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服務難、無利潤,農資電商的風口到底在哪?

農資頭條|李曉平

在萬物互聯的當代中國,電商蓬勃發展,絕大多數品類的商品都可以在網上賣到。甚至連農民的剛需——農業生產資料也可以在網上買到。

特別是在今年嚴峻的疫情形式下,傳統的農資銷售路徑行不通了,給農資電商的崛起帶來了新的機會。積極的農資企業和經銷商也及時啟動了線上預購預定等線上銷售形式,再度炒熱了“農資電商”,引發了業內人士廣泛關注。

真真假假、服務難、無利潤,農資電商的風口到底在哪?


現階段的農資電商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能為滿足農民的什麼需求?又能為渠道帶來什麼可持續的價值?疫情之後還會不會繼續野蠻生長?

疫情助推 農資電商已瘋長

雖然農資電商曾遭遇傳統農資經銷商牴觸或農資企業封殺的事件,但是市場上還是有部分剛需存在,農資電商依舊在快速成長。經過一輪大浪淘沙,電商大佬進進出出,淘寶網、京東商城出現不少農資企業官方旗艦店的身影,如在淘寶上開設的拜耳作物科學官方旗艦店,先正達植保企業店等,並授權了一批淘寶店鋪。

淘寶店鋪上在線賣農資的90後農資新人小A,靠著綁定農戶群體、農技諮詢服務等做的風生水起,選定具有一定辨識能力、技術基礎、互聯網思維的種植大戶來作為核心客戶群體,提供低價優質全面的產品線,提供超值服務,讓大戶實現一站式購買。小A認為,農資產品同質化太嚴重,可替代性很高。農資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是可以提供足夠豐富完整的產品線,而不是某一個廠家的產品。對於農資產品而言,線上銷售的可能只是少數,線下才是大頭,實質是線上打名氣,線下賣大頭。他深諳線上營銷之道,如舉辦線上產品發佈會,同時還藉助直播或是短視頻開展技術指導和課程,幫助用戶提高農技水平。這一招為他贏得了大批用戶和粉絲,也促進了網店的銷量。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實現了銷量倍增。

真真假假、服務難、無利潤,農資電商的風口到底在哪?


現在農一網、大豐收、搶農資網等專業農資電商平臺受到不少鐵粉的追捧,銷量節節高升。並可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實時瞭解農民的用肥需求,在合適的時候把農資精準的送到農民手裡。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擴大電子商城進農村覆蓋面,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絡,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在政策的支持下,農資電商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是必然趨勢。

監管難度大 農資電商名聲不佳

儘管現階段農資電商優勢多多,但也存在產品真假難辨、技術服務有限等問題,甚至於農資電商發展初期,國家工商總局抽檢發現某些平臺80%的農資都是假的,給農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2019年12月,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破獲了一起生產銷售假冒農藥案,併成功搗毀了犯罪團伙在徐州新沂的農藥製假窩點,涉案金額達200餘萬元,該團伙生產銷售多個品牌農藥,通過淘寶等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2月28日,農業農村部公佈的2019年農業行政執法典型案例中,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收到多起投訴稱在網絡上購買了假農藥,在收網行動現場查獲各類原藥、農藥成品7噸及大量的農藥圖冊、生產設備、產品包裝等,涉案金額達1000多萬元。

真真假假、服務難、無利潤,農資電商的風口到底在哪?


當前農資電商缺乏交易規範和標準,信息化網絡尚不健全,因而通過電商平臺或網絡銷售的農資產品,一方面要督促電商平臺及電商加強質量管理,另一方面要幫扶大型農資電商平臺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便農民購買。

其實,發展農資電商,關鍵是如何解決好農資電商平臺上的農資監管難題。原農業農村部藥檢所所長隋鵬飛曾說過,監管光靠執法是不夠的,必須把這個信息讓用戶可以查詢到,讓農民買了藥一查就知道是真是假。

尷尬的農資電商

農資電商招人待見,也不招人待見。顯而易見,招農資零售商待見了,可以低價進貨,高價賣出;廠家不待見,動了企業的奶酪;監管部門不待見,假冒偽劣農資產品更隱蔽,監管難度更大;農戶喜歡也不喜歡,可以買到更低價的農資產品(前提是合格產品),然而產品質量、技術服務缺又得不到保障……

為何農資行業的電商時代遲遲不來?自建農資電商平臺還是利用現有傳統電商平臺賣農資?

顯然,農資電商平臺發展至今,可以作為企業銷售的一種補充手段。如,中保綠農在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店,每年的流量可過百萬。

對於企業來說,可以選擇已有電商平臺做一些嘗試,但是,直接道德綁架企業利用電商手段進行全盤讓利是極其不現實的,畢竟研發、技術服務、售後保障等都需要資金的支持。

再者,如果電商產品的資金到了企業端,渠道負責送貨、做技術服務,沒有利潤也是幹不長久的。對於代理商來說,價格透明,沒有了市場保護,更經不住墊資、賒銷,不掙錢代理商的生存必然受到威脅。

真真假假、服務難、無利潤,農資電商的風口到底在哪?


不僅如此,農民對於農資產品的認識嚴重不足,農資電商把選擇權交給零售商和農民,大多數不具備判斷能力,在自主選擇時會更加無從下手,即便是買了正確的產品,農藥特肥的使用也需要企業、經銷商密集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此外,電商平臺上銷售的農資產品存在部分造假、溯源困難、配送無法到位、價格不可控等,因此,農資電商的爆發尚需時間,切不可盲目顛覆傳統的經營方式。


不排除生產企業、銷售企業、經銷渠道、監管部門共同聯手,未來,不僅是買賣農資平臺,而是一個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提高農化服務效率的平臺,可以銷售農資產品,也能承載更多的農技服務、遠程教育等功能,完善後的“互聯網+農資+服務+金融+”的電商模式,必定會展示極大的優勢。


對於農資電商,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