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博導:我眼中的美國腫瘤醫院

美國研究和治療腫瘤的醫院是怎樣的?與國內醫院相比有何過人之處?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醫生譚先傑曾對美國的腫瘤醫院進行過一番考察。以下是譚先傑醫生的考察實錄,本文摘自三聯書店出版的《致母親:一個協和醫生的故事》,澎湃新聞刊發。

2012年5月至8月,我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訪問了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兩所知名大學的附屬醫院(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的婦產科,和美國腫瘤醫院: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

臨行之前,朋友問我:“你都晉升了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導師,出這趟國損失不小,何必湊熱鬧,而且四個月能學到什麼?”我的回答:“儘管時間是短了些,但我不必像以前做博士後那樣埋頭於實驗室,更多的是觀察和感受,對比和思考。”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2012年5月,我到了美國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學。斯坦福大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南部的帕洛阿爾託,是聞名於世的硅谷的發源地。斯坦福大學建於1891年,是加州鐵路大王老斯坦福為了紀念他死於意大利旅遊途中的16歲獨子小斯坦福而建。斯坦福大學的主建築群和紀念教堂為西班牙式建築風格,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飽含了父母對於兒子的懷念。斯坦福大學最初不太出名,緣於20世紀70年代半導體和微電子工業的崛起,斯坦福大學的聲譽迅速飆升,在2012~2013年《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的大學綜合排名中,它與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大學並列第五。斯坦福大學的佔地面積很大,是澳門的兩倍,綠樹成蔭,環境怡人,被公認為全美最美的校園之一。斯坦福大學附屬醫院開放床位477張、年住院病人24111名、年住院手術11996例次(根據2011年數據)。

進修期間,有三點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第一,嚴格的病人隱私信息保護。病人的信息屬於機密,沒有一定權限和充分理由,不能獲取和公開。此前我一直倡議,為了尊重病人,醫生不能在公共平臺尤其是微博談論與病人有關的信息,到美國發現這是法律規定。無論是進入醫院工作學習、研究訪問,還是負責清潔的臨時工作人員或志願者,只要有可能接觸病人信息,都要進行一種稱為健康保險可攜性及責任性法案(HIPPA)的培訓。培訓過程很嚴格,考核合格後發給證書,然後才能進入病房、手術室和門診。的確,患者的一些信息是很隱秘的,出於診治疾病的需要也出於對醫生的信任,才毫無保留地告知醫生。一旦洩露,可能對當事人的任職、晉升、生活、感情帶來影響,必須要加以保護,這與古老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不謀而合。

第二,貼心的手術進程顯示系統。手術患者家屬等候區有輕柔舒緩的背景音樂,牆上還有液晶顯示屏,顯示患者(以病案號和代號顯示)的大致手術進程,如進入手術室、準備麻醉、麻醉完成、手術開始、主要手術步驟結束、進入恢復室等。這種設計能使度日如年的家屬對手術有比較實時的瞭解,焦慮和擔心也能有所緩解(2013年協和醫院已經開始使用這一系統)。

第三,先進的腫瘤討論會議系統。斯坦福醫學中心的學術活動很多,日程很滿。每週一是婦產科的學術大查房,有多種形式的專題講演,每週五是婦科腫瘤討論。可能與其地處硅谷和斯坦福大學雄厚的財力有關,會議室三面牆都裝備了大顯示屏,一臺用來彙報病歷及文獻等文字資料,一臺供病理科專家講解病理,還有一臺用來展示動態影像學資料。與會者能從多角度獲得信息,從而進行更充分的討論或者會診。

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2012年8月,我到了美國東海岸的哈佛大學。哈佛大學位於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市。本部位於波士頓市西北郊的劍橋鎮,醫學院則位於市中心長木醫學園區。哈佛大學建於1636年,是美國最古老和最著名的大學,有“先有哈佛,後有美國”之說。其醫學院水平之高眾所周知,2012年超過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全美醫學院排名第一。其附屬醫院之一的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建於1832年,是一所重量級的研究型醫院,就在哈佛醫學院院內,全美綜合醫院排名第九,婦產科排名第二。醫院開放床位793張、年住院病人45995名、年住院手術19195例次(根據2011年數據)。布萊根婦女醫院的婦科腫瘤主任羅斯·貝爾科維奇(Ross Berkowitz)教授是著名婦科腫瘤學家,“新英格蘭滋養細胞中心”首席專家。前任主任唐納德·戈爾茨坦(Donald Goldstein)教授非常讚賞北京協和醫院在滋養細胞腫瘤方面的成就,辦公室存有宋鴻釗教授主編的《滋養細胞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斯坦因教授告訴我,他與宋鴻釗教授既是學術對頭,又是個人朋友。正是因為宋鴻釗院士等前輩的成就,與同期在該科進修的其他國家的訪問學者相比,我明顯受到更多重視和尊重。

