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中醫大咖坐鎮新冠肺炎康復驛站:一師一傳承,治病更治心

3月12日下午3時,陽光灑進武漢江夏區普安山康復驛站康復三區的專家門診室。“來,您靠近我一點,讓我看看您的舌頭……您的右腿這個地方是不是平常就不舒服?”


患者張婆婆連連點頭稱是。她很驚訝的是,對面的王育勤大夫通過舌診,就把她的症狀先描述出來,而且連具體部位都指了出來。歎服的人不光是張婆婆,還有一邊忙著在電腦上記醫囑的王大夫新徒弟胡雯。


12日,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知名專家們首次進康復驛站坐診。這也是國家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河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王育勤第一次攜徒弟走進康復驛站。在江夏方艙醫院休艙後,3公里之外的普安山康復驛站,如今變成了中醫大咖雲集的國醫堂。


火線收徒弟 中醫重傳承

“她給病人望舌,根據舌體異樣部位,可以說出症狀,精確到部位。”胡雯說,她第一次跟師父出診,一下午被師父的舌診功夫驚著了,“面對錯綜複雜的病症,師父能夠不被表象所迷惑,準確診斷。而且她開藥也很嚴格很精準,不允許多一味,也不允許少一味。開藥真的是恰到好處。”


援鄂中醫大咖坐鎮新冠肺炎康復驛站:一師一傳承,治病更治心

王育勤(右)和胡雯(左)師徒倆。


胡雯今年30歲,畢業於湖北中醫藥大學,目前是江夏區中醫醫院呼吸內科的住院醫師。3月9日上午,江夏區中醫醫院的11名年輕醫生在江夏方艙醫院分別向11位中醫專家現場拜師,結對成為師徒。王育勤與胡雯的師徒情誼就此結下。


提到胡雯,王育勤樂呵呵地說,火線收徒弟,是她平生頭一回。


“中醫名家收徒弟的目的,是針對新冠肺炎患者愈後的康復治療。”中央指導組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江夏方艙醫院院長劉清泉說,“我們在武漢的這段時間裡,帶著徒弟對出院病人進行康復治療研究。徒弟跟老師去查房、臨診,同時蒐集一定數量的複雜病、疑難病和重症,去跟師父請教。等我們離開武漢了,他們就接過了繼續康復治療的重擔。”


從2月14日“開艙”到3月10日“休艙”,來自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5省市三甲醫院的360名中醫專家整建制接管江夏方艙醫院,共平穩運行了26天,累計收治輕症新冠肺炎患者564人、治癒出院392人,部分轉至省婦幼光谷院區,無一例轉為重症。3月10日,方艙醫院的階段性使命結束後,專家們並未休整,而是投入康復治療的新使命中。


治病更治心 身心病同治

“患者老說心慌,其實我也經歷過。我會現身說法,幫助他們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也把自己通過中藥湯劑調理,最終化解了盜汗、心慌等症狀的成功經驗分享給他們。”胡雯說。


原來,胡雯曾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1月,她在工作中不幸被感染,所幸是輕症,2月3日治癒出院。隔離了14天以後,經過兩次CT和核酸檢測,結果都是正常的。她於2月20日返回戰“疫”一線,並且參加了獻血,是全國第一批捐獻康復者血漿的醫務志願者。她認為,不管在江夏區中醫醫院,還是在康復驛站,她的經歷都會幫到患者。


援鄂中醫大咖坐鎮新冠肺炎康復驛站:一師一傳承,治病更治心

胡雯在王育勤的防護服上寫下“河南親人”。


“記得很多患者剛進方艙醫院時,內心恐懼、焦慮,茫然無措,寢食難安,他們的家人往往也被感染,卻分住不同地方。即使他們已經到了康復驛站,還是時時刻刻都在牽掛家人。”王育勤說,“他們必須休息好,吃好,才能儘快恢復體能。對此,我們採用了中醫綜合治療的手段。除了湯劑,我們還用如穴位按摩、經絡拍打、打太極拳、八段錦等調整病人身心。通過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心理安慰,患者們逐漸開朗起來。”


“我們不但要治患者的病,更要療他的心。”劉清泉說,“中醫採用多種身心同治的療法。對於患者來說,調整心態至關重要。好心情有利於病人康復。”


一人一藥方 一師一傳承

3月4日,按照市區防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江夏普安山方艙醫院更名為康復驛站。功能也由接收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就地轉變為接收治癒的康復隔離者。目前,普安山康復驛站一共197個人,其中94個人是從江夏方艙醫院轉過來的。


12日下午,在康復驛站的空地上,出院患者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邊刷劇邊曬太陽,有的在角落看書,各自安好。


援鄂中醫大咖坐鎮新冠肺炎康復驛站:一師一傳承,治病更治心

康復期的患者打羽毛球鍛鍊。


“我想讓專家再幫忙看看。如果合格了,我還有一週就可以出院了。”患者黃某很開心地說。此刻,和他一起排隊等著中醫專家看診的隊伍已有數十米。黃某身上掛著一箇中藥香囊,“這是江蘇醫療隊在江夏方艙醫院的時候送我的,還有另一個藥囊,掛在身上很安心。”他說。


負責驛站醫療工作的江夏區大橋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韓漢橋介紹,每天驛站會開展頸椎操、康復操、太極拳、廣場舞等運動和活動。從12日至18日,每天有2名中醫專家,帶著徒弟坐診巡診康復病友,做到一人一方。江夏區中醫醫院負責按方煎藥,給康復病友們服用。


“我覺得中醫真是博大精深。我師父那個功底肯定是多年的積累、學習而來,我真的很榮幸能跟她學習。”胡雯表示,“病人來後,她會從病人最開始的症狀問起,追蹤整個過程,通過綜合整體情況來給病人看病。僅一個下午,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王育勤也表示,即便疫情結束後,這種師徒傳承還會繼續。徒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請教,包括遠程會診,以及讀研究生、進修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