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實現從一線工人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逆襲”,扎心感悟

1992年大學畢業,我被分配到國內某知名上市公司的下屬分廠,成為一線操作工;2011年我離開這家A+H股上市公司的董秘崗位,去一個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擔任副總裁、總裁。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19年,青春在這裡,成長在這裡,收穫在這裡。在這裡有過迷茫、有過抱怨、有過不甘;也有過喜悅、有過激情、有過成就;但更多是感謝、感恩、感悟。感謝企業給了我學習成長和生活的平臺;感恩領導、師長和同事的支持幫助;感悟人生成長修煉苦旅的不易和滄桑。但正是職場滄桑苦旅般的修煉,成就了當下的華麗人生。

我是如何實現從一線工人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逆襲”,扎心感悟


下面,我主要圍繞感悟,講述這19年的工作經歷體會。

一、從小事做起打牢成長進步的基石

大學畢業後,一張派遣證把我分配到了國內一家知名的建材公司,我興高采烈地去人事部報到,本以為能分配到機關坐辦公室,從事機關工作。

可沒想到一張分配通知,把我下放到基層的車間當操作工實習。當時的懊惱、沮喪、鬱悶湧上心頭,我縱然有太多的不情願,但還是按時倒班。冬夜12點下夜班後的刺骨寒風痛徹心扉,夏日高溫機器旁的汗流夾背流淌心絃。四班三運轉的作息時間,打亂了生物鐘,吃不好、睡不好,身體一度消瘦,身高175釐米的我卻僅有110斤。近乎摧殘的一線工人崗位基層生活,讓我經歷了太多的人生第一次

在師傅家喝酒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酩酊大醉,感悟到人性的複雜;

在班組學會了人際溝通交流,學會了尊敬師傅,學會與各種人打交道、處關係;

在基層感受了什麼叫敢打硬仗,難以忘記我陪同司機師傅駕駛老解放卡車從哈爾濱拉運設備,兩天一夜趕回洛陽(那時沒有高速公路),為設備安裝搶時間;

在基層崗位感受了最底層員工的喜怒哀樂,正是我對他們的瞭解,為我走上領導崗位制定政策奠定了基礎。

最基層一線操作工的崗位一干就是一年半,適逢分廠招聘秘書,我發揮自己中文專業優勢參與競聘考試,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上崗。之後經歷了基層、中層、高層領導崗位,但這都與我在最基層崗位的起步與磨練密不可分。

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大事要從做小事入手,一事不做,何以成大業?滴水不流,何以濟滄海?後來我派到一個600人的子公司做黨委書記,處理過很多複雜的群體事件,只源於我對基層工人喜怒哀樂的瞭解,我懂他們。

我的感受:不能以事小而忽略,不能以事大而輕浮大丈夫志在四方,當掃天下,而掃天下始於掃足下。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從小事做起;小事做不了,休想成大事。

我是如何實現從一線工人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逆襲”,扎心感悟


二、企圖心是成長進步的源動力

一年半的基層經歷雖然學了很多人生知識,但也真的煎熬,度日如年,心有種種不甘,大學畢業難道就這樣在機器旁度過一生,內心渴望改變現狀。所以就抓住機會,積極學習,表現自己,展示自己,參加分廠的演講比賽,積極給分廠的內部刊物投稿,成為分廠小有名氣的筆桿子。在分廠招聘秘書時,我才能理所當然中選。

做了分廠秘書,誤以為就是動動筆,看看報,喝喝水,享受機關的輕鬆生活。卻不是那麼簡單,有大量的行政事務來做,還要兼任廠長的生活行政秘書,甚至家裡的事務也要承擔。在分廠秘書崗位一干就是三年,1996年總公司招聘辦公室秘書,我參與了競聘,沒想到成功了。我到總公司做了技術副總的秘書,這三年讓我站在巨人的肩頭,開闊了視野,學了很多工作、職場上的東西。1999年,我被派到技術研發部門擔任項目管理科科長。之後,我先後擔任上市公司辦公室秘書科長、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董秘處處長、子公司黨委書記、上市公司董秘,這種多崗位、多層級、漸進式的職場成長經歷,為我到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擔任副總裁、總裁奠定了基礎。

