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出生後必須儘快篩查聽力

聽力損失是新生兒(剛出生的孩子)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每1000個新生兒中有1~6個有聽力損失。我國近5年來每年新出生的孩子約1600萬左右,其中約有16000~96000有聽力問題。

正常聽力是保障孩子一歲以內正常言語和語言發育的關鍵。聽力損失不僅會顯著影響孩子的說話能力,而且還會顯著影響孩子其他很多方面(包括智力等)的正常發育。95%有聽力問題孩子的父母聽力都是正常的。孩子無法主動告訴大人自己的聽力問題,絕大多數有聽力問題的孩子沒有表現出與健聽孩子不一樣的異常表現和徵兆,聽力問題也無法通過觀察孩子耳朵的外形看得出來。因此,對剛出生的孩子進行聽力篩查能夠早期發現孩子的聽力問題,從而對其存在的聽力問題進一步進行早期診斷、干預和康復。

2009年6月1日,我國衛生部頒佈的《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開始正式實施。該管理辦法中明確提出,應該對新生兒進行三種疾病的篩查:首當其衝的就是聽力損失,其次為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三種疾病中,聽力損失一旦早期發現,及時干預,康復效果最為理想。我們相信,隨著我國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開展和普及,越來越多有聽力問題的孩子完全可以同正常聽力的孩子一樣健康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