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扔掉家裡的識圖認字掛畫

“來來來,寶貝,看這裡,這個念2,長的像個小鴨子一樣,讀作2,記住沒有?”

“嗯,記住了。”

於是,媽媽在白紙上寫了一串數字,指著其中的2說道,“這個念什麼?”

“小鴨子” 孩子所有所思的回答。

媽媽滿臉黑線,重重的說:“2,讀2,給你說了多少次了,讀2,不是小鴨子,像小鴨子一樣。”

“可是,媽媽,小鴨子長什麼樣呢?” 孩子怯生生的問,低著頭,瞥了一眼媽媽。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過的案例。在我們今天的生活環境下,別說是大城市裡的孩子們,就算是小縣城的不少孩子都五穀不分六畜不認。他們沒見過走路一搖一擺的真實小鴨子,也不知道鴨子是在水上游的,更不清楚鴨子叫聲是“嘎嘎嘎” 。

如今,你把一個孩子完全無意識的東西硬生生的拿來說教,自然是不太現實的。不是我們的孩子太笨,只因方法不對。

孩子的成長需要遵循生命的本能,並不是說,三歲能背詩寫字算數的孩子就一定能贏在起跑線上。不要在一個本該享受快樂的年紀裡,給孩子徒增填鴨式教育。這樣孩子失去了童年應該有的樣子,未來再也無法彌補。

如此的“規規矩矩” 教育孩子,不如讓孩子走出去,邊看邊說教。如果住在城裡,我們可以定期帶孩子去下面體驗一下真正的自然生活。等孩子看到水面上的小鴨子,大白鵝的時候我們再告訴他,這是鴨子,這是鵝。看,鵝的頭是不是比較大,比較寬厚一些?鵝是不是比鴨子大一些?這樣結合實體的東西,真真切切的進行教育。這種體驗式教導,遠比圖片化的說教來的美妙。如此一來,當他再次聽到鴨子或鵝的名字時,腦海裡也必定會浮現出一副畫面——碧綠的水面上,一群雪白羽毛的小鴨子,相互追逐嬉戲,時不時傳來“嘎嘎嘎” 的歡快叫聲。

這樣的畫面,給孩子帶來的是美的體驗,他心中是一片完整的圖畫,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個數字或冰冷的圖案。

除此之外,給孩子買一大堆的玩具工程車,不如在遇到實物的時候及時的指給孩子看。如果你不是著急趕路或者做什麼要緊的事,你可以停下來,陪著孩子一起仔細的看看正在挖土的挖土機,正在割麥子的收割機,正在眼前走過的火車……

利用一切現實的“活物” 去及時說教,這很重要。孩子接受了足夠的實體東西,會給他帶來立體的感受。比如圖片上永遠也感受不到火車有多長,挖土機有多大,螞蟻有多小。只有不斷的通過對比,才能有切身的體會。

站在挖土機旁邊,孩子才會感覺“哇,挖土機真大” 。原地停留,看著火車從軌道上駛過,孩子才會感覺“哇,火車真長呀!” 蹲在地上,看到爬來爬去的小螞蟻,孩子才會感覺“哇,螞蟻好小噢” ……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看起來比別人家的孩子強,看起來更聰明,這是每個父母所獨有的驕傲。但孩子的成長是有其必然規律的,到了該學習的年紀再開始學習,一切都不算晚。

在孩子五六歲以前,真正的學習並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在快樂中體驗式成長,給他構建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活,讓他養成良好的探索習慣和感知力。如此,在以後的人生中才能闊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