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醫者自醫 | 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懷念我的外公·謝槐庭”系列之一

《醫者自醫 | 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一)

上醫養生,中醫預防,下醫治病。


《黃帝內經》中說:上醫治未病之病,謂之養生;中醫治欲病之病,謂之保健;下醫治已病之病,謂之醫療


用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於養生學;“中醫”屬於保健學,或叫預防醫學;下醫才是今天理解的治病醫學。


這段話很好的說明了中醫最根本的治病哲學,不止是治病,更重要的是養生保健,防病於未然。


對於中醫養生保健的功效,我們全家族的健康體魄應該是最好的見證。


我外公90歲無疾而終,我外婆同樣是90歲壽終正寢;我爺爺87高齡放駕鶴西去,我奶奶更是高壽達到了93歲。


我們現在父母雙親均已年過七十有多,身心都很健康。我們這一輩五個兄弟姐妹及全家族的健康體魄應該都是中醫預防保健治療神奇功效最好的證明。


我們整個家族除了外傷、細菌感染等屬於西醫特長的可能會去醫院,其它的身體出了狀況也幾乎從不去醫院,即便有一些小病小痛統統都是找我母親開一兩副中藥,一般一兩天就能搞定。


醫者自醫 | 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謝玉華在江西的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退休,今年已七十多歲了,多年來母親一直是我們全家族的中醫治病養生保健醫師。


為此,我經常笑言:“我們家正享受著中央領導級的高級老中醫專職保健醫師待遇。”


當然,我們的一些親戚朋友都知道我們的母親是三代祖傳的著名老中醫,也經常上門找她調理身體。


我的母親家是祖傳的三代老中醫。母親的醫術傳承自她的父親,我的外公謝槐庭;外公的醫術傳承於我的太外公謝永璦。


醫者自醫 | 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不同時代的謝槐庭老先生


(二)

太外公不僅是老中醫 更培養了兩個出色孩子


我外公謝槐庭的中醫基礎,早期傳承於他的父親謝永瑗。我的太外公不僅也是當地著名的老中醫,而且還培養了兩個出色的兒子,大兒子謝槐庭成為遠近聞名的傳奇中醫,二兒子謝慶柯在解放前參加革命後來成為廣州軍區副師級軍官。


我的外公和小外公兩兄弟都在解放前,都畢業於師範院校。這在解放前可不是普通家庭能做到的,何況是在江西于都曲洋桐溪謝屋這樣的偏僻鄉下。


醫者自醫 | 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年輕時的外公,典型的解放前知識分子形象


我的外公謝槐庭不僅是祖傳的老中醫,也是擁有自解放前和解放後所有的合法行醫資格證書的著名老中醫。


我的外公謝槐庭自解放前到解放後,直到1980年正式退休,三十多來年都是江西于都曲洋國藥店的駐店中醫師,外公傳奇中醫的名聲就是在這裡創造的。


醫者自醫 | 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堪稱文物的50年代謝槐庭老先生的中醫學習班通知書

醫者自醫 | 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堪稱文物的50年代謝槐庭老先生的中醫學習班通知書


(三)

傳承於父輩 潛心研究終大成


我的外公謝槐庭曾經在文革時期被冤枉為“地主”,後來到了文革結束後才去查詢了縣裡的正式檔案,檔案其實只是中農,但外公在文革中不僅被鄉、村、組三級冤枉為“地主”,而且還受盡折磨和摧殘,更可惜的是有很多的絕版古醫書,也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這是外公直到去世前都無法彌補的心中永遠的痛。


除了中醫技術、良好的家教、家傳,太外公還給外公娶了個好媳婦。年輕時的外婆端莊秀麗、勤勞能幹。解放前外公雖有田產,但卻從不下田。解放後,這些下田的重活,幾乎外婆全包了。外公和外婆兩個人患難與共,一輩子相敬如賓,白頭到老。


