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眼中的女性自由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眼中的女性自由

1928年10月,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剑桥大学演讲,留下了经典名言:

“一个女人要想写作,必须拥有两样东西,钱和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这本书最新版本的腰封上有个批注:“时至今日,我们对独立空间的追求从未改变。”

独立的空间意味着心灵的空间,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进来,让我们呼吸到更多的自由,感受到更多的阳光,这种追求当然一生都不会改变。

卡夫卡这样形容伍尔夫:“她用一只手挡住命运的袭击,另一只手匆匆在纸上记下自己的东西。”

一个女人想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实现自己的梦想,需要做的太多。

黑格尔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自由究竟是什么?

百度百科给出的精辟解释是: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

女性和自由的关系,如同生命与阳光、空气、水的关系,看似无所不在,又总是一言难尽。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眼中的女性自由


01

女性与世界的关系:自由与宽容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在伍尔夫的演讲稿《女性与小说》基础上扩充而写就的小说,更像一篇女性成长的论文,包含着从文学艺术及历史视角下的女性自由思想。

全文从写作的角度切入,解释和说明了几个世纪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变化、女性的心理成长等进展,能看出很多女性为了争取自由如何去面对与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阻碍,逐步开始获取了展现真实个体的机会。

伍尔夫细致尖锐的观察能力、兼具广度和深度的阅读积累,加上冷静独立的思考能力,既对文学领域的女作家们展开了更深入的探索,更对人类发展过程中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进行了更现实灵活的阐述。

当今世界女性与自由的关系依然是一个不容易探讨清楚的命题。想想伍尔夫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末。时隔近百年,有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眼中的女性自由


伍尔夫在书中从三个角度去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a.不刻意对立才是真正的宽容

“不特别关注和单独讨论性别问题是大脑高度发达的特征之一。”

这句话才是本书的精华,是点睛之笔。一直讨论男性女性社会地位没有任何意义,最大的宽容就是把人与人看成是无国界、无性别差异的,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越强调什么就越缺什么。大男子主义不受欢迎,标榜女权主义也没有什么意思。

b.彼此整合才是真正的强大

英国诗人科尔里奇说:“伟大的心灵是雌雄同体的。”

伍尔夫认为大脑具有两种能力,即男性能力和女性能力,只有将男性女性最优秀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才能避免性别的天然缺失和偏差。

只有当这些对立的思想形成完美的碰撞时,才能够产生有创造力的作品。确实如此,创新也是需要多种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念和天赋的有机融合。

我们平常在工作中开玩笑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阴阳的平衡才能让很多事情变得完美和贴切,努力超越两性之间的分歧,争取达到那个火花迸发的契合点。

对沃尔夫来说,她说的“兼具两性概念的明显瑕疵也是其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她不希望去除所有性别之间的差异,不刻意回避差异带来的影响,而是宁愿保留这些多样性,这才是一种更有魅力的、更有意思的事情。

这种观点非常有前瞻性,从来不说女权主义,却让女性的优秀特质时时绽放出异彩。

女性可以继续保留其生理、性格以及思维上明显不同于男性的特征,去和这个看似功利和无情的世界取得和解。

实现无性别差异的精神融合,心灵才能得到充分的滋养,发挥全部的潜能。

c.自由的表达才是真正的自信

伍尔夫在卸下经济包袱之后发现自己能够随意对身边的一景一物自由表态了,喜欢不喜欢、好不好看,都可以想说就说。

最大的解脱,就是客观看待事物的自由。

坦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与观点,对一个人的内心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自信、果敢与决断都会在霎那间让一个人魅力倍增。

如同简·爱说的:

“我渴望有突破极限的事,也让我看到繁华的世界,看到我听说过却从未见过的城镇和地区。我希望自己比现在更多的人生体验,跟更多同类人来往,结识更多不同性格的人。

我相信,世界上一定还有更多更善良的人和事,我希望亲眼看到我所相信的东西。“

宽容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找回了内心的平和。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眼中的女性自由


02

女性与他人的关系:自由与共情

前两天在一个作者群里,讨论起某个网红的观点。我可能是一个比较中立的人,相信“在存即合理”,不会百分百否定某个人,毕竟她的观点被很多人使用并能得到一定的回报。当然这不代表她的观点就是完全正确,也不能代表我的价值观。

而全盘否定的态度,可能心中有投射,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衡的表现,产生这样观点的人因为年轻,还不习惯共情。

