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玩手機就要跳樓?孩子偏激的背後,是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有人說兒子就像皮夾克,好看,但不保暖;女兒就像小棉襖,普通,但是貼心。

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無論是皮夾克,還是小棉襖,終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滿足感。

可偏偏,有的皮夾克卻成了殺人的刀,有的小棉襖卻成了催命的符。

不讓玩手機就要跳樓?孩子偏激的背後,是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3月14日的封面新聞,報道了一件發生在3月9日,福建大田縣的痛心事件。一名13歲的男孩因不好好學習,被其父親教訓,並不讓其玩手機後負氣跳樓,孩子爺爺聽聞,追上天台,卻不慎失足墜落。孩子掉在樓下屋頂,造成擦傷和骨折,而爺爺卻永遠的失去了生命。

這樣的新聞是否似曾相識?

歷年來,這類因家長約束孩子玩遊戲,而發生的各類自殘事件,已經屢見不鮮,即便不算稀奇,但每每看到,總忍不住心痛。

像3月9日這例,孩子的爺爺無辜送命,這枉丟的性命,又該是誰的責任?

我們的教育,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不讓玩手機就要跳樓?孩子偏激的背後,是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生命何其重

當遊戲的砝碼與生命的砝碼擺上同一臺天平時,無疑,遊戲是無法承受生命之重的。可為什麼,那些孩子卻會輕易的選擇了拋棄生命。

也許,在他們的天平上,與生命相對峙的,除了遊戲,還有其它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

也許是扭曲的自尊心,也許是空乏的內心,也許是冷漠的情感,也許是脆弱的靈魂……

不讓玩手機就要跳樓?孩子偏激的背後,是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自尊的前提是尊重他人

很多孩子常以自尊心受到傷害為由,做出種種偏激的行為,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階段。這時,很多孩子的父母往往不知如何應對,一方面想要糾正孩子的種種過錯,另一方面又懼怕激起孩子的不滿,於是小心翼翼,模稜兩可。

其實,父母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事物的判斷,父母越是小心謹慎,孩子越是盲目自信。長此以往,便造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

孩子誤以為,自尊心就是自己受他人尊重的權利。卻不知,受人尊重的前提是尊重他人,自重者才能得他人尊重。

德行不修,何謂自重。

不尊重他人,憑什麼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有清晰的對錯意識,在孩子的行為上毫不含糊,對了肯定,錯了糾正。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應讓自己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切忌本末倒置。

不讓玩手機就要跳樓?孩子偏激的背後,是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內心充沛才不會鑽牛角尖

想不通一個問題,往往是思維進入了死角。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是一條單一的線,那他永遠都是在鑽牛角尖的路上;如果他的思維如一顆大樹,那他總能找到鳥語花香。

思路決定出路;思維的廣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動則以死相逼的孩子,並非事情真無法解決,而是孩子的思維只有“死”這一條。

增加孩子思維的廣度,首先得培養孩子充沛的內心。心裡裝的東西越多,想得自然越多。

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主動培養孩子多方面看待問題的能力,增加孩子的見識。讓孩子知道,世界非富多彩,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此即彼。

不讓玩手機就要跳樓?孩子偏激的背後,是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愛他人才能愛自己

百善孝為先,孩子尊重、敬愛父母,天經地義。

對父母存敬畏之心,才會懂得感恩,才能充分理解父母的愛。

心中有愛,才能愛他人。

人之髮膚,受之父母,愛父母的人,是不會忍心傷害自己的。

因此,愛他人,才能愛自己。

向孩子索取愛不是貪婪,而是教會孩子愛他人的道理。在孩子面前無底線的讓步,不是愛得有多偉大,而是在用自己的無知來傷害孩子。

不讓玩手機就要跳樓?孩子偏激的背後,是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堅韌的性格重於健壯的體格

遇險則止,不是膽小;遇難而退,不是無能。

陪伴孩子披荊斬棘的,不是他人,也不是能力,而是無敵的韌性。

有韌性,才能承受各種打擊;有韌性,方能涅槃重生。

孩子承受不了一點打擊,受不得一點委屈,正是缺乏韌性。

韌性從何而來?

烈火重鍛出好鋼,千錘百煉顯韌性。沒有經受過挫折,怎知戰勝挫折;沒有承受過打擊,如何化解打擊?

孩子的一生,不可能只有順風順水,父母能狠下心來早些讓孩子承受困難,孩子越能在後續的日子裡遊刃有餘。

不一定只有偉岸的身軀,才能戰勝巨大的困難,堅韌的性格同樣可以。

不讓玩手機就要跳樓?孩子偏激的背後,是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