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這麼努力工作,可我還是很窮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我大學時候的兩個室友,就叫她們小 A,小B吧。

我為什麼這麼努力工作,可我還是很窮

小 A大學畢業後,考上了公務員,生活在三四線小城市,年收入6w多。小 A邊上班,邊做微商,學習理財知識,還在網上寫文章賺錢,總共這些兼職一年下來能賺6k左右。

由於小城市生活生活成本不高,住公租房一年房租還不到一千元,吃飯大多在單位餐廳,一天下來最多也十幾塊錢。

小 A平時也比較節儉,始終秉持著“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花”,這樣下來。畢業五年後,小A存款有25w,這25w小 A一年通過理財收益是1w多。

如果按照小 A這樣的理財效率,存錢習慣,她有十年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十年後她每年光存款利息就有7w+,這還是保守估計,如果逮住時機,以她不斷學習理財的能力看,她十年後的資產遠遠超過預期:如下圖:

我為什麼這麼努力工作,可我還是很窮

而小B呢,她在一線城市上班,這五年平均年薪是11w,但是每年房租需要2w,吃飯需要3w,交通費5k,穿衣打扮3w,小B又喜歡追求檔次,喜歡買東西,工資基本月月光,有時候稍有結餘也要旅遊,她五年下來,工資沒剩下一毛錢,每個月都靠著信用卡度日,等工資下來再一筆一筆的還回去。

她不敢辭職,不敢跳槽,因為怕一時找不到工作沒法生活。

而小 A呢,通過幾年下來,她已經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她每年也會計劃旅遊,只不過都是計劃花最少的錢,玩的最開心。她也平時報班學習理財知識、學習樂器。她每天堅持閱讀,慢慢的寫作水平也提高了,投稿賺的錢更多,自己的微商憑藉幾年下來的人脈也做得風生水起。


相信看到現在你就會分析,為什麼小 A不怎麼花錢,反而越來越優秀了呢?

因為在我們的支出裡面,也

有好的支出和壞的支出。好的支出就是通過支付你獲得了更高的收益,比如交學費才學理財知識,買書,上培訓班,學習樂器等等,這些支出才是好的支出,讓你生活會變得更好。

那什麼是壞的支出呢?比如小B的花費很少給自己頭腦充電,或者學習技能,而是漫無目的,追求檔次,買一些基本不怎麼用的高檔產品,並不能為自己產生收益。

所以,一旦你開始把錢花對了地方,就像死水開始流動,你的人際關係,你的專業,你的社交,你的眼界,隨著就開始流動起來了。

這些優質的內容,會結結實實長在你的見識上,30歲之後,你就會知道,你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而小 A和小B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維不同。

窮人思維導致貧窮的原因,富人思維導致富有的結果。小 A懂得存款和理財,這就像自己養鵝,鵝養肥了就可以下金蛋。

人是無法掙到認知以外的錢,要儘早開始思維上認識到理財的重要性,增加非工資收入,儘早存錢,儘早開始學會複利。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收益率,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