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也會傳染?醫生:當心這幾種病毒,儘早發現,患癌機率會降低

近日《Nature Genetics》期刊的研究,表明約20%-40%的人類癌症是由細菌和病毒引起,也就是說病毒不只會造成傳染病,還會間接影響癌症幾率,未來有望針對病毒,開發預防癌症的疫苗。

癌症本身不會傳染,因為癌細胞無法從病人身上跑到另一健康個體上。但是有些癌症確實與細菌或病毒有關,經由長期持續感染而增加患癌風險。

癌症也會傳染?醫生:當心這幾種病毒,儘早發現,患癌幾率會降低

這項研究的團隊發現,病毒會提供癌症所需的某些物質,阻止有缺陷的細胞自殺,並鼓勵它們迅速繁殖以形成腫瘤。此外,病毒會改變宮頸癌、膀胱癌等的基因組,使人細胞中DNA損傷修復機制缺陷,進而導致腫瘤。

5種病毒讓你得癌症

  • 一、乙型與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會在肝癌細胞中進行基因重組,使癌細胞生長失去控制,同時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也可造成肝癌。丙型肝炎造成肝癌的機轉與乙型肝炎不同,它不會嵌入人類染色體中進行基因重組,而是經由病毒本身的致癌性或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所造成。

目前乙型肝炎已經有疫苗可以施打,丙型肝炎更是有藥可醫根除,避免身體長期感染,就能降低患肝癌風險。

癌症也會傳染?醫生:當心這幾種病毒,儘早發現,患癌幾率會降低

  • 二、人類乳突病毒:

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是一種非常微小的DNA病毒,它專門感染人類表皮及黏膜組織,幾乎所有的女性子宮頸癌都有人類乳突病毒的存在,而在上百種HPV病毒中,可能引起子宮頸癌的有13種高危型和5種中危型,HPV病毒已被判定為子宮頸癌的元兇。

HPV病毒主要是由性接觸傳染,建議9~45歲的女性接種HPV疫苗預防;此外,有性經驗者最好定期進行宮頸塗片篩查。【1】

  • 三、EB皰疹病毒:

透過唾液傳播的EB病毒是人類皰疹病毒的一種,是非常常見的病毒之一,9成的人終生曾經感染過,但8成的人會產生抗體,但跟其他的皰疹病毒一樣,感染過之後病毒會終身潛伏在B淋巴細胞中,形成帶原體質,當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潛伏的EB病毒就會被活化,造成感染,在與其他因素協同下,最終可能引發鼻咽癌或其他疾病。

癌症也會傳染?醫生:當心這幾種病毒,儘早發現,患癌幾率會降低

而除了鼻咽癌以外,近年來已有研究證明包括淋巴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和子宮頸癌也與EB病毒存在著關聯性。

  • 四、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會透過唾液傳播,在感染胃部後,首先會造成胃炎,若其感染持續存在,則可能導致慢性胃炎,進而引起胃表層細胞的破壞,並加速其增生來取代被破壞的表層細胞,長期下來,胃腺體會逐漸消失或者被小腸型的上皮細胞所取代,而導致萎縮性胃炎及小腸化生的發生。而萎縮性胃炎及小腸化生,均被認為是胃腺癌之前驅病灶,可能進而發展成胃腺癌。【2】

  • 五、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黴菌毒素,屬於第1級致癌物,如果經由人體攝食,會增肝癌的發生率,尤其是慢性肝炎患者,一旦接觸黃麴黴毒素,發生肝癌機率會大幅增加。

要預防黃麴黴毒素,建議平時購買新鮮、真空包裝的米、豆、麥、五穀雜糧及其製品,並從外觀察是否長黴,包裝若有破損或色澤改變,不可購買,平時在存放相關食品時也要注意環境溫度與溼度。

癌症也會傳染?醫生:當心這幾種病毒,儘早發現,患癌幾率會降低

30-50%癌症可避免

儘管感染會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風險,但並非一定會患癌症,而且癌症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像是長期感染後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但自身飲食習慣、抽菸或是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其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世界衛生組織指出,30-50%癌症的發生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如果你已經感染了這些病毒,只要積極治療感染,避開煙、酒、檳榔、過重或肥胖、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等導致癌症發生的危險因子,並不需要過多擔心。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科吳福榮,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