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背景提升是同學們申請綜合類院校的關鍵,綜合類大學的招生更注重綜合考察,且每所綜合類院校有自己的考量與標準

。比如有一些綜合類院校的作品集評定佔據考核比重的80%,有一些綜合類院校更加在意背景……


以工業&交互設計為例,近年來申請人數在成倍增加,其中申請綜合類院校的學生不在少數。而這些學生之中,多數學生存在跨專業的情況,那麼在同一起跑線上的背景就顯得十分重要。


下面著重和大家聊聊申請綜合類大學考核的“背景”。這篇文章中提到的背景分為四大類:院校背景、語言背景、作品集背景和實踐背景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1 院校背景


大多數學生的院校背景已是既定的事實,除此之外,211、985與普通院校相比是否天生佔優是同學們最為好奇的。


其實,在漢藝有不少雙非院校的學生都去了國外的一流院校,尤其是英國這樣的歐洲國家他們把“你看問題的角度”看得比“院校背景”更重畢竟設計這個專業不是死讀書就能出成績,設計需要創新型思維,需要有獨特的切入視角。


英國多數院校的交互設計會將視角拋向一個不切實際的場景,比如太空站、火星、山體內部等等,進而去探究未知場景能帶來的可能性。比如倫藝交互專業導師曾指導過學生研究這樣一個命題:A social music instrument to the journey of Mars。

在美國又會出現另外一種側重曲線,比如哈佛大學2021屆所招的新生中,高達46%的人,來自超級富豪家庭在往年這樣的比例僅佔26.6%。也就是說:在這所美國的頂級大學中,近一半的學生,可能有官二代或富二代的背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無道理。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像哈佛大學這樣的招生情況多數出現在綜合類院校中,所以申請美國的綜合類院校一定程度上會受到背景的影響。除此之外,意向留美的學生可以多關注一下stem簽證。什麼是Stem簽證呢?


STE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與數學(Mathematics)。


普通留學生畢業之後,會有12個月的OPT在美實習期,而STEM專業的學生還可以額外獲得17個月的實習期,總計29個月的OPT時間。2016年5月10日之後,STEM專業OPT又延期7個月,總共時長為3年整,這不得不說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使得STEM更為熱門。

說完歐美地區,還有一部分學生想了解亞洲國家對院校背景是否看重。不賣關子了,亞洲地區更看重作品集表現

尤其日本院校對學生與導師之間的溝通默契,項目契合度很是看重,在這種情況下,院校背景並不是很重要了


2 語言背景


普遍英聯邦國家都會要求雅思需要達到6.5分,單項不低於6分。這樣的語言要求同樣也表現在面試上。如果你的口語成績過低,教授會告訴你“it is not fair to accept you this year”,這意味著委婉地拒絕了你。


關於英語如何學習我就不提什麼建議了,事在人為,這裡我主要想說說雅思考試這件事兒。


雅思考試我會推薦學生們去競爭不那麼激烈的省份考,同時,同學們也可以考慮海外場拋開客觀題而言,海外的主觀題部分更自由,尤其是口語考試與國內相比會感覺輕鬆許多。不少我的學生去馬來西亞、韓國、泰國這些國家考試都取得了不錯的結果。我自己當年是在美國考出的雅思成績,美國雅思考點較少人也較少。


美國方面,如果想考綜合類院校GRE 360分滿分考到330分是上常青藤院校的一個坎,同時託福120滿分考到110分也是一個坎。如果想考綜合類院校100分託福已經足夠達到語言線。最近在漢藝申請到常青藤康奈爾大學的J同學

就是正好達到託福110和GRE330,同時作品集製作精良,藤校同樣歡迎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William.Jin同學, 獲得 康奈爾大學 Information Science(MPS)offer


3 作品集背景


無論什麼專業,申請院校最關鍵的一環必是作品集。那說到作品集的背景,參加各類工作營不僅可以豐富項目類型,還比自己悶頭苦做來得高效率且高質量。


比如我在去年開展的AR夏令營《時空映像》中就發現,學生可以產出不少有建設性的項目把AR這種表現方式分成四種類型去分組進行小組討論製作:AR視覺、AR工具、AR+VR、AR遊戲。


這樣順應當下的流行趨勢去進行交互設計,且受到專業老師的指點,項目還是具有一定吸睛能力的,大家可以看看下圖展示的部分小組項目: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AR遊戲組 主題:AR Runrings 作者:趙同學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AR+VR組 主題:AR See you soon 作者:汪同學


