口日本。日本廠家添加些許輔料,製成金魚、金龍魚高級飼料,再高價出口給中國。“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巴浪魚乾下腳料,本是當垃圾丟掉的東西,但一轉換,變廢為寶,產生可觀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實現巴浪魚的全部價值。


3


東山除魚鹽砂外,其他資源短缺。計劃經濟時期,東山所需的物資大多要通過採購員採購進縣,特別是“三材”(鋼筋、水泥、木材)。三材採購員為了完成領導交給的採購任務,他們要使出“腳步加手路”“嘴水加跑腿”的解數。所謂“腳步”,即:勤跑腿多找關鍵人物;“手路”,即:用“一長兩短”(魷魚乾一包,巴浪魚乾兩筐)打通關節。筆者曾持市上級部門分配的水泥指標50噸到某縣水泥廠提貨,前一天,採購員腳步手路去了,他說,魷魚乾以朋友關係送給關鍵人物,巴浪魚乾以平價賣給職工食堂改膳生活。


第二天,在水泥廠一個關鍵人物的帶領下,指揮倉庫外面待運的汽車長隊靠邊,讓路給東山車組通過,我們不費事地運回水泥,解決了工地長期停工待料問題。若按順序排隊,還要在旅舘多住三天。類似例子,數見不鮮。巴浪魚乾在計劃經濟時期,為東山經濟建設做為溝通關係的摧化劑,功不可沒。但這畢竟是計劃經濟時期弊端,好在它已完成了歷史使命。


東山人好客,眾口稱譽;東山風景優美,聲名遠播。簡博士(注3)慧眼識珠,開闢荊野,喚醒了沉睡千萬年的馬鑾灣,首家在這處女地投建“漳州市財政培訓中心”。接著,省市各類培訓中心猶如雨後春筍般地在這海濱地帶出現。做為負責會務的東道主,每一位培訓中心的負責人都盡地主之誼,不但讓客人吃好住好,而且借會議之機,把“東山優質巴浪魚乾”推介給客人,客人也非常樂意把它當做伴手禮帶回家與親友共享。從此,冠以“東山”地名的巴浪魚乾聞名遐邇,享譽全國。時至今日,福廈漳等大超市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發小陳建軍1968年水電學校畢業,分配在寧化縣湖村人民公社,距谷文昌書記下放的隆陂水庫僅一山之遙。每逢節假日,陳建軍便到谷書記家找學友谷豫閩(谷書記大兒子)閒聊、蹭飯,谷書記認陳建軍為東山小老鄉,把平常捨不得吃的東山巴浪魚乾拿出來配茶、炒菜招待。在這年頭,在這山旮旯底,是誰還會從東山給谷書記寄來這稀罕貨?陳建軍納悶,谷豫閩道出原由:


“這不但是巴浪魚乾,而且是治胃疼藥。我們從福州下放到寧化縣後,東山的老部下李景棠獲悉父親新舊病復發,寄來一些魷魚和巴浪魚乾要給他補身體,父親嫌魷魚乾貴重不讓寄,要嘛就寄巴浪魚乾,它能治病。老爸每天上水庫工地時,抓一條放在衣兜裡,胃痛發作吐酸水時,掰開一點放在嘴裡含食,借魚乾的鹹汁中和胃酸,得食稍愈。”


李景棠是谷文昌重視培養地方幹部,谷文昌任組織部長期間,李從店鋪僱員被錄用到稅務局當幹部,後又被調到一區任職。谷任縣委書記期間,李被委以重任,到城關鎮任黨委書記,後又調任縣委辦公室主任,在谷文昌書記直接領導和培養下,逐步走向領導崗位,曾任東山縣委書記。在以往一次交談中,李景棠先生對筆者說:“老谷下放寧化縣期間,時有寄些巴浪魚乾給當下飯菜,他說一聞到巴浪魚乾的香味,就想起東山漁民的不易,他們為海防對敵鬥爭做出很大貢獻。我在任時,老谷要我成立城關機帆大隊,然後逐步推廣,最後實現全縣漁業機械化,發展燈光誘捕巴浪魚的作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捕獲量,增加漁民收入。”老李深情地回憶著,感嘆中流露出對老領導的感恩和懷念。


在那並不遙遠的年代,東山縣有三千多人到平和縣上山下鄉。在平和山坳裡,他們非常想念家鄉,家鄉親人也想念他們。回東山探親後回平和時,親人或多或少饋送一些巴浪魚乾和魚露,或者多少自帶一些,在異鄉享用。


在知青集體宿舍內,只要有人從東山回來,晚上的主題便是圍繞在昏黃煤油燈下,品嚐著母親制曬的巴浪魚乾,那是最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家鄉特有味道,它飽含著母親對遊子的牽掛,蘊含親情的眷念。巴浪魚乾和“地瓜燒”酒驅除了一天的疲憊,帶來短暫快樂,他們藉此聊慰思鄉之愁,偶爾用巴浪魚乾煮粥當宵夜,招待來訪的異鄉鄉親,其樂融融。


巴浪魚乾人緣特好,不論是在星級酒店宴席上的小菜,還是喜宴上的“盤腳”、KTV裡啤酒酌料、茶座的茶點等,我們都能看它的身影。


現年99歲的全國道德模範林建德先生介紹養生經驗時說:“無須服人參、靈芝、生芪,只要蕃薯、金瓜、巴浪魚。”蕃薯稀飯是林老每天必吃的主食;只要魚市巴浪魚不斷貨,三餐用它亦菜亦湯。林老說:“地瓜稀飯配巴浪魚甜鹹交融,適口可珍,營養豐富,延年益壽。大道至簡,省且高雅。”


新冠病毒大疫當前,東山人民心繫武漢疫區,千里走單騎,雪中送炭,用海產品為一線白衣戰士加油助戰,表達大愛,慰問疫區民眾,在這一行動中,巴浪魚沒有缺席,且充當了主角。


早時民間有一說法:“一尾巴浪魚養半個東山島”,巴浪魚對東山人貢獻太大了,但在與漁民朋友交談中,他們憂心忡忡地說,現在巴浪魚產量逐年遞減,越討(捕)越遠,輩分越來越低齡化,品質也大不如前。究其原因,除過度捕撈之外,與大量狂採海砂不無關係。


曾經有一段時間,不法商人把海砂抽走了,海洋生物鏈斷了,海產品賴以生存的空間沒了,海洋系統生態出現嚴重退化,巴浪魚逐年減產也就在所難免了。


去年以來,東山海警加大了抽取海砂監管力度,濫採盜採海砂得到抑制,亡羊補牢,猶為未晚。但願東山海洋生態能得到進一步保護,讓巴浪魚為東山經濟建設做更大貢獻,為家鄉人民造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