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今朝直面“生死劫”

P2P今朝直面“生死劫”

2018年是P2P發展的第十二年頭,也是P2P行業的生死大年。已經開展兩年有餘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被繼續延後1-2年,原定於6月30日完成的P2P備案落空。網貸行業自6月中旬以來經歷了腥風血雨的洗禮,幾百家平臺瞬間消亡,頭部平臺惶恐不安。8月13日銀保監會主導的全國性網貸合規檢查細則已經下發,預計於2018年年底完成合規檢查,P2P備案再次讓人看到曙光,市場信心得到快速提升。

自2006年誕生以來,服務小微和個人弱勢群體的P2P很長時間沒有得到監管的充分重視,一直到2013年下半年政府及監管有關機構組織調研,P2P才正式以金融創新者的形象進入監管的視野,開始了合規發展的里程。而在e租寶之後,P2P行業被汙名化,大量機構去P2P化,行業一度哀鴻遍野。直至2017年上半年P2P整改備案之風颳起,大量機構迴歸P2P。

好不容易挺過剛剛平息的P2P暴雷潮,存量P2P是否能夠通過合規檢查,順利領到準生證,從此乘上金融持牌經營的大船揚帆起航呢?

一、2006-2013年:從理想到現實的摸索

唐寧是國內P2P的教父級人物,於2006年成立宜信,以債權轉讓模式開展個人借貸撮合業務。最初很難會有人能把他北大的教育背景、華爾街的工作履歷跟民間高利貸從業者的身份結合在一起。一年後,拍拍貸誕生,成為國內第一家線上P2P平臺。這家是個有趣的主,在中國債權市場“剛性兌付”的大環境下,非得堅持搞純線上小額無擔保模式,碰了一鼻子的灰。 眼看著後起之秀的交易規模上來,背後資方金主也是抱怨頻頻,拍拍貸不得不放棄了那點執念,推出平臺本息保障產品。

行業內最早進行“剛性兌付”的平臺是深圳紅嶺創投,其創始人周世平據說是“拍拍貸”平臺上的早期出借人,因為痛恨拍拍貸體驗不好,憤而於2009年創辦紅嶺創投。本息保障模式下的紅嶺創投,上架項目越做越大,在2014年3月份開始上線動輒上億融資規模的項目。

2013年成立的積木盒子、有利網調研了市場發現,打破剛兌不靠譜,但剛兌又不是自己一家小小創業公司能承擔的,於是走了條與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合作的模式,上線項目動輒基本是500萬、1000萬、2000萬級別,由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兜底。

在這段時期,監管有短期關注過P2P,但卻是出於防範風險。2011年8月25日,原銀監會印發了《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稱人人貸(P2P)信貸服務中介公司存在大量潛在風險,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採取有效措施,防範民間借貸風險向銀行體系蔓延。P2P以壞孩子的形式第一次步入原銀監會的法眼,這種對P2P偏謹慎觀望的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後來銀監繫統的監管思路。

二、2013年-2015年:百花齊放的時期

2013年8月,人民銀行等十幾個有關部委聯合組成了成員豪華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小組,到滬、杭兩地走訪調研,被調研單位包括多家P2P機構。這一聯合調研,使得網貸行業備受鼓舞。

現在來看,2013年-2015年是P2P行業真正大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黃金時期空前絕後。在2013年初之前,P2P平臺的數量屈指可數,市場為人所知的只有十餘家平臺,在此期間,P2P平臺的數量存量一度突破3000家。黃金期內,形成了行業的中堅力量,也由於大量的騙子和不具備經營能力的個體和機構的混入,導致行業後續進入了落寞期。

P2P市場在這一時期的繁榮體現在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等大量背書能力強的機構的加入。雖然早在2012年2月,中國平安就入場P2P,上線陸金所,但金融機構密集湧入卻是在2014年,當年就有有氧金融、e融e貸、民生易貸、民貸天下等銀行系P2P上線。國資背景的P2P起始於2012年12月上線的開鑫貸,在這段時間則有先後出現了眾信金融、金開貸、德眾金融等國資系平臺。上市公司也不甘寂寞,獨立或抱團發起P2P平臺,2015年5月10日上市公司多倫股份甚至發佈公告將公司名稱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也正是在這個黃金時期,技術與金融才真正開啟深度融合。IT領先企業紛紛進軍P2P,小米投資積木盒子,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紛紛搭建P2P,聯想則通過孫、子公司構建了龐大的P2P群落,網貸行業真正颳起一場技術旋風。

