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持久戰”警示的意義

張文宏“持久戰”警示的意義

如果以夏天作為衡量全球疫情的一個時間節點,那麼在這個節點前後,世界抗疫形勢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對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3月15日發文稱,現在歐洲突然成為疫情的新中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按照當前全球的抗疫情況,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基本已經不可能。

張文宏教授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呢?他分析指出,歐美抗疫的邏輯是最大限度動員可以動員的醫療資源,迎接可能到來的超級傳染病。以德國為例,該國採用大流感的管理模式、全民宣傳教育、降低社會活動度,通過家庭的自我防護,降低疫情傳播,同時醫院加緊對重症患者醫療資源的準備,以防範醫療資源出現擠兌。但歐洲其他國家是否能夠做好,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不管判斷是否準確,但無疑全球抗疫將是一場“持久戰”。那麼,這場“持久戰”會以何種方式進行?它會不會在秋去冬來時捲土重來?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現在把新冠肺炎說成是一個常態的,像流感那樣季節性出現的流行病,還為時過早。就目前監測到的資料證據,還不足以讓我們產生新冠肺炎會變成季節性疾病的判斷。所以,綜合來看,國內的疫情防控有可能如張文宏所提醒的那樣,要經歷“二次過草地”的考驗,但其挑戰主要來自輸入性風險。

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戰情研判至關重要。那種期望新冠肺炎會隨著夏季到來而自然消失的觀點,是不可靠的;那種認為“新冠肺炎會在熱帶地區像流感一樣低水平流行,並在秋去冬來時再次襲擊溫帶地區”的觀點,也是沒有依據的。我們尤其要警惕錯誤判斷所誘發的鬆懈、疲憊和放任態度。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全球疫情發展依然存在著不確定性,我國仍然面臨較大的輸入性風險,要緊緊扭住防控和救治這兩個關鍵。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曾強調指出,新冠肺炎與季節性流感不同,其中一大區別是“流感不可控,但新冠肺炎疫情可以得到控制。”基於科學判斷,我們更應堅定科學防控的信心,堅持不懈地付出艱苦的努力。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要慎終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厲、善作善成。

(楊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