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曉明:當“紅主播”,做“奮鬥男”

張曉明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曉明:當“紅主播”,做“奮鬥男”

張曉明,高級教師,任教於寶雞市金臺高級中學,教務主任。陝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陝西省中小學教學能手,寶雞市學科帶頭人,金臺區師德標兵。先後多次參加“名師大篷車”送教活動,主持或參研多項省市級課題。

這一場疫情,拉開了全國的教師轉身“主播”的序幕,這個過程伴隨著茫然、慌亂、忐忑、些許的興奮與成就,逐步轉為坦然、淡然、熟練。箇中辛苦與甘甜回憶起來都是甜蜜。

我校自2020年1月31日藉助希沃平臺在高三年級試播網課,在寶雞市算是較早的一批。網絡授課平臺的選擇,也是我與教學校長多番比較,在現有接觸到的資源中選擇的。初步確認時認為,希沃平臺有以下優勢:課件佔屏大,利於學生手機學習(當時還未開發出PC端觀課功能);操作簡單,教師、學生均易上手(教師必須配備電腦,學生手機端無需下載任何APP就可以觀課);教師備課可藉助成熟的PPT,減少備課教師的工作量,教師新制作雲課件也易上手;能回看,有助於不同層次學生的深入學習。也有缺點:沒有授課教師的現場畫面,缺乏真實感(也避免了授課教師的慌亂與忐忑);互動環節的設置較差(後有改進,加進了舉手、連麥、上臺板書等功能);聽課學生的考勤、聽課時常統計(尤其當教室人數較多時)。充分考慮之後全校選擇了希沃作為金臺高中“空中課堂”的授課平臺。

一、積極開展“崗前培訓”

2020年1月30日,在先期觀看希沃網絡授課膠囊的基礎上,學校安排青年教師吳楠為高三年級的骨幹教師做了《希沃雲課堂使用說明》的網課示範,並對高三首批網絡授課教師進行了現場培訓和在線答疑,初步化解了教師的茫然與慌亂。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曉明:當“紅主播”,做“奮鬥男”

邀請希沃平臺的技術人員和寶雞市教育學院的湯超老師進學校的希沃直播群進行近距離指導。短短一天的培訓,第一批授課教師就整裝上陣。為了第二天的網課試播能夠順利,我在家裡利用筆記本電腦開了直播課,邀請愛人和孩子作為“學生”進教室試聽、反饋意見。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曉明:當“紅主播”,做“奮鬥男”

我只是眾多試播課準備者之一,而且是“備胎”。可這“備胎”,恰恰在數學試播中起到了“試播”的作用: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和教訓,進一步調試設備,為直播課的順利開展鋪平道路。1月31下午的數學試播課,原準備上課的盧軍科老師突然發現學生端的聲音電流聲很大,學生無法正常聽課。這時的我作為試播課的“備胎”及時頂上,經過些許波折,3點的試播課直到4點才調試好一切,正式試播。整個過程,學生、家長給予了老師充分的理解與支持。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曉明:當“紅主播”,做“奮鬥男”

二、勇於實踐,提升技能

我校高三理科數學“空中課堂”授課團隊由二位省級教學能手(張曉明、盧軍科)+一位區級教學能手(於粉麗)組成。雖有諸多榮譽與光環,可對於網絡授課也是第一次接觸。我們三人針對學情進行了認真討論,統一了教學難度與深度,對網課的授課章節做了劃分,每人爭取拿出自己“最拿手”的課、最有心得的章節進行全年級的網課共享。這樣的方式節約了備課時間、節省了備課精力、發揮了優勢資源,也不過多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曉明:當“紅主播”,做“奮鬥男”

三、查找缺陷,尋求對策

隨著“空中課堂”的不斷推進,隔屏授課的諸多弊端逐漸顯現。

1.書寫的難題困擾了數學教學。數學課的特點就是圖多、函數(方程)多、板書多,如若把這些需要逐步展現的,事先全都準備在PPT上,那課堂上的老師就真像“放映員”一樣,整節課結束之後估計腦子裡面是一片空白。一般面授課程,我們要求一節課(40分鐘)PPT不超過8張。考慮到多數學生放假時未攜帶教本回家,所以各科老師都會在前一天在班級群裡發佈電子版的預習作業,有條件的打印後完成,不具備條件的只能看著PC或手機完成。鑑於此,要求一節課(60分鐘)老師的PPT頁數不超過30張(每個預習題都要在PPT中呈現,便於學生上課比照)。用鼠標操作PPT中熒光筆來書寫的難度,直接導致數學課上的圖少了、板書少了,而這又恰恰是數學課堂必不可少的環節。

自費數位板的引入,完美的解決了這一難題,既節省了書寫的時間,又美化了網課的授課頁面。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曉明:當“紅主播”,做“奮鬥男”