很多傳統線下金融的創業者轉型線上時也大多拉上技術男一起。以和信貸為例,其出身商業銀行的創始人安曉博此前已從事五年線下房產抵押借貸,在2013年8月轉型線上後,尋找的聯合創始人周歆明曾經是京東第三個產品經理。技術和金融融合催生出來的和信貸於第二年就成為規模最大的房抵貸平臺。那段時間的網貸圈多的是技術和金融融合產生的讓人激情澎湃的故事,大量傳統線下金融創業者樂此不疲轉型線上。

P2P的林子大了,好鳥有不少,壞鳥自然也不會少。在沒有銀行存管甚至第三方託管都不存在的莽荒年代裡,一些騙子單純是看準了在P2P行業圈錢跑路的機會,另一些騙子則是一些過剩產能的企業主,試圖通過P2P平臺進行自融。這兩年的黃金時期也是P2P跑路頻頻的兩年。

三、2015-2016:從野蠻發展到規範發展

在2015年上半年資本市場迎來了久違的牛市,P2P行業卻第一次遭遇行業性的流動性危機,持續火爆的股市分流了原本要投向P2P的大量資金。股災出現後,配資平臺又被視為股票市場高杆槓的元兇之一,為P2P的發展蒙上陰影。

2015年7月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發佈《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首次為P2P行業正名,明確“個體網絡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屬於民間借貸範疇”,同時就個體網絡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達成部委間的一致意見。行業性質以及監管歸口的明確本身算是行業的一個重大利好,極大扭轉了P2P上半年的頹勢。

好景不長,同年11月份爆發的e租寶事件一下子開啟了行業的冰河期,建國以來波及人數和涉案資金最大的非法集資大案的帽子扣下,壓得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喘不過氣。而原銀監會於2015年12月公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監管政策嚴於市場預期。一時間,無論行業從業人士還是投資人對於行業的信心都有大幅下滑,在2016年2月大王理財為第一家主動清盤的平臺,P2P除了跑路終於有了良性退出的案例。一時間,退出P2P成為很多從業人員的選擇,僅2016年上半年市場共有247家P2P實現良性退出,平臺數量第一次出現下降。

《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於P2P民間借貸信息撮合服務平臺的定性給予了明確,就個人貸20萬、企業貸100萬授信額度的上限做出了規範,推動了這一時期存量P2P平臺的密集轉型,資產種類逐步聚焦,尤其是聚焦到個人消費信貸。早些年以千萬級企業貸項目見長的有利網、積木盒子等平臺,基本都轉型為個人貸平臺。和信貸這樣的房抵貸平臺也轉型得比較徹底,數據顯示,在2015年時,房抵貸業務佔比中高達98.1%,而在2016年和信貸計劃上市時,開始全力轉型消費信貸類資產,到2017財年末,抵押貸佔比下降到0.8%,此後徹底轉型消費信貸類資產。相比較而言,紅嶺創投這樣的大額標歷史包袱沉重的平臺則陷入存廢的尷尬處境。

也正是因為定位的明確以及監管規則的有章可循,2015年12月宜人貸於美國成功上市,成為紐交所上第一隻中國互聯網金融股,時隔兩年,2017年11月3日,和信貸成為國內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家公司。目前已在美國上市的互金機構已經很多,有個現象值得關注,包括宜人貸、樂信、拍拍貸、趣店、和信貸、信而富等平臺基本都是個人貸平臺,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於個人貸平臺的認可。

四、2016-:合規整改,生死選擇

2016年這一年,大量的P2P從業機構為了規避P2P的嚴格監管,紛紛試圖突圍,向第三方線下理財、互聯網資管、互聯網小貸、現金貸、助貸機構轉型,“去P2P化”蔚然成風。好在2017年3月各地金融辦開始下發P2P整改通知書,於2016年8月正式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辦理備案登記”終於有了實質性的舉動。與此同時,第三方線下理財、互聯網資管、互聯網小貸、現金貸、助貸等先後受到整頓,“突圍戰”淪為“陣地戰”,大量機構開始迴歸P2P,試圖通過備案登記解決合法身份問題。

2017年8月25日,原銀監會官網公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與2016年8月24日發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放在一起共同構成了P2P監管體系的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同年12月全國網貸整治辦下發了《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一時間P2P備案似乎指日可待。