與國內一樣,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病人都是衝著知名教授而來,當然希望教授親自手術。但作為哈佛醫學院的教學醫院,他們的教學意識很濃厚,多數手術都是由Fellow(相當於主治醫生)完成,教授們在臺邊指導。他們認為,對某一病人而言,或許有些歉意,但對於醫生培養,利大於弊。曾經觀摩過一臺腹腔鏡手術,住院醫年資低,操作不熟練,我在旁邊都著急,但主刀非常耐心,不斷用完美(perfect)、真棒(great)等正面詞語鼓勵,並未貿然代勞。事後我讚揚他們的耐心,貝爾科維奇教授說: “這些醫生百裡挑一,未來會成為領軍人物。我們需要有耐心,讓他們感到工作的快樂。這樣,他們未來才會同樣寬容耐心地對待年輕醫生!”

BWH手術室的腹腔鏡監視器也是懸掛式,不同的是他們在監視器的邊緣包裹了厚厚的海綿。我們知道,醫護人員被手術室懸掛的儀器(包括無影燈)碰傷的事兒屢見不鮮,這一細節處理有礙觀瞻,卻體現了對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體內殘留異物的風險,手術紗墊中除了有不透射線的顯影條外,還有條形碼,清點紗布時用條形碼掃描儀掃描紗墊進行自動記錄,同時人工複核。他們認為,人都是會犯錯誤的,尤其是在疲勞和干擾的情況下。這種被戲稱為“超市收銀臺”的設備當時使用了一年多,反映很好(2013年協和開始使用)。

每間手術室都有一張房間內儀器設備佈局圖。護士說這張佈局圖非常重要和實用,不同的人員使用該手術間時,按圖索驥就能清楚儀器設備所在,手術結束後物歸其位即可。這種依賴良好的系統設計,而不依賴記憶的做法事半功倍。

同樣在貝爾科維奇教授安排下,我隨同他到哈佛大學的丹娜法伯(Dana-Farber)癌症中心出診。丹娜法伯癌症中心在全美癌症研究與治療機構中排名第四,與BWH以天橋相連。儘管地處波士頓市中心,但癌症中心就診空間相當寬敞。由於診室較多,他們建立了病人和醫生定位系統。醫生的胸牌和病人的腕帶上有特殊定位芯片,護士站和各個轉角處設有顯示屏,可以看到某個醫生或病人的定位,減少了“通信基本靠吼”的喧囂,並減少通播暴露病人信息的危險。

每間婦科檢查室除了設備齊全外,特別設有獨立的小衛生間。婦科檢查需要排空膀胱,患者出診室上廁所再返回很不方便。這種設計細節為女性減少了很多尷尬。在BWH訪問期間,還參觀了其夥伴醫院——2012年美國最佳醫院排名第一的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麻省總院,MGH)和與BWH一街之隔並以天橋相連的波士頓兒童醫院(美國兒童醫院排名第一)。MGH也是哈佛醫學院的附屬醫院,與BWH共用住院醫生和共享資源。與協和的低調截然不同,在MGH和波士頓兒童醫院最顯著的地方都有全國排名第一的標誌(1# in the Nation)和對員工的感謝,連波士頓兒童醫院門前一處維修工地的圍欄上都赫然有美國排名第一的標誌!自豪無處不在,也毫不掩飾。

