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政策紅利下,全面解讀“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建設

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

,明確對符合要求的互聯網醫院為參保人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複診服務,可依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在國家層面政策發佈之前,已有不少地區做了先行探索,如武漢、浙江、天津、江蘇、上海等省市均已出臺文件,表示將在疫情期間試水將互聯網診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医保政策红利下,全面解读“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建设

圖片①

医保政策红利下,全面解读“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建设

圖片②

政策紅利接連落地,對醫院互聯網化轉型提出更高要求

實際上,政策一直在驅動“互聯網+”醫療服務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去年8月國家醫保局發佈的《關於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

該意見旨在通過合理確定並動態調整價格、醫保支付政策,支持“互聯網+”在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跨區域流動、促進醫療服務降本增效和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重構醫療市場競爭關係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按照《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規定,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批准設置互聯網醫院或批准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的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按照自願原則,與統籌地區醫保經辦機構簽訂補充協議後,其為參保人員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複診服務可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醫保部門通過加強與所在地互聯網醫院的協作,診療費和藥費醫保負擔部分在線直接結算,參保人如同在實體醫院刷卡購藥一樣,僅需負擔自付部分

因此,作為實體醫療機構全面實現其自身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最佳載體,互聯網醫院自2018年得到政策“正名”以來,迅速成為全國醫療機構進行互聯網化轉型的迫切選擇

那麼,醫院及醫療機構又將如何快速打造成熟高效安全的互聯網醫院建設及運營呢?

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建設要點有哪些?

“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為醫院打造自有互聯網醫院平臺,為患者提供更舒適的就醫體驗,讓就醫流程更便捷;優化醫療機構接診流程,擴展服務半徑,線上線下賦能就醫全流程。

當前,深化醫藥改革的重要模塊即為增量醫療服務供給,醫院、醫生、患者、政府都更期待優質的醫療服務與高效的運營管理。

医保政策红利下,全面解读“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建设

圖片③

「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依託實體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就醫服務、互聯網診療服務和醫聯體協作服務。

國內醫院信息化的建設歷程,是從基礎的 HIS 系統起步,在HIS 系統之上再建立各種業務系統。大型綜合性醫院通常擁有數十個、上百個業務系統,但各業務系統之間的

集成程度、互聯互通程度較低,這是過去醫院信息化建設缺乏頂層設計所導致的結果。

因此在做互聯網醫院頂層規劃時,應該基於統一的互聯網醫院基礎平臺,與各互聯網醫院應用系統按標準統一對接,通過統一登錄門戶將互聯網醫院各應用系統集成到一個門戶界面,以此避免互聯網醫院應用系統繁多、異構、不易管理的難題

医保政策红利下,全面解读“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建设

圖片④

互聯網就醫服務

滿足患者便捷獲取醫療服務的需求,建設專屬於醫院自己的患者移動服務平臺,通過與醫院HIS系統的對接,實現患者從預約掛號、費用支付、查看檢驗報告與費用明細、反饋就醫滿意度等全流程移動就醫服務

互聯網就醫服務新特性:在原有的門診、住院、體檢全流程的就醫服務之上,引入新興技術,增加AI導診、人臉核身、電子居民健康卡、雲膠片等功能,實現智能導診、疫苗查詢、實名就醫、防範黃牛、準確診斷……

互聯網診療服務

提升醫院“互聯網+”信息化建設水平,使醫療服務從院內向院外拓展,從線下向線上延伸。以移動患者服務平臺為基礎建設專屬醫生,搭建患者與醫生的溝通橋樑

,實現在線複診電子處方藥品配送,達到診前分診、診中諮詢、診後隨訪的線上閉環就醫目標。

互聯網診療服務新常態:視頻課程+在線排班坐診

為保障在線診療服務質量、深化在線服務本質,助力醫院進行“網絡門診”項目建設,醫生從碎片化時間回覆患者轉變為日間排班在線接診。

日間排班網絡門診:支持開展日間排班的網絡門診,在線音頻問診互動、寫病歷、開處方。

雙視圖模式:醫生獨立的視頻問診工作站,圖文、視頻多模式坐診;支持多窗口並行,讓醫患交流、處方窗、視頻窗有效融合。

自帶排班管理系統:支持融入服務的預約掛號體系,讓線上線下的門診業務同步聯動。

医保政策红利下,全面解读“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建设

互聯網+護理服務:讓上門護理更安心

「安心護理」是基於“互聯網+護理服務”設計的便民應用,響應《廣東省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金蝶醫療·互聯網醫院基礎上嫁接了“線上下單+線下護理”流程,針對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發揮互聯網技術,讓互聯網便民服務更加安全、高效、智能!

服務開展前,患者能夠通過服務細則明確知道服務內容、流程、收費標準等。同時,「安心護理APP」可通過手機GPS追蹤定位,後臺可實時獲取護士地理位置信息,“一鍵報警”功能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護護士人生安全。護士還將通過佩戴護士記錄儀,實現全流程可追溯回顧等,保障護理服務的安全。

醫聯體協作服務

區域醫療協同模式是未來醫療服務的發展方向,通過構建區域內醫聯體遠程協作,能使區域內信息互聯互通,醫院間聯繫更加緊密。實現資源下沉,資源整合,形成科學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

廣東皮膚雲”是金蝶醫療與廣東省皮膚病醫院互聯網醫院聯合上線的“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平臺,承載著網絡門診服務、遠程醫療協同服務與專科聯盟單位遠程教學服務的職能。幫助醫院解決自身患者的在線複診、醫院與聯盟單位之間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以及業務幫扶協同等業務。

除了信息化建設改造,互聯網醫院的運營能力同樣值得考究,用不上的服務就是空建。金蝶醫療在這方面有專業運營推廣團隊,線上線下雙向支持,與院方共同建設「互聯網醫院運營中心」,通過提供IT產品能力、高效運營工具、專業運營方法論、有效的運營機制、管理機制開展聯合運營,全面提升互聯網醫院用戶規模、品牌影響力、經濟效益。

疫情當前,互聯網醫院因其特殊優勢成為了“戰疫先鋒”,短期內看是對互聯網診療的爆發式需求,中長期而言則是對智慧醫院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上所述,可以預見公立醫院正在加快實現互聯網化的步伐,國內互聯網醫院必將迎來批量建設高潮,可以預見,“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區別於平臺型互聯網診療,將真正為醫院賦能、為患者服務。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