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開始,你選擇哪條路?

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開始,你選擇哪條路?

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446

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开始,你选择哪条路?

在開始今天的單仁行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未來你是打算走專業化道路,還是走多元化道路?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我們把答案保留在心中,開始今天的單仁行。

進入3月中旬,疫情逐漸好轉,祥和穩定還沒來,卻有兩家中國巨頭倒下,一家是方正集團,一家是海航集團。

方正集團宣佈破產重組,海航集團被政府接管處置債務風險,這給所有的企業家都敲響了警鐘,為什麼呢?

一個是“最牛校企”,一個去年還是“中國500強民企第二位”的企業,怎麼連聲招呼都沒打就倒下了呢?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在不久前去世的世界第一CEO傑克韋爾奇,為什麼要提到他呢?

這就要提到,他做了些什麼。

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开始,你选择哪条路?

傑克韋爾奇,在1981年執掌通用電氣長達20年。

正是通過多元化多領域的擴張,他將通用電氣從一家130億美元的公司,帶到了全球第一企業的位置。

甚至成為了歷史上僅有的3個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的公司,讓通用從電氣領域的領導者成為了一家多元化騰飛的跨國集團。

無獨有偶,2002年方正也宣佈實施“多元化戰略”,從一家科技公司變成了一家金融控股財團。

2009年砍掉了當時銷量全球前十的PC業務,形成了信息技術、醫療、房地產、金融、貿易、職業教育六大板塊。

那麼海航集團呢,更是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狂奔。

2011年海航旗下收購的企業有多少,你們能想象到嗎?

有700家!

在16、17兩年的投資,大概投了多少呢?

可以修2.6條京滬高鐵,大家想象一下有多大的規模。

一直到業務範圍囊括了航空、物流、資本、實業、旅遊業五大板塊。

一個是中國高科技校企的典範,一個是中國航空服務業創新引領者,靠著模仿通用,走上了多元化擴張的道路,一時間風生水起。

但就在傑克韋爾奇離世的今年,通用電氣市值從6000億美元下跌到不足1200億美元。

方正跟海航,也因為過度多元化擴張一同倒在了這個特殊時間。

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开始,你选择哪条路?

在講解這兩家企業為何倒下之前,我們先來講講前因,為什麼這兩家企業都會走上多元化的道路呢?

用傑克韋爾奇老爺子的原話說:

與我所知道的工業業務相比,金融業務比較容易賺錢,你不用過多地投資到研發、修建工廠、和日復一日的打造金屬上。

你不必建立工資等級,這種商業完全是知識資本——找到聰明的人,然後運用通用雄厚的財力就行了。

什麼意思呢?

既然大家做企業都是想賺錢,做實業利潤低,週期長,還要不斷的投錢研發新技術。

那我不如把錢去交給金融人才,去投資企業,這樣利潤高,來錢也快。

不用苦哈哈的守在工廠裡,而是盯著市場化身成華爾街大亨。

很顯然,這種充滿著誘惑的聰明做法打動了方正和海航,起初在擴張上,兩者還是有限的多元化。

但隨著擴張越走越深,越走越遠,以多方融資為支撐、以快速併購為主要手段的多元化腳步就停不住了,就像穿上了紅舞鞋。

這讓我不禁想起方正集團經常說的一句話,“我們是北京大學的企業,不做民工,也不做違反我們價值觀的事。”

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开始,你选择哪条路?

誒,到這裡,在開頭選擇多元化戰略的朋友就會問了:“多元化戰略難道是錯誤的麼?”

大家記住,多元化作為企業經營的戰略,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分。

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开始,你选择哪条路?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就像大家考一張試卷,你分數比別人低,你能怪試卷的題目錯了嗎?

你應該問自己,為什麼我做錯了呢?

同樣,在實施多元化戰略之前,你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我的核心使命、核心業務是什麼?

方正的創始人王選,用創新的科研技術將印刷業帶進了新時代,留給方正的是市場領先的激光照排與PC業務。

但方正在後來多元化擴張的路上,一邊砍掉了PC業務,一邊用資本在市場上處處撒網。

北大創立方正之初將“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實際應用”作為自己的使命和初衷,到了這個階段,使命和初衷就結束了。

在任何時候,核心使命和核心能力才是企業的脊樑,打斷了脊樑想再爬起來就難了。

有意思的是,你現在登上海航集團的官網,會發現原來五大板塊只剩下航空業務。

打開通用電氣的中國官網,你會看到“歡迎來到數字工業時代。”

這些他們曾經覺得賺錢太慢的業務,最後成了能拯救他們,也是唯一能掌握的核心業務。

所以,在多元化道路上,一定不要偏離自己的核心業務。

背離企業的使命和初衷,要看到產業之間的關聯性與能力的互補性,不要讓自己的核心能力受到侵蝕。

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开始,你选择哪条路?

第二、是沉下心做實業,還是運用資本賺快錢?

每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

這幾年我接觸了很多從實業做起來的企業家,很能體會到他們經營實體產品的辛苦與不容易。

但如果你開始走多元化擴張戰略後,資本經營超過了生產經營。

你發現資本經營賺錢輕鬆又快,你還會堅持生產經營,放慢自己擴張的腳步嗎?

我們說每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是洞察人性的,但是你能抵擋住自己的貪婪嗎?

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开始,你选择哪条路?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所有實施多元化戰略的企業及其決策者,在最初的時候都信心滿滿。

我在一個行業成功,那麼我現在有資本,有團隊,在另一個行業肯定也能成功。

結果,淹死的往往是會游泳的。

海航董事長陳峰有一句深刻而沉痛的話,值得大家謹記。

“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可以乾的時候,禍就埋下了。”

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开始,你选择哪条路?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方正、海航的落幕,皆是序章开始,你选择哪条路?

有意思的是,去年500強,排在海航集團前面的,正是華為,相比於海航的“大而廣”,華為選擇了“強而專”的道路。

我還記得前幾年,深圳打算給華為一塊南山區的地產。

大家可以算算現在南山的房價多貴了,大概每平米9萬以上,結果當時被任正非回絕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怕這種非核心業務的暴利讓華為人心變動,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正是創始人為企業留下的精神財富塑造了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千萬不要讓金錢迷失了你和企業眼睛。

當你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可以乾的時候,記住,危險降臨時,真的是不打招呼的。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單仁行了。

每一個企業的倒下都會帶給我們無數思考,希望這篇關於多元化的思考能幫助到您。

祝您的企業能在種種難關和誘惑中,“守得雲開見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