這種成長源於我有一顆不安於現狀的企圖心,有敢於成長進步的起心動念,敢於當上級領導的“掘墓人”,沒有這樣的企圖心,就不可能把握機遇,產生進步的內生動力。只有這樣,才會自我加壓,重視自身學習,積極向上,敢於創新,不懼困難,不去抱怨,堅守承諾、永不放棄的一系列正能量心態。

我是如何實現從一線工人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逆襲”,扎心感悟


三、持續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

我大學畢業時僅有中文專業大專文憑,隨著崗位的不斷變換,原有的知識不能滿足崗位的需要,倒逼自己必須不斷學習。

先後完成了本科學歷、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學習;在職稱上,完成從經濟員到高級經濟師職稱的晉升。在專業上,隨著從事董秘工作,必須瞭解資本市場專業,我先後考取了證券從業資格證書、董秘資格證書,參加了清華大學戰略資本班的培訓學習。

我欣賞李嘉誠說的一句話:“我們身處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全球邁向一體化,科技不斷創新,先進的資訊系統制造新的財富、新的經濟週期、生活及社會。我們必須掌握這些轉變,應該求知、求創新,加強能力,在穩健的基礎上力求發展,居安思危。無論發展得多好,你時刻都要做好準備。財富源自知識,知識才是個人最寶貴的資產。一個人只有不斷填充新知識,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不然你就會被那些擁有新知識的人所超越。”

為了不被超越,為了成長進步,只有靠持續學習搭建成長進步的階梯。

我是如何實現從一線工人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逆襲”,扎心感悟


四、掌握一套工作方法是成長進步的本領

職場上領導職能作用就是發現問題,看清本質,優選方案,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你就是有才、有招、有乾貨。我的經驗是:

第一步:深思發現問題,看清本質,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組織要發展就必須發現矛盾,化解矛盾問題,搞清本質。所謂本質就是客觀事物的千變萬化形態中保持不變的規律或內容,這是一個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的過程,方法就是“三看”:

一是看初終就是看事物發展的過程,一個行為、系統的初始狀態情況怎樣,最終狀態情況又是怎樣,關注事物變化前後的異同,簡言之就是過程的輸入與輸出有什麼不同;不變的那部分就是事物的本質。例如企業目標管理的本質就是解決資源配置的問題。

二是看鬥爭。有鬥爭才會有變化,鬥爭就至少存在兩種力量,就是動力和阻力兩個變量,動力大於阻力事務就會發生變化;阻力大於動力,就難以發生改變。推動一件事情的動力是什麼?如果它發生了,阻力又是什麼?通過鬥爭分析法看清本質。企業內部變革方案的制定、實施需要採用這種方法看清本質問題,提前預判。1998年、2009年,我在國企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下崗分流,就是靠這種思維,解決了紛繁複雜的矛盾和問題。

三是看變化。研究一個事物複雜的過程,看它改變的是什麼?不變的又是什麼?這些不變的東西,很可能就是它所賴以持存、構成其本質的部分。這對於研究涉足一個新的產業、領域,非常有用。

我是如何實現從一線工人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逆襲”,扎心感悟


第二步:比較優選,抓牛鼻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決策過程有時糾結,難以決策,就是沒有比較,沒有取捨,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通過比較,趨利避弊、得大失小,而“利”“弊”“大”“小”,只有比較才能分清楚看明白。

在比較中,要學會選擇重點,才能抓住牛鼻子,把時間、心思、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善於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收到舉重若輕、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工作的大智慧。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個支點就是重點。《鄧小平文選》中沒有什麼長篇大論,一頁就是一篇文章,甚至只有半頁,話不多,但是抓住了重點,說到了要害。“發展才是硬道理”“不搞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看世界大戰打不起來”,等等。

