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危機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危機


精神危機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危機


淺談讀彼得•沃森《20世紀思想史》的一點沉思。

十九世紀末,叔本華、尼采、比亞茲萊、王爾德、易卜生這些人,共同創造了所謂的“世紀末”思潮,這一思潮的特徵之一就是頹廢、沒落、道德淪陷、社會退化、文明衰敗。但當時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反而覺得一個大時代正在徐徐展開:工業革命的成果蔚然,科學顯得越發昌明,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到繁華的頂峰,持續很多年沒有大的戰爭。一切看起來會變得越來越好,直到一戰的爆發。

回顧一戰爆發的過程,一次偶發的薩拉熱窩刺殺事件,何以會導致整個歐洲大陸打成一片?當時很多國家捲入戰爭時也覺得莫名其妙,戰場上的士兵也不知道是在為何而戰,幾百萬人付出了生命,現代世界的版圖開始形成,事後這些國家也總結了很多原因,有人覺得一戰是可以避免的。然後一百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一戰背後似乎有一種必然性存在,當然,如果有別的選擇,劇本可能會不同,但勢必會有一場席捲世界的戰爭。可惜我才疏學淺,只是一點個人思考,無法從歷史上給出論證,這是一種謬論也未可知。但是我試圖從文化史的角度給出一種解釋,邏輯就在於,文藝創作者基本都是走在大眾前面的,包括哲學及藝術家、作家等等,春江水暖鴨先知,他們先知先覺地發現了社會中存在的問題、矛盾、衝突、趨勢,用作品表現出來。因此,“世紀末”思潮其實就是一戰的預示。一戰之後,現代主義站穩了腳跟,我們看看那一代的文藝作品,艾略特寫《荒原》,普魯斯特寫《索多瑪和蛾摩多》,紀德寫《偽幣制造者》,喬伊斯寫《尤利西斯》,全是一派文明荒蕪的景象,道德淪喪,信仰丟失,人類彷徨不知去處,內心空空一無所有,而這些恰恰是“世紀末”思潮中所預示和警惕的情況。

以此類推,二十世紀末有哪些主流的思想,能夠給二十一世紀上半葉的我們以啟發呢?大概能夠想到的有:後現代主義、賽博朋克、後人類主義、經濟全球化、文明衝突論,核心都在於說,人的主體性(本體)的喪失,原本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機器和人互為存在的印證。因此,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危機,或許就是全球性的精神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