后来出于礼貌没有就这个话题争论下去,因为真的毫无意义。

没必要为一个不相干的人去论证,更不想解释人脑的复杂程度。我们永远拥有采纳或排斥某个观点的自由。

伍尔夫说,“单独和孤立,创造不出杰作的作品”。

文学作品的输出是作者思想沉淀的结果,更是与他人共同思考的产品。就像职场上的团队合作,创新需要灵感的自由挥洒,而这样的自由依然是需要与他人共情,而不能自己闭门造车。

自信是取得任何成功的基石。历史和社会赋予男人天然的优越感是不太容易轻易放弃的,所以无形之中男女会一直争取这种主导控制权。

一些成功的男性领导者,可以试着从女性的角度去感受一下团队里的女员工,这样才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女性的真正心态。

而婚恋关系中,男女之间更需要跨越性别的鸿沟去彼此真诚地接纳与深切的认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是缺乏温度的,只有尽可能观察、理解和探索,才能打造一个温情的世界。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眼中的女性自由


03

女性与自我的关系:自由与平衡

a.平衡的力量

有人说,高质量的人生体验,其实就是内心平衡的不断破坏与重建。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女性总是必须在温柔和坚韧中寻找平衡点。跷跷板的两端总是很难平衡的,他人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自身的目标、所处的社会关系、我们的头脑与身体,都是不一样的。

在求学与工作的时候,女性被要求和男性一样,聪明勤奋、积极能干;

而从男性的角度,我们还有可能被要求去培养所谓的女性魅力。

女性在职场是中性,在家里又要更女性化。女人如果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就需要首先能有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换取精神上的独立,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

伍尔夫强调的“有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其实就是我们能够消化外界的纷扰,重回宁静的精神领地。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眼中的女性自由


b.自由的底线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总有限度。我们要做的,恐怕就是不断去发现枷锁并想办法解开它们吧,就像游戏中的通关,一关一关打下去才是人生的乐趣。男人女人都是如此。

女性的自由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蒋方舟《东京一年》中的一篇文章,李小姐放弃了在广州杂志社的工作,只学了一年半的日语,因为喜欢日本土生土长的历史作家司马辽太郎。就在大阪生活。

这个女孩平常帮一家中日贸易公司做一些零散的工作,其他时间就用来搭车去各地旅行,她这种生活当然是大家非常羡慕的,她依然喜欢看漫画和日剧,有一颗少女心。

但是像她这么自由的女生,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她自己依然感到是有缺憾的,因为一直单身,她也想试图和日本男生恋爱,但是日本男生比较排外保守,可能还是不太愿意找中国女人吧。

或许她这种一个人快乐之中的遗憾更多的是一种群居的属性。已婚女人和单身女生谁更快乐?真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可以说女人的追求梦想和自由是不冲突的,或者说女性的生活和家庭以及心理的平衡也是不矛盾的,但是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可能选择了爱情向来多一些天平的砝码时间的杠杆就不可能让我们永远都是两头甜,必须必然有一方会是牺牲的。

所以有些女生没有找到爱人,可能是因为她太爱自由了,她对自由的迷恋程度已经超过了她对爱情的向往程度,她不知道生活中多一个人会怎么办。

女人或许永远在天平的两头徘徊,一方面是自由,一方面是自己。

蒋方舟在文中写自己也不是特别清楚要找什么样的男人。标准有可能也是一种枷锁,但更理性地说,是一种底线。

有标准更自由,这个标准不是限定了自己,而是在选择方面更理性。你或许不知道自己明确想要什么,但至少可以知道哪些是绝对不想要的,这就是底线。

C.自由中成长

富兰克林说:“放弃基本的自由以换取苟安的人,终归失去自由,也得不到安全。”

一项来自《财富》杂志排名前1000公司的900名男女高管的调查中,男女双方有相似的职业生涯期望和升职策略。

有一项调查用了16年的时间,跟踪研究了800位MBA,发现女性与男性同行相比,只有一个方面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将“在任何岗位都表现出色”的重要性放在了个人之前。

物质基础决定心智的自由,心智的自由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到达梦想的高度。优秀的女性如此重视“表现出色”,证明了越智慧、越优秀、越自由。

《上海女子图鉴》中职场女魔头Scarlet也说过“真正的自由,是不会寄托在别人身上的。”

而伍尔夫早就在书告诉我们:

学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人与现实的关系看人,学会从事物本身看一切。再也没有人能够遮挡我们的视线。

我们没有臂膀可以依靠,只能自己前进,我们的关系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还是人和真实世界的关系。无论多么贫困和默默无闻,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眼中的女性自由


古希腊哲学家塔西佗说:“追求自由是人至高无尚的心向。”

即使我们什么也不做,都会本能地朝着有光的地方奔跑。“不用着急,不用炫耀,做自己就好。”

没有什么比做自己更重要。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伍尔夫眼中的女性自由

——END——

(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