綜合各種因素,通過比較,選擇重點,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核心對策,才能正確決策。在我的經歷中,面對虧損產品是要復產還是關停?就遇到了兩難選擇,若長期停產員工將會流失,若復產企業將會加大虧損。最後通過比較,還是關停了虧損生產線,壯士斷腕,痛下決心,轉型其他新產品。

我是如何實現從一線工人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逆襲”,扎心感悟


第三步:檢查評估溝通,獎懲兌現,是解決問題的保證。員工只做你檢查的工作,沒有檢查就沒有落實。學會通過會議、績效表格、溝通反饋,協調推進中存在的問題,依據檢查評估結果,實施績效激勵,獎得心花怒放,罰得膽戰心驚,建立機制,挖掘人的潛能,促進矛盾問題的解決,實現目標。

五、中庸之道是職場為人處世的聖經

中國是一個人情世故的社會,關係是你賴以生存的環境,職場也不例外。但提起中庸之道,大家對中庸都有誤解、曲解,誤認為中庸之道就是瞎攪和、和稀泥、濫好人、是非不辨,不講原則;還有認為中庸就是處世找平均、走中線,避免過激,規避矛盾。

我是如何實現從一線工人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逆襲”,扎心感悟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理念為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旨在強調和諧、中和、平衡的精神,簡言之理解為中庸就是最合適、最恰當的處理方式,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我在職場堅守的中庸之道有以下幾條:

忠厚而不鈍滯:在為人處世中要做到忠厚老實,為人厚道,心存善念,才有正行;雖然忠厚老實,但不能愚鈍不思考,反應遲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聰明而不滑頭:聰明講求才思敏捷,有辦法,有思路,點子多、招數多,但這不應成為油頭滑面的理由,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

深思而不亂語:深思是研究問題的思維方式,旨在找準問題,分析原因,看清本質,制定對策,加以改進;但這不能成為你亂言的理由和資本,有多少人是因為禍從口出,要做到慎言謹行,兼聽則明。尤其重大場合的發言更要如此。

靈動而不隨安:在採取措施的行動上,綜合研判各種信息,靈機處置,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更不可以,人云亦云,隨遇而安,強調獨立思考,靈活處置。這在處理重大突發性問題和事件上需要靈機處置。

尊重而不獻媚:強調對上級領導的管理,尊重上級領導,不僅人格上尊重,行動上支持,彙報工作不僅讓領導知道結果,也要知道過程;但對上級不能獻媚,阿諛奉承,唯命試圖,敢於講述與領導不同的意見,敢於表達自己的困難,請求領導幫助解決。不要把自己綁在領導之間鬥爭的戰車上,不站隊、不入圈。

關愛而不憐憫:對下屬要做到平等相待,不盛氣凌人,居高臨下,不要以權壓人,而要以理服人;關愛、幫助,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把培養下屬、成就下屬作為領導的追求目標;而不是在一物一飯的施捨,把尊重下屬的人格,激勵下屬的動能挖掘好、保護好,讓其成長,增加收入才是真愛。

我是如何實現從一線工人到上市公司高管的“逆襲”,扎心感悟


六、規則底線意識是職場人的防火牆

在擔任董秘期間,因為歷史多種原因,以前的領導規則意識淡薄,多次違規,導致股票交易被交易所停牌,在復牌的33個月,我經受了煉獄般的切膚之痛,上百次回覆交易所的問詢,企業投入了幾百萬元的資金,歷經千難萬苦完成了復牌工作。

通過這次經歷,我深深的感悟到:職場上一定要樹立規則高於天的意識,對規則一定要有敬畏意識,遵守規則,要成為規則的獎勵者,而不是懲罰者。在恪守規則的前提下,要堅持底線,對於領導逾越紅線的,敢於說不,敢於放棄,大不了,我走人。規則底線意識是職場人的防火牆、隔離衣。

經歷酸甜苦辣,才能體驗其中的滋味,這就是我第一份工作的感悟,職場道路上充滿苦與樂,把修行當旅行,化苦為樂是智者的超然,心境會明朗豁達,追夢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