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MDACC)位於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的休斯敦市,是美國和世界上最著名的醫學城——得克薩斯醫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所超大型的研究型公立醫院,醫學水平非常高,連續11年雄踞美國癌症研究和治療最佳醫院第一名,開放床位594張、年住院患者23322名、住院手術8534例次(根據2011年數據)。1941年,由得克薩斯州政府和美國的“棉花大王”安德森(MD Anderson)共同出資在休斯敦創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腫瘤醫院,歷經70餘年發展,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規模之大令人歎為觀止。尤其是近六年其擴展超過一倍,新建了住院大樓、臨床研究大樓、門診大樓、教師辦公大樓、病人家屬旅館、質子治療中心、基礎科學研究大樓、急診門診大樓、癌症預防中心和新南區研究所等,擁有18000多名職工。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優勢在於與腫瘤相關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它的口號是“讓癌症成為歷史”(making cancer history),根據惡性腫瘤基礎研究的最新進展對患者進行基因檢測和分型,並開展有針對性的靶向治療,鼓勵患者進入各種新藥的臨床試驗。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衛生間的門上有提示條,上有電話號碼和衛生間編號,依次用英文、西班牙文、中文、阿拉伯文、德文和越南文寫著:如果您在廁所發生意外或弄髒衣物,請撥打×××(電話號碼)向前臺尋求幫助,並告知您所在的衛生間位置。我們知道,多少心血管意外,都是發生在廁所,上至領導,下至貧民!多少大小便失禁的老人,都會在廁所發生弄髒衣物,呼天天不應的尷尬!MD安德森癌症中心除了負責得克薩斯州和美國南部的腫瘤患者外,還有來自美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患者。其國際醫療部很有特點,它不是特定的病房,而是一個類似聯絡中心的機構,負責接受有治療意願和有經濟能力的患者的轉診。國際醫療部提供多國語言翻譯服務,專家評估後如果確定有轉診價值,會開具正式的轉診證明用以申請簽證。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2012年8月中旬,我來到了紐約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位於市中心曼哈頓島,中央公園的東側,是美國最早和最大的私立癌症中心,在腫瘤的手術治療方面尤其是在婦科腫瘤手術方面,獨執牛耳。醫院開放床位470張、有職工1.1萬名、每年住院病人數24346名、住院手術11303 例次(根據2011年數據) 。他們的醫生對手術充滿激情,強調手術的徹底性,認為這是給還能做手術的腫瘤患者最好的禮物。

訪問期間觀摩了兩臺全盆腔廓清術(就是切除盆腔的所有器官),它可以體現一個醫院手術科室的綜合實力,因為需要婦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和整形外科的密切合作。他們的Fellow培養期為四年,其中半年輪轉普通外科,半年輪轉泌尿外科,一年做研究,最後兩年才專門進行婦科腫瘤手術培訓。經過如此全面的培訓,其婦科腫瘤醫生的手術能力很強,能夠從容處理手術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MSKCC醫院的一體化手術室配備七臺大小不等的顯示器。牆面上的兩臺大屏幕顯示器,一臺實時轉播手術供參觀者和臺下人員觀看,另一臺顯示患者信息及麻醉醫生、手術醫生信息,手術進度、病理回報信息。其下兩臺小顯示器,供術中調用動態影像用。另三臺監視器懸掛於手術檯上方,供不同位置的醫生使用,這樣手術中醫生就不用扭頭看屏幕,減少了醫生的頸椎與腰肌的勞損。可以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真是好鋼用到刀刃上,將手術室武裝到了牙齒。由於地處鬧市,醫生的工作空間就相對侷促了些。MSKCC在2012年已經擁有十套達芬奇機器人輔助的腹腔鏡系統。我曾和他們討論,限於經濟水平,機器人輔助的腹腔鏡在中國受到很多限制,短期內很難推廣,而且很多操作不需要機器人輔助即可完成,有些大材小用。可是他們不這麼認為,說傳統的腹腔鏡就像手動擋汽車和老式相機,最終會被類似自動擋汽車和自動數碼相機的機器人腹腔鏡取代。他們認為,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價格自然會下降,普及完全可能。

感謝協和醫院的“百人計劃”項目,使我能在多年不間斷的臨床工作後,有機會停下忙碌的腳步,靜下心來去觀察和記錄,去對比和思考。可以說,無論是病人資源、手術例數,還是手術技巧甚至硬件設備,協和醫院並不弱於這幾家醫院,但他們的確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設計理念都是以人為本,既是以病人為本,也是以員工為本。一些需要耗費大量資源的做法我們無法效仿,但有些理念和細節我們可以做到,只是沒有想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