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連續3次緊急出手《一定要救她》

“謝謝鍾南山院士!謝謝醫護人員!”3月13日,在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辦醫療救治組發起的遠程會診中,31歲的彭女士在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ICU病房裡,通過視頻的方式,向鍾南山院士表達感謝。

3月13日上午,鍾南山院士及專家組遠程會診中山市新冠肺炎的危重症病例。

在會診中山的危重患者產婦彭女士的病例後,鍾院士表示:這給中山市、全國都積累了很好的經驗。他建議,目前這一階段應加強對病人的觀察,在患者的營養、護肝方面要注意,因為這是危險因素之一 。他表示,從目前情況看,該患者其他指標不錯,包括淋巴細胞不高等。

鍾南山表示:

“對於新冠肺炎患者,目前靠的就是大家的繡花功夫,怎麼把細節處理好。這是一個成功的經驗,值得向院外、省外進行推廣。”

鍾南山連續3次緊急出手《一定要救她》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已經至少三次參與有關彭女士的遠程會診,和以往嚴肅的神態不同,這一次,他感到高興,並給出建議,病人可以轉出ICU。

當天下午,彭女士轉出ICU病房,在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廣東醫護人員的堅持和努力下,這位曾經“命懸一線”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被“拽”了回來。

35周+的孕婦遭遇新冠肺炎

彭女士在2月1日發病,此時的她懷孕35周+,到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胸部CT顯示左下肺感染,血常規顯示白細胞不高,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隨後患者病情急劇惡化,出現感染性休克,經小欖人民醫院組織力量全力搶救,施行氣管插管、上呼吸機並剖腹產終止妊娠,才挽救了生命併為後期救治創造了條件。隨後,經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予以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

按照集中救治原則,在其生命體徵恢復基本穩定後,遂轉運到中山市定點醫療機構市第二人民醫院隔離治療。

患者在定點醫院入院時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膿毒症休克、多臟器功能不全(心、肺、肝、腎)和剖宮產術後。

2月6日開始上人工膜肺氧合器(ECMO)治療。

2月27日,患者脫離ECMO,成為全省第一例危重症患者ECMO撤機成功患者。

3月8日,她成功拔掉氣管插管,撤離呼吸機;

3月13日,她複查的心臟彩超、血常規、肝腎功能基本上正常。病人神志清醒,各種治療性導管已全部撥除。病人能進食,並且逐步下床活動,生命體徵穩定。

3月14日上午11時,經專家組研判,彭女士轉至普通隔離病房,繼續進行康復治療。這系她2月1日被轉運至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的42天。

鍾南山連續3次緊急出手《一定要救她》

整個救治過程,鍾南山院士高度關注,他至少參加了三次有關這位患者的會診。在第一次參加會診時,他還特地拜託一線醫護人員,“太年輕了,請一定要把她救回來!”

“繡花”般救治,她被從死亡線上拽回

這一個多月來,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團隊積極搶救,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救治組組長覃鐵和教授和廣東省呼吸病研究所黎毅敏教授多次會診指導,並及時用上了恢復期血漿進行治療。

得益於廣東省出臺的高水平醫院對口幫扶定點收治醫院的政策,在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的積極協調下,省醫心研所、呼吸科等多位專家強力“應援”,31歲的彭女士一步步被醫護人員從死亡線上“拽”回。

在3月13日的會診中,為了更清楚地瞭解彭女士的病情,鍾南山院士走到了會診屏幕的前方,逐個核對她的各項指標。

鍾南山表示:“用ECMO就像繡花一樣,需精雕細琢,每一個環節都要注意,後續要注意加強觀察。聽到患者好轉的這個消息,我很高興,這次也給全國危重症救治積累了很好經驗。”

他同時建議,轉入普通病房後,可以採用氫氧混合氣體的吸入治療,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將兩臺吸入機放在一塊,提高流量。

“因為氫氧混合氣的吸入,非常有利於降低氣道阻力,使她的呼吸不大費力,這樣她營養等各方面可以跟得上,促使總的恢復狀況的改善。”鍾南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