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來闢謠:“胃部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胃癌嗎?並非如此

養好腸胃,才能真正養好身體,每一次談到胃癌,我都會想到一組數據。

即全世界每100個胃癌患者中,就有47個是中國人。也就是說我們國家每年胃癌發病人數將近佔全球的一半,更可怕的是,有將近一半的人在胃不舒服時選擇忍著。

由此看來,對於如何看待防治胃癌這件事,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很嚴重的誤區。

很多人缺乏這方面的預防保健意識,而針對胃的相關知識又非常匱乏,防病觀念落後,甚至會覺得有點小胃病不是什麼多大的麻煩,挺挺就過去了。去啥醫院啊,花些冤枉錢,醫院又不靠譜。

有的人乾脆自己到網絡上查一下,看完一堆科普文章後,居然覺得自己馬上要進ICU了。

實際病例

說到這裡,給大家講一個病例,也是一種常見的典型。

我曾遇到過一位患者,拿著胃鏡報告和病理單,惶恐的來到門診問我:自己能活多久。看架勢估計遺書都準備好了。

醫生來闢謠:“胃部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胃癌嗎?並非如此

我呢,看他這麼急,趕忙瀏覽了一下這個病人的病理報告,提示有腸上皮化生。

也就是在胃粘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粘膜的上皮細胞。

其實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

可是這位患者不知道啊,他在得知報告結果後,不知道“腸上皮化生”是啥。然後自己通過網上搜索,得知是癌前病變,著實嚇得不輕。

病理

其實啊!胃癌前病變聽起來嚇人,但分析起來,它無非也只分為兩種形態,

其一,腸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形態變得像腸上皮細胞一樣;另一種叫上皮內瘤變,強調胃黏膜上皮內腫瘤的形成,就是即將變成腫瘤。

醫生來闢謠:“胃部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胃癌嗎?並非如此

聽起來很難懂,但其實一些專業名詞也不用懂,大家要是啥都懂,要我們醫生有什麼用了?

話說回來,我剛剛講過的這個病例就是第一種癌前病變,這位患者呢,通過胃鏡下病理檢查,發現了胃內的癌前病變,他覺得自己很不幸,甚至感覺天塌下來了。

我卻覺得他還是很幸運的。

病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早期發現病變,可以早治療,早改變生活方式,那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阻止不好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一次病理檢查沒發現癌前病變,也並不能說明胃裡就完全沒有癌前病變,可能還需要多次檢查。

醫生來闢謠:“胃部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胃癌嗎?並非如此

而如果病理診斷顯示沒有癌前病變,那麼只有兩種可能:

  • 一是疾病確實沒有發展到胃癌前病變這一步;
  • 二是病理沒有取到病變的組織。

胃病沒發展到癌前病變當然是我們希望的結果;但第二種情況,如果胃鏡所見懷疑有癌前病變,而一次病理檢查又沒有發現,就需要多次檢查來確診了。

因為胃這個器官的內表面積很大,胃壁展開,至少有一平方公尺,疾病也會跟你“躲貓貓”的,各個部位不同,病理變化不同。

比如,有的地方萎縮了,有的地方不萎縮都是很常見的。即使胃鏡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也不代表全部胃都萎縮了,只能表明胃裡面有一部分發生了萎縮。

而我們所說的癌前病變,就是在萎縮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在萎縮處取材,病理診斷為腸上皮化生或者上皮內瘤變,就算是“定罪”了。但事實上,這隻能是“嫌疑犯”。

醫生來闢謠:“胃部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胃癌嗎?並非如此

而真正的“罪犯”卻非常狡猾,有可能“藏在”胃竇的一個角落裡,如果取材時沒有取到那個角落,就得不到確鑿的證據。所以就需要再做一次胃鏡了。

結論

所以,可以給大家明確的一點,那就是“癌前病變”不一定會成癌。

大多數癌前病變發展成癌,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

它與癌症的關係,有點類似雞蛋和小雞。只有在相應的孵化條件下,雞蛋才有可能孵出小雞。它並不是癌,不應將兩者等同起來。  

慶幸的是,癌前病變是可以恢復的。如果放任不管,發展下去的確有癌變的可能;但如果及時處理,比如手術切除、消除炎症、阻斷刺激因素等,癌前病變又可以恢復到正常狀態。

醫生來闢謠:“胃部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胃癌嗎?並非如此

我們完全可以在它演變成癌症之前,及早地進行干預和阻斷,最大程度規避患癌風險。

判斷與預防

當我們反覆篩查,抓到癌前病變這個“罪犯”的時候,能否“逆轉”呢?

發現癌前病變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過於緊張,不良情緒很可能會加重疾病進展。

然後要做好定期檢查,並及時調整生活方式,才是明智之舉。 

  • 定期複查

這裡,我建議每1~2年甚至半年做一個病變部位的檢查,密切監控病變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必要時進行手術一刀切除掉。

醫生來闢謠:“胃部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胃癌嗎?並非如此

  • 調整生活方式

癌前病變並非一切了之,如果不調整生活方式,即使手術摘除了病灶,但致癌因素可能還在。

哪些生活方式需要注意及時改善呢,具體來說就是:

體重方面:建議將體質指數,也就是所謂的BMI,控制在18.5~23.9,避免過重和過輕。

飲食方面:多吃蔬果、少吃油鹽、重口食物。

比如:

  1. 蔬果的攝入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吃5種以上蔬菜和水果,每日達400~800克;
  2. 低鹽飲食:每日攝入的食鹽量不應超過6克(約1個啤酒蓋)。而且注意在飲食中避免各種“隱形鹽”,如醬油、鹹菜、醃漬食物等;
  3. 限制紅肉:現在豬肉這麼貴,少吃點兒也無妨,建議呢,紅肉攝入量應低於總能量的10%,每天不超過90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週吃魚控制在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類280~350克;
  4. 告別加工食品:加工類肉食中的亞硝酸鹽,可能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說完飲食,更建議大家也培養一些健康的好習慣。

醫生來闢謠:“胃部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胃癌嗎?並非如此

  • 首要的就是定期體檢。體檢是發現腫瘤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三四十歲,中年以後更應充分重視。
  • 其次,生命在於運動,每天運動30分鐘。這一點,要針對一些上班族,避免久坐,運動能降低一些癌症的發病風險。每週應堅持3~5次有氧鍛鍊,每次至少得保證個30分鐘。
  • 再者戒菸限酒。這點不多說,相信大家都懂,菸酒真的不是啥好事,建議戒掉。另外看到公共場所吸菸的人,躲開或者制止一下。
  • 另外再忙也要學會休息。不熬夜,不過勞,再忙也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親人和家庭,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學會循序漸進、勞逸結合。
醫生來闢謠:“胃部癌前病變”一定會變為胃癌嗎?並非如此

結束語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好心情是最好的抗癌藥。醫生希望大家一定要保持精神的開朗、心態的陽光。有個好心態,精神頭也好,也會少得病。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科吳福榮,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

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