“1+3”監管框架的順利落地奠定了P2P網貸整改備案的路徑圖,行業的合規程度大幅度提高。存管銀行成為這一時期的重中之重。除了陸金所,有中國平安這個好爹,好歹能拉郎配安排個平安銀行做資金存管,其他平臺都或多或少遭遇過與商業銀行合作的艱辛往事。

各家銀行的最初存管系統很多是第一批簽約的平臺派人幫助搭建的,這過程中有時候會發生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要不然就是搭建完系統,銀行突然說出於風險考量因素,不做銀行存管了;要不然就是幫忙搭建系統的平臺業務轉型了,搭建好的存管系統不適用了。更多的情況是簽約的存管遲遲落地不了。

在P2P強推銀行存管的時期,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制大銀曾是對此業務最感興趣的,然而最終涉足甚少。以和信貸為例,早在2015年9月17日,《指導意見》發佈不久,和信貸就與浦發銀行簽約資金存管合作。但由於e租寶事件的惡劣影響,浦發銀行出於審慎考慮退出P2P存管業務,遲至2017年1月,和信貸才通過與江西銀行的合作正式上線了銀行存管系統。華夏銀行一度被北京寄予推行銀行存管屬地化管理方案下發揮更大作用的期望,但很多平臺與其的合作也並不順暢。更多的P2P平臺是密集於2017年下半年甚至於2018年上半年出於備案考慮,開始尋找銀行開展存管合作,這些存管銀行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主,其中江西銀行、新網銀行簽約平臺數量最多。對於已經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而言,現在比較焦慮的是網貸銀行存管白名單的公佈時點。

平臺風險準備金的取締也是這個時期的一個重要轉變。2016年10月,行業龍頭宜人貸試圖以“質量保障條款”為名對於“風險準備金”做了改頭換面嘗試,最終還是於2018年3月份基本放棄這種並不太受認可的嘗試,開始引入第三方擔保機制,提供的信用保證保險保障和擔保公司保障。人人貸於2017年11月30日、拍拍貸和團貸網於2018年1月1日起均取消風險準備金以滿足監管合規的要求。和信貸算是較早嘗試去自擔保的頭部平臺,據其財報披露,早在2017年年初終止了風險準備金政策,同時與長安保險簽署了第三方保險協議。

事實上,互金龍頭陸金所上架的平安普惠的P2P項目就一直有引入平安產險的貸款履約保證保險,但對於風險的有效評估以及高昂的保費是束縛P2P與保險公司開展實質性合作的最大障礙。與收費較低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合作,是一條可行的道路。新組建的銀保監會於2018年4月份發佈的《融資擔保責任餘額計量辦法》明確規定“融資擔保業務,包括借款類擔保業務、發行債券擔保業務和其他融資擔保業務”,同時指出“借款類擔保,是指擔保人為被擔保人貸款、互聯網借貸、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票據承兌、信用證等債務融資提供擔保的行為”,一時間被視為P2P聯姻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利好。但今年8月中旬四川省金融工作局發文明確規定“在互聯網金融清理整頓結束前,省內法人融資擔保公司以及省外融資擔保公司在川分支機構不得開展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為借貸平臺的互聯網借貸擔保業務”,這條聯姻之路短期之內似乎又不是那麼好走。總而言之,去風險準備金後P2P行之有效、成本可控的第三方增信措施仍有待持續探索。

2018年7月的雷潮陣陣帶來了從業人員和投資人的恐慌,關於這場雷潮的成因以及應對措施,大文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談了很多,這裡不再重複。陽光總在風雨後,行業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這個行業真的能夠證明自己能夠做到推進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府一定會鼓勵行業的健康發展。這場行業洗牌,在網貸史上,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洗牌只是將一些行業內的害群之馬及早清退,優秀合規平臺將會脫穎而出,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2018年是P2P的生死大年,合規檢查的出臺給網貸行業指出了一條活路,但也並非意味著備案能夠快速落地。從當下監管關注的重點看,如何“引導機構無風險退出”是最為頭疼的事情。“生”的問題以“死”的問題有效解決為前提,不解決退出平臺如何安詳死亡、不給社會添堵的問題,就無法給優質合規平臺補發準生證。今年8月15日,銀保監會召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開會,要求主動協助化解P2P的暴雷風險,“死”的問題的解決有了重大突破。相信藉助金融市場更多實力主體的力量,網貸行業的風險緩釋機制有望加速構建並完善,“生”問題的解決也將為時不遠,網貸行業發展的第二春值得期待。

謹以此文獻禮網貸十二年史,為即將到來的合規檢查點個大大的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