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變睡眠?怎麼才睡得好?

天上的星辰豔陽依舊晝夜交替,而地上的人們已經從山洞裡搬進了自己搭建起的鋼鐵大樓。

離開洞穴,祖先們用了幾十萬年的時間,對於宇宙不過一個呼吸;而我們坐上火箭飛機,卻不過用了一百年,對於宇宙連眨次眼的萬分之一都不到。


基因改變睡眠?怎麼才睡得好?

航天飛船


人類的科技讓我們有了更多的認知和創造,是科技讓我們飛向太空,但即使如此,它仍無法解決關於“睡眠”的問題。

目前從各大科學協會組織的刊文中,你尋尋覓覓半天,依然沒有人能回答你:人為什麼要睡覺;睡多久才是正確的;怎麼才是睡好覺;怎麼睡好覺.......


基因改變睡眠?怎麼才睡得好?


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最新的權威科普是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院關於一對父子的深入調查:

研究對象是一對NPSR1基因突變的父子,實驗發現,他們每天只需要普通人一半的睡眠時間就可以保持精神,對於他們,四到五個小時的睡眠完全綽綽有餘了,而我們則需要七到九個小時;

同時,他們還擁有更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超過常人的記憶能力,能更優秀的處理多任務工作。

最後,科研人員將他們的與眾不同歸功於他們的一段基因產生了基因突變,使得他們不像我們那麼依賴睡眠。


基因改變睡眠?怎麼才睡得好?

基因突變


雖然這對父子令人羨慕,但是這不代表我們解開了謎題,實際上,我們甚至沒有一個可對標的實驗標尺。

對於一個人,到底多久的睡眠才是正常的?很難回答是不是,因為干擾結論的因素實在太多了,比如我們所處環境,我們大腦活動頻率,我們的身體情況等等。

甚至提一個更初始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睡覺


基因改變睡眠?怎麼才睡得好?


人為什麼會睡覺?問題很傻對吧,用親身體驗就可以回答,因為太累了。可是為何一定要通過睡覺這個方式呢?身體全放鬆不行嗎?很多苦修冥思的人也可以做到放空大腦,但最終只是減少睡眠時間而已。

而用印度瑜伽士薩古魯的話:人的身體不可能持續運作,需要休息來主動降低人體消耗的能量,平衡自身提供的能量,來保證能量守恆,而睡眠就是休息的一種。


基因改變睡眠?怎麼才睡得好?

瑜伽士——薩古魯


回過神,不想那麼複雜的問題,其實睡的少的人何止是少數,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家中的老人。

天才亮,外出的除了上班族,還有很多老人,他們與上班族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是睡到自然醒的,而且精神狀態飽滿。

這其中的原因不能簡單地用兩者的心理狀態來解釋(對於上班族包括我,睡覺是一件十分幸福奢侈的事情,而對於時間即充裕又不足的老人,在床上躺著就是浪費生命。),睡得少跟身體狀況和生活水平關係也很密切。


基因改變睡眠?怎麼才睡得好?


雖然基因很大程度決定了先天的不同,但是後天因素是可以改變這些的,我最認同薩古魯的一句話:“決定你睡眠的不是你的睡眠質量,而是你的生活質量。”

細想確實如此,現在過多的人都在抱怨自己睡的時間長卻仍沒睡好,所以都去找自己的睡眠質量,怎麼在睡覺時更舒適的睡,睡得更熟。

但所謂治標不治本,你只解決了“怎麼在睡不著時好好睡”,卻沒解決怎麼不發生睡不著這種情況。


基因改變睡眠?怎麼才睡得好?

強忍睡意


究其根本,你與那些老人的區別就是你不熱愛你的生活,你還沒做好接受它的準備,你甚至在做些浪費你的時間和生命的事情。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睡眠研究中心的教授傑羅姆·西格爾也說過:“NPSR1基因在調節睡眠中很重要,但這在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中可能只是一小部分。”

所以與其抱怨睡不好,不如想想怎麼活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