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曾是“DC拓展宇宙(下稱“DC宇宙”)”首席導演的扎克·施奈德,因沒能參與到

《正義聯盟》的後期製作當中,久久未能平復。DC宇宙隨著電影的失敗而走向崩潰。

中國導演胡波,因為自己的電影處女作不能以“完整版”上映,憤懣之中竟然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表明了他誓死抗爭的決心。

他們的悲劇,皆因“最終剪輯權”而起。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電影製作的流程,一般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早期立項籌備,這部分由製片人主控;

前期拍攝準備,導演進場,開始掌權;

中期正式開拍,基本上一切由導演說了算;

在最終宣傳發行之前,後期剪輯製作決定了作品的最終模樣。

為了保證自己是電影的真正作者,有藝術追求的導演都會爭取一樣東西——後期製作中的“最終剪輯權”。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如果導演不能享有最終剪輯權,某種程度上說,他就只是一個提供影像素材的人。

製片人希望能看到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才會參與到製作當中。更重要的是,製片人往往還需要考慮電影能否創造盈利,好給老闆和資方一個交代。

藝術與商業,一個是水,一個是火。當一部電影同時承載著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需求的時候,“藝術代表”導演與“商業代表”製片人難免會因“最終剪輯權”而針鋒相對。除非導演或製片人自己當老闆,並做好了血本無歸的準備。

在這個誰有錢誰做主的社會,製片人往往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導演沒能在合同中拿到“最終剪輯權”,又不能在後期製作中與製片人的意見達成一致,那他們能做的,要麼選擇退出,避免電影被“剪爛”,背上罵名;要麼忍氣吞聲,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作品被糟蹋,等拿回報酬完事。

有倔強一點的導演不願服輸,他們會為此做出更多的行動。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曾被DC粉絲寄予厚望的扎克·施奈德。他憑藉2009年的超級英雄電影《守望者》上位,華納邀請他來一起打造DC宇宙,以對標漫威電影宇宙(下稱“MCU”)。

第一階段的五部電影當中,扎克·施奈德親自執導其中三部,而且是另外兩部的製片人。

似乎他就是DC拓展宇宙的“凱文·費奇”。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但實際上漫威和DC兩家的電影,處境完全不同。

漫威公司先是依靠自己的孤注一擲,找到派拉蒙發行MCU第一階段《鋼鐵俠》等片,後被迪士尼收購。

迪士尼不干預漫威電影的創作,漫威電影繼續以製片人凱文·費奇為核心進行,施行製片人中心制。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DC很早就被華納收購,漫畫方面他們還能自己負責,但電影方面,華納影業全權負責製作。

華納參與到製作當中,就好比“甲方”干預設計師工作一樣。那麼扎克·施奈德就很難像凱文·費奇一樣,成為DC宇宙的絕對核心了。

要知道,華納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影業,他們對電影的把控有著天然的自信心。

2017年,根據媒體“好萊塢報道者”消息,華納進一步加強了自身對旗下電影的控制權,提出了儘量避免與“作者導演”合作的方針。

只有兩位導演能夠在華納享有電影的最高決定權,一個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個是克里斯托弗·諾蘭。

兩位導演的作品一直都保持著高口碑,很大的原因是,他們手上有著最終剪輯權。這意味著他們的電影能夠從前到後思路一致,完整而統一,品質自然更容易得到保證。

扎克·施奈德再有才華,也暫時不能和諾蘭、伊斯特伍德相提並論。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諾蘭拿著最終剪輯權拍一部大賣一部,他證明了自己就有商業眼光;伊斯特伍德年事已高,德高望重,沒有藝術主導權他不如退休。

一部票房不佳的《守望者》不足以為扎克·施奈德帶來最終剪輯權。於是他的DC宇宙作品就很難達到一定的藝術水平了。因為大權始終掌握在做商業考量為主的華納手裡。

華納干涉製作不是沒有道理。

畢竟電影公司是出錢又出力,想要拿回自己“想要的”電影理所應當。

特別是處理大製作的時候,電影公司更需要謹慎。萬一虧本,那將是沉重的打擊。福斯影業就因為《泰坦尼克號》的成本一再上升,一度準備好了破產計劃。

超級英雄電影往往是耗資不菲,在互聯網、電視共同擠壓院線生存空間的今天,電影公司就更要注重作品的商業性了。

出於商業的考量,有時製片人會安排“聽話”的剪輯師,來完成一部電影的最終剪輯。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扎克·施奈德在DC宇宙的頭兩部作品,《超人: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他的職務都只是導演,華納剪輯出來的成品更多是迎合觀眾的“視聽需求”,藝術性和口碑是不怎麼讓DC粉絲滿意,但華納已經達到了目的,收回製作成本。

到了《自殺小隊》,華納當然也要自己來剪輯出最終成品。

為了讓主角團的劇情更流暢,情節簡單易懂,傑瑞德·萊託飾演的小丑戲份遭到了大幅度刪減。

憤怒的萊託在電影上映遭遇惡評後表達了強烈不滿,雙方的矛盾一直處於水深火熱當中。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漫威那邊也有過類似的情況。

《無敵浩克》的主演愛德華·諾頓和凱文·費奇出現了創作分歧,最終前者退出了MCU,電影的口碑也十分平庸。

不過兩邊的情況存在著一定的區別。

本來《自殺小隊》就是嚴肅黑暗的風格,這和前面兩部作品風向一致,可見華納的干涉不是為了保持電影宇宙的整體性。

漫威和愛德華·諾頓的矛盾除了商業性問題,更重要的問題是風格問題。愛德華·諾頓希望《無敵浩克》是暗黑版,凱文·費奇對MCU的規劃更注重娛樂性,那為了使得所有作品能夠風格保持一致,漫威只能與愛德華·諾頓告別。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凱文·費奇對電影的強力干涉,打造出了輝煌的漫威宇宙。

