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語言總結篇-電影風格

博主前面分別從鏡頭、場面、聲音和剪輯介紹了電影語言,這次我們介紹一下主要的電影風格,正是由於在鏡頭、場面、聲音和剪輯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電影風格,所以將此篇作為我們電影語言部分的總結篇。

主要的電影風格分為現實主義和形式主義,我們接下來就從六個方面來看看它們的不同。

1.攝影

現實主義的攝影風格講究低調和樸實無華。現實主義風格主導下的作品,強調攝影機的不在場感。因此,在這種風格的作品中,攝影機不會別出心裁地移動。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衷愛長鏡頭,但不是帶有炫耀性質的長鏡頭。在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中,攝影師通常手持攝影機,他們傾向於採用標準鏡頭,避免扭曲視點。在這種風格的作品中,你可以輕易察覺畫面的晃動感,這是有意為之的結果,其目的是在於讓影像產生紀錄片的觀感。為避免成為電影景框的囚徒,演員可以隨意遊走,如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行走一般,這時,攝影師負責跟隨並捕捉到他們運動的鏡頭。與此相反,形式主義的攝影師傾向於使用廣角鏡頭或遠攝鏡頭,以扭曲觀點,或改變鏡頭的焦距。在形式主義的電影中,攝影機運動的頻率更高,有意識操縱攝影機的情形更為常見。在這種風格的電影中,演員被小心地放置在景框中。事實上,在形式主義風格的電影中,鏡頭比表演更為重要。

電影語言總結篇-電影風格

2.場面調度

現實主義的電影傾向於拍攝真實的場景,以便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公寓、桌球室、工廠等場景。在這種風格的電影中,儘管你無法確定導演是否精心安排過佈景,但從影像中的確不太看得出佈景的痕跡。形式主義的導演則喜歡操控場面調度。在這些電影中,牆壁絕對不可能是現實生活中常用的白色或者乳黃色,剛好相反,你會看到的可能是紅色或者金黃色。而布光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通常,製片廠樂意一擲千金,來營造夢幻般的場景,或者與眾不同的場面。

電影語言總結篇-電影風格

3.聲音

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遵從最少配樂法則,在有些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中,你甚至聽不到任何配樂。畢竟,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任何人為你配樂的。但在形式主義風格的電影中,配樂不僅被頻繁使用,而且還大張旗鼓,以至於你根本無法忽視它的存在。此外,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中,可以忽略不計的聲響,形式主義的電影會加以強化和編排,比如,表現一個穿著皮靴走過大廳的壞蛋時,你會聽到皮靴撞擊地面發出的沉悶迴響。

電影語言總結篇-電影風格

4.剪輯

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傾向樸素的剪輯,在這種風格作品的鏡頭組合中沒有什麼隱喻性的電影語言。與那種在角色中來回剪輯的風格不同,現實主義風格的攝影機常在各角色間搖移,像早期記錄電影一樣。在這種風格的電影中,剪輯並不刻意為之,將觀點強加於人。與此相反,形式主義風格電影的剪輯工作卻很複雜。在這種風格的電影中,很多鏡頭時長就一兩秒而已。伴隨快速剪輯出現的是快節奏的配樂。形式主義風格的剪輯師希望展現他們的技巧,並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語言總結篇-電影風格

5.化妝和服裝

在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中,化妝和服裝仍舊傾向於樸實無華,而形式主義風格的電影則傾向於精緻和炫耀。比如《蝙蝠俠》系列電影中蝙蝠俠穿著斗篷戴著面罩。

電影語言總結篇-電影風格

6.故事和角色

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要求特定的故事及故事講述方法,對形式主義風格的電影來說,也是如此。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傾向於講述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插曲,而非情節複雜的故事。在這種風格的電影中,角色的真實度非常高,他們既非好人,也不是徹底的壞蛋。他們遇到的挑戰和日常生活中的你我並無二致:交個女朋友、保住一份工作,或者讓婚姻能夠維持下去。很多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都有一個不太快樂的結尾,因為現實主義電影導演認為人生既艱難又不可寬恕。某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甚至讓角色自我毀滅。現實主義的一個分支是自然主義,自然主義風格的電影更加灰暗,它們通常將人看做是風中的落葉,既無助,又註定毀滅。在形式主義風格的電影中,主角常常是無畏的英雄以及美豔的女人。這些故事通常發生在充滿異國情調的場景中,並擁有一個快樂的結局。在這種風格的電影中,喜劇類型的電影多於悲劇。故事的主基調或情緒都洋溢著快樂,故事的主人公有可能經歷重重磨難,但到最後極有可能呈現皆大歡喜的結局。同時,也有一些形式主義的電影有著悲慘的結局。

電影語言總結篇-電影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