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之者尚精

我才情也浅薄,不能保证日日更新,更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只希望略有心得,跟大家分享。

孙过庭《书谱》中有这么一句话:“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是讲书法临摹的,学书者要细心观察每个字每个笔画的位置、方向、长度、形状、质感等等,先读好帖,再临写,争取跟原帖一个模子一样,形神酷似才好。

在文化学习当中,我往往强调读书和思考。我观察那些学习困难者,基本上都是不会读书的人。不会读书,更不会思考。通常我们说,不转轴是也。

怎么办?

我的意见还是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教孩子读书,教孩子思考,要随着孩子的节奏,陪伴孩子成长。

读书,学校的教材要研读,自己在书店买的闲书要浏览。这是两个不同的读书状况,要区分开。对于教材,要研读,这是关键。读书不细致,就没有思考,也没有意义。

如何研读?最起码要学会咬文嚼字,真正弄懂知识的基本内涵和作用。如果理解不来,死记硬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舍不得下功夫背教材,那就不叫研读。背下来的好处太多了。脑子里装了不少知识,尽管一时没有消化,不知哪天机缘成熟,触类旁通,豁然中开,山河大地,尽为我用。舍不得下功夫背点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永远等不到机缘成熟的那一天。

老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进度走。跟不上的学生,要详细自己,只是一时跟不上,所以坚定信心,永不放弃。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知识学到哪里就到哪里。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逻辑,组织出来一个知识的网络。一点一点向新的知识方向延伸,扩展你的网络世界。就好比牛有四个胃,不停地反刍。孔子说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离不开勤奋。最可恨的某些学生,到处寻找学习的秘籍,好像有什么捷径似的,拿过来就可以用上了。其实所谓捷径,都是一条最艰难的路。知识的速成,都是骗人的。所有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变成自己的血肉和精神,那才是每个人终身受用的财富。

回归教材,仔细研读,认真思考,及时复习。不要管考试的分数,只管学习中的快乐。如果把一本教材读薄了,读出筋骨脉络来,恭喜你,已经入门了。一通百通,我相信,会读书的人,可以学好任何课程。无论是数理化还是语史地,学好这些学科,都落实在读书上。“察之者尚精”,读书不细致,别说会读书;“拟之者贵似”,做题跟例题逻辑对不上,别说会做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