2.課堂互動形式單一。先期希沃白板5的互動方式就是選擇題的答題板(贊)和教室的聊天模式。這樣的模式很容易演變成教師的“獨角戲”。學生也在初期的新奇過後出現了聽課走神、無法儘快表達聽課感受的情況。後期希沃平臺逐步推出了舉手發言(學生向授課教師傳遞信息)、學生上臺板書(需授課教師授權)、師生連麥(需授課教師授權)等互動模式,大大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和生動性,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更提升了課堂的親和力。

3.學生的聽課考勤仍是弱項。希沃平臺可以在網課結束後授課教師的PC端查看聽課人員名單,可名單是凌亂的(班次混亂),且沒有聽課時長的反饋(進去後秒退也能在聽課名單中),這一點與QQ會議模式、釘釘都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在網課開播10天后,就是自律性欠缺而家長又無法全程監控的學生大面積的“假聽課”。可已經選擇了希沃平臺,如若中途更換授課平臺,勢必會造成家長和學生的不同意見,還需要對家長、學生的APP的使用再一次培訓,敏感時期也易造成輿情(某大學的“空中課堂”使用了4個不同的平臺)。老師們開動腦筋,班主任參與網課考勤。首先要求全體學生實名制,命名方式為班號+姓名(例如:1班常智鑫),再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不定期的要求對應班級學生在對話框回覆班號進行考勤。可400+人的教室,這項工作是很耽誤時間的。那就在選擇題的答題板中按照授課教師的要求,在某一隨機時刻進行統一點名。例如1班學生請選A,2班學生選B……一次可以考勤8個班級,大概只需要1分鐘時間。這樣既提高了效率,又提升了準確率,起到了提醒、監督學生的作用,並且效果明顯。

4.作業的檢查落實不斷改進。由最初的1個班級1個學生群,到1個班級1科1個學生群(便於學科作業的管理與統計),再到1科2個學生群(便於課代表對作業的管理與統計),再到引入微信小程序“小小簽到”,現在的1科1個群(學科交流與答疑)是班主任老師、科任老師不斷學習網絡新技能、適應網絡新發展的具體體現。老師可以將更多地精力放在備課、上課、作業批閱、在線答疑上,而不用天天去統計“哪位同學的作業沒有交”這樣的瑣事上。這也是我們老師在學習、在成長的體現和見證。

四、提升自我,當“紅主播”

1.注重教師語言能力的提升。網絡上課,很多老師上課是隻聞其聲不見其人,教師分享屏幕來上課,那我們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的語言特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用學生喜愛的、自己拿手的語言來上課(或風趣幽默,或樸實嚴謹,或沁人心脾,或動人心魂)、用學生關注的題材來上課(或高考真題,或歷年高考熱點,或基礎概念易錯題,或埋坑題)、用學生熟悉的人和物來上課(舉例舉身邊的,連麥連活潑的,點名點耐挫的)。為了不在網上“翻車”,組織好自己的語言,放慢語速、減少“口誤”,其實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和幽默感並不矛盾。我在《排列與組合》一節複習課中就講到“組合如果是開會,排列就是站隊”。這句話細細品來,還是蠻有道理的。我想,這樣的幽默語言就和數學的嚴謹性是非常好的結合。既有自己的理解,又完全遵循了知識的原意。

2.調動課代表,做好老師的“好幫手”。預習作業、限時訓練(結束後會及時公佈參考答案)、網課反饋等各個環節可以通過課代表來協助完成,通過“兵帶兵、兵管兵”來調動學生在高三複課中的參與度。

3.積極動員學生申請“空中課堂”期間數學作業“免檢”與“免做”。畢竟現在的網課是面對大多數學生的水平進行教學,無法兼顧到每一位學生。普適性的作業對於數學拔尖的學生來講就是浪費時間,而對於“學困生”來講還有相當的難度。目前,我所帶的班級也只有一位學生申請網課期間作業“免做”,數學學習自己安排,我只負責適時的答疑。而對於數學的“學困生”單獨建群個別答疑,以增強復課的針對性。

結束語

在經過近兩個月的“網絡主播”實踐後,個人覺得沒有十全十美的直播平臺,也沒有針對所有人都有效的復課方式,這種“空中課堂”復課形式對於目前高三的學生而言,是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式。雖然經歷了網絡卡頓、堵塞,學生進了教室可授課教師卻進不去、語音與畫面脫節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們的“空中課堂”從未中斷過。網絡最擁堵的階段,我們也曾在中午1點開過直播課,晚上9點也有老師給學生“加過餐”。效果雖與面授有一定差距,但也在這個特殊的假期完成了引領高三學生的復課方向、督促學生專心復課的既定計劃,因而將自己的一些做法記錄下來,希望給大家以一些小小的參考。

若干年後,當我們談論起2020年的高考時,是與抗擊新冠肺炎這場全國戰役糾纏在一起的。在這場與病毒、懷疑、恐懼、謠言和歧視的鬥爭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戰士。醫生在病房裡、警察在管控路口,志願者在社區......同學們,老師與你一起戰鬥的位置就在“空中課堂”上,就在屏幕前!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