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農業土特名產:稻米

開封稻米水稻種植在開封有著悠久的歷史。《宋史·食貨志》中有"京城種稻"的記載,宋人陳景汗所著《群芳備祖》中也有開封城廂(郊區)種稻的記載。可見北宋時期開封已有水稻種植。

  1956年,在城西北黑崗口(今南堤村)開五孔大閘(40個流量),引出黃河水。是年,首先在南、北堤村和北郊公社試種水稻。以後隨著水利條件的不斷改善,逐年擴大種植面積,到1978年郊區種稻面積達78000畝,總產稻穀1908.5萬公斤。

  "開封大米白似玉,籽粒飽滿發光色,蒸飯香甜味道美,熬湯汁黏分外鮮。"60年代以來,開封大米的美名已蜚聲遠近,同汴梁西瓜齊名,為農業土特名產。

  開封大米之所以獨具特色,主要原因為開封周圍的土地多次受黃水淤灌,土質沙松(俗稱蒙金地),適宜稻穀生長。另外,開封農民習慣於種植生長期較長的春種稻,加之用肥沃的黃河水澆溉,以至品質優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