除此之外,若項目的成品輸出效果突出還可以參加各類國內國外獎項的評選。工業交互方向比較常見的就是德國紅點設計獎、德國IF獎還有美國IDEA獎


1、德國紅點獎(5-10月)


被譽為“國際工業設計的金像獎”,獎項被細分為產品設計、傳達設計、設計概念三大門類。產品設計評選的獎項又被分為含金量最高的紅點至尊獎(grandprix)、紅點最佳設計獎(best of the best)以及紅點產品設計獎(winner)。


至於獲獎比例情況,以2017年為例,共有50個國家8051件作品參賽,最後有749件作品獲得紅點產品設計獎,103件作品獲得紅點最佳設計獎,5件作品獲得紅點至尊獎。今年漢藝也有一名學生獲得了產品設計方向的Winner獎,這樣的獎項毋庸置疑會提升你的申校競爭力。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漢藝學員W同學,獲 康奈爾大學 Information Science(MPS)offer 紅點獎項目部分放入作品集中


2、德國IF獎(10月-1月)


被譽為“設計界的奧斯卡”,分為產品設計獎、傳達設計獎和產品包裝設計獎。另外,還有學生專屬的iF概念獎(免費參加)。這個項目會給四個主題範圍,學生在創作時需要注重創新、美感、定位與功能,最後以成品效果圖的形式展示。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IF學生獎主題


IF獎每年參加比賽的作品大約有4-5千件,其中75件可以獲得IF設計金獎,大部分會獲得IF設計大獎。


3、美國IDEA獎(1月-5月)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漢藝夏老師任教SCAD期間,輔導學生項目獲IDEA金獎+紅點Best of the Best獎


是美國最具權威的國際設計大獎之一,被稱為世界各大知名設計獎項的“風向標”。相對於紅點獎和IF獎,IDEA的知名度稍小一些,因此留給大家的競爭機會更多。它的獎項設置覆蓋產品、建築、室內、時尚、平面五個設計門類


除了這類國際大獎,國內的紅星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等都可以作為背景提升的渠道,同學們都可以嘗試參與。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漢藝19屆在讀學員N同學,作品集部分項目獲紅星獎


4 實踐背景


最後一點要談到實踐背景。事實上國外的教學模式節奏就是分為:個人作業、短期實踐、長期實踐。


短期實踐為期1個月左右,有學校教師背景的老師會提供一些工作室實習機會給到學生,有助於加快項目進度。長期實踐為期3月左右,同學們可以找相關大廠類似騰訊、網易、華為去進行工作實習。


漢藝有一名學生之前在Dolingo軟件公司實習,這個公司開發了一款語言學習工具軟件,從“聽說拼義”四個方面進行多元化的單詞和語句訓練。

他實習的時候發現軟件中的翻譯功能有不少錯誤存在,需要大量的bug數據反饋來糾錯。


他之後將這樣的經驗帶到自己的項目裡對用戶數據進行了大量分析,以此確定目標人群並且定位到目標功能,減少bug出現的可能性這名學生後來申請美國院校的時候,實習經歷也同樣給他提供了一定的優勢,申請到了CMU的METALS教育科學專業,這跟他實習的Dolingo教育軟件公司的背景不謀而合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漢藝學員Z同學,獲 卡耐基梅隆大學 METALS教育科學 offer

除了去相關專業的公司實習,如果有機會參加學校的交換項目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項目能夠拓展學生的眼界,找出不同的項目切入點。


比如我之前有去參加UCLA關於Post Produciton的交換項目,當時我參觀了不少LA製作工坊,印象最深的是Technicolor。它在娛樂創新行業有超過95年的豐富經驗,服務於各地娛樂、軟件和遊戲客戶。


申請綜合類院校,如何進行背景提升?

自拍於Technicolor


期間我參與了大大小小的Studio,對剪輯師的工作環境和後期製作過程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更加明確了數媒交互的研究方向,最後順利結束課程也幸運地獲得了導師的推薦信


當下,實踐背景已是多數海外院校對申請者的普遍要求,也就是說考核點不再是單一的專業水平,而是綜合能力。綜合能力包括了院校、語言、作品集和實踐,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偏科”的學生要注意了,看看你哪方面的背景實力不夠,抓緊時間在下一次申請前準備充分吧。

最後一句話送給同學們,世界很美,設計能讓它變得更美,早點出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