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異,促進兒童發展的個別化教育

因材施教是一條基本的教育原則,學校教育實施因材施教,體現了教育的價值追求。現代教育提倡個別化教育,個別化教育是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自身的經歷與經驗開展的有助於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個別化教育可以促進個體學習效益的最大化,它是建基於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的。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逐漸推進,5G技術的來臨,個別化教育將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訴求。

尊重差異,促進兒童發展的個別化教育

講一個種植紫藤的故事,學校的一個涼亭邊有一段長廊,為了能夠在夏天長廊裡乘涼,學校從網上訂購了幾枝紫藤樹苗,寄來的時節正是初春,半米高的枝幹帶著一點泥土,學校請師傅種在了長廊邊。隨著時間的移轉,天氣逐漸轉暖,我們都盼望著幾棵紫藤能夠早些發芽,向春天報到。但是等啊等,校園裡的迎春花開了,玉蘭盛開了,梅花掛滿枝頭,耐冬花在枝頭喧囂,只是遲遲不見紫藤的任何消息。大家內心裡打鼓,是否網購失敗,我們上當受騙了?學校採購都是無法存活的乾枝?就這樣一直時光輪轉到五月份,已經是初夏季節了,週一清晨,校園裡巡視,突然發現了光禿禿的枝幹上鼓出了新芽。啊,原來這樣,北方的紫藤要到五月左右才發出新綠來。如此看來,萬物皆具自身生長、發展的規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給它們一個蓄積與迸發的時間。

尊重差異,促進兒童發展的個別化教育

誠然對於大自然而言,生物的形態是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也唯其多樣,才構成豐富多彩的世界。吳正憲老師在給小學數學教師的建議中提到:“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以獨特的方式在特定的時間迸發力量”。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同樣有這樣的現象,有的孩子早慧,有的孩子則屬於大器晚成的類型。作為教育工作者而言,我們必須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教育方面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兒童的遺傳、家庭、身體發育、心理與智力發展,學習類型,智力特點、興趣與愛好各不相同,可以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各種複雜因素的組合,每一個孩子都是大自然的奇蹟。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是尊重差異,促進兒童在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得到更好地發展。也因此,從教育的人本化訴求出發,個別化教育必將成為未來教育永恆的主題。

尊重差異,促進兒童發展的個別化教育

正如馬克思所言,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未來社會的發展,一定會給人的發展提供最大的可能。人的經歷和經驗會更加地豐富,人的興趣和愛好將會得到充分地尊重。過去的年代,那種囿於物質條件導致一些孩子見識狹窄與短淺的現象會逐漸被克服。當前的教育公平需要我們政府和教育部門在讓孩子經歷和體驗方面付出更多地努力,因為開闊眼界和增加體驗對於兒童的發展而言非常重要。只有在讓孩子們充分的經驗和經歷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地觀察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此開展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否則以偏概全,由於孩子缺乏某方面的經歷,易於抹殺孩子真正的興趣和愛好。從這個角度講,青少年時期豐富的經歷和體驗對其未來的人生髮展而言是一個堅實的奠基工程。讓我們更好地關注兒童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