華納的干涉也不是一無是處,一直到《神奇女俠》,DC宇宙的四部作品全部盈利。

自信的華納繼續主導著《正義聯盟》的製作,只是這次他們的高層沒想到,娛樂風格的DC電影會備受影迷唾棄。

這更加能肯定華納根本沒有理會電影宇宙的風格統一問題,他們的干涉更多是為了保證單片的收益。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好萊塢報道者”就《正義聯盟》徹底失敗一事指出,華納沒有使用好扎克·施奈德。扎導明顯被低估了,誰也不能否認學美術出身的他,在電影畫面上的造詣無與倫比,並且在時間軸上的空間感,把握得很好。他對於電影藝術也有自己的理解,卻不能真正發揮出來。

由於女兒車禍去世,扎導需要更多的時間處理家事。

華納為了能讓電影如期上映,沒有半步的等待,直接與扎導說再見,請來了新導演,按他們“片長必須是120分鐘”的思路進行後期製作。

這足以說明,扎導自始至終都沒有取得華納足夠的信任。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沒能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扎導非常不服,這體現在他的社交平臺上。

2018年開始,他就不斷髮布他原本對DC宇宙的各種設想,《正義聯盟》的概念圖,幕後照,甚至還做了一個徵集《正義聯盟》飯制海報的活動。

他得到了多位電影主演的支持,隨著華納流媒體平臺的上線,導演剪輯版似乎有了少許的希望。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但他已經無法阻止DC宇宙第一階段的崩潰。

《正義聯盟》之後,華納決定重新調整DC宇宙計劃,各部電影之間不再有劇情聯動,藕斷絲連。

可能是網絡上有著太多對於“華納高層”的批判,華納決定調整方針。

溫子仁聲稱他的《海王》就沒有來自所謂的內部干涉,電影也取得了口碑上的成功。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不過之後《雷霆沙贊!》更像是流水線產品。《哈莉·奎因:猛禽小隊》有傳內部試映效果不佳,需要重新再做調整,結果是票房直接撲街。

可能華納基於溫子仁的成就,才給了他更多的權力。但《雷霆沙贊!》大衛·F·桑德伯格和《哈莉·奎因:猛禽小隊》閻羽茜就不同了,華納放權的概率非常小。

真正交出最終剪輯權的是“DC Black系列”,這個計劃成功催生了《小丑》

其實《小丑》的成本只有5500萬美元,和那些動不動就成本過億的大片有著本質區別。

華納並沒有“悔改”,他們只是做了損失在接受範圍內的嘗試罷了。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一年不出佳作,不痛不癢;但一年沒有盈利的電影,大製片廠就渾身痠痛了。

所以,未來DC電影的大製作,華納還是會牢牢掌控著最終剪輯權,除非克里斯托弗·諾蘭願意再次嘗試超級英雄大片。

華納與扎克·施奈德的故事完全反應了過去我們所聽聞電影公司與導演之間“創意理念不合”的傳聞,也更真實反映出電影公司的利益導向而非藝術導向。

好萊塢大製片場是這樣,中國的電影產業也是如此。

即便有甯浩這樣願意扶持新導演的人,新人導演的權力也是有限的。比如由於理念和製片人甯浩不同,申奧沒有拍出自己想象中的《受益人》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更悲哀的人是胡波。

他努力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其才華得到了王小帥的賞識。2017年,他拿到大約70萬的製作經費,開始拍攝自己的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

經過一番努力,他交出了一部時長4個小時的版本。

4小時,《指環王3》《復仇者聯盟4》都不敢這麼玩。

製片人王小帥肯定不會拿著這個版本發行,他像華納要求《正義聯盟》一樣,讓胡波把片長縮減到兩小時。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對於胡波來說,縮減到3小時50分已經是極限。

對於王小帥來說,拿不出一個合適的版本,電影沒有票房收入,相當於得罪了資方,他的電影公司將遭受損失。

胡波無法保護自己的作品,他覺得王小帥逼他刪減,是一種屈辱。一氣之下,他選擇和這個糟糕的世界告別。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說王小帥逼死胡波,這對王小帥是不公平的。

也許王小帥沒有完美地照顧到胡波的感受,但他要求刪減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

況且人出來社會,受點委屈就要自殺,那人類就沒有社會了。

導致胡波之死的真正元兇,是他自身的悲觀,以及對電影的過高期望。

他忘記了電影不是純粹的藝術。電影是藝術的同時,還是商品。

如果他生在美國,給他機會的是Netflix,沒有票房壓力,他能夠擁有明確的最終剪輯權,或許結局會有所不同。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他想要成為一個獨立導演,可是獨立導演的道路,比一般的導演難多了。華納這樣的大公司是不會輕易“放權”的。絕大多數情況下,獨立電影導演或是新銳導演都需要先努力在小型電影公司間搜尋資源,有了口碑不錯的代表作,才有機會拿到更多的投資,有更廣闊的自由創作空間。

小成本的奇蹟之作並不少見,蓋·裡奇的《兩杆大煙槍》,溫子仁的《電鋸驚魂》,喬丹·皮爾的《逃出絕命鎮》等等。

這些導演都是從默默無聞,慢慢獲得電影公司和大眾的認可。

他們都有著絕妙的故事創意,而不只是有故事深度。

觀眾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創意,卻不一定都能讀懂深度。所以若想要資本手上拿到電影的絕對控制權,獨立導演就必須要拿出更多的創意,證明自己的作品有賣座的能力。

胡波之死,與DC宇宙之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