醫者自醫 | 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我的外公和外婆


不沾泥土,憑著耳濡目染的祖傳中醫基礎,遠超尋常的記憶,潛心於中醫古書典籍的研究,以及解放前二十幾歲就出任小學校長的深厚文化功底,外公謝槐庭在中醫上的成就,遠遠超過了太外公。


僅靠口口相傳,就成為江西贛州的于都、寧都、瑞金三縣之交,最具知名度的傳奇老中醫。

可以想象,我的外公謝槐庭一生救過多少頻臨死亡、已經被大醫院或其他醫師判死刑的,近乎絕望的患者,才能收穫他一生極大的成就和盛名。


醫者自醫 | 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外公1961年中醫結業證書


(四)

飲食節制 內外兼修的一生


我的外公日常生活從不麻煩他人,一生注重自我修養和自我節制,內外兼修,從不與人爭吵。


記得我十幾歲時,外公和我下過一盤象棋,外公水平還很高。當時我大感驚奇,連聲問外公,以前為何從未聽說外公也喜歡下象棋?


外公回道:

“年輕時是喜歡,但我做事太認真,下象棋也一樣,太認真、好勝,能贏絕不讓人,容易得罪人呀……”


言下似有難言的往事,隨後外公話鋒一轉:

“再說,下棋,因為好勝,輸了,也會不服氣,心累。”

“而贏了別人,又能如何?況且還容易引起別人心情不爽……”

“所以,後來就徹底不下了。”


除了因為節制而不下象棋,外公的飲食也極其節制,喜歡喝豆漿,平時多食豆腐、青菜等清淡飲食。


早在50多歲時,外公就發現身體有一些變化,那時候,糖尿病還不怎麼流行,在中醫上也沒有特別對應的疾病名稱,而糖尿病常伴隨著的高血壓、冠心病自然少不了,為此外公制訂了三大方案,從此都嚴格按此方案執行,直到90歲都未發生任何重大疾病。


·藥療:身體失衡時,中藥調理身體。


·藥膳:身體恢復期,藥膳來輔助。


記得母親說,外公自己有個偏方,用豬胰腺曬乾和幾味中藥成粉,泡茶喝。平時,也會用豬胰腺輔以中藥材,常以藥膳調理身體。

不過,母親說,豬胰腺太腥,不易入口,有的人吃了會想吐,但以外公強大的自制力,這些都不是事。


·素食:日常飲食結構重大調整並長年堅持。


外公五六十歲之後長期基本以素食為主,少量肉類,尤其喜歡豆製品,像吃豆腐、豆漿、豆腐腦,甚至可以天天喝豆漿、吃豆腐及青菜……數十年如此,吃飯只吃七分飽,一輩子氣色紅潤,容光煥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公早期的那些年代,還沒有轉基因大豆。


(五)

醫者自醫 享年九十 無疾而終


中國有一句俗語:“醫者不自醫”。主要是說在醫者在救治自己或親人時,會有所顧忌而影響判斷。


因為中醫是一門主觀性很強的醫學,需要醫生綜合病人所有症狀,結合藥物的功效性能來進辨證治療,但是尺度全在醫生自己的把握,沒有絕對的標準,所以就需要在診治病人時心無雜念。


這就是說,中醫往往在給自己或者親人看病時難免因為有顧慮而影響主觀判斷。而老中醫在給自己診斷時,就更加難了,無法進行具體的望、聞、問、切。


但是外公卻從50多歲就堅持自我調理身體,防病於未然,一生無重大疾病,平安活到90歲,無疾而終,壽終正寢。


文革期間,備受折磨、不堪忍受的外公曾經實施懸樑自盡,充滿傳奇的是,新買的綁棺材用的全新粗麻繩竟然斷了,真是天不絕善人。60歲退休前外公被冤枉為“地主”之事終於平反,退休後外公終於開始了平靜安詳的晚年生活。


醫者自醫 | 贛州90歲老中醫充滿傳奇的一生

外公退休後轉社保的相關文件


年過90歲的外公,已經和母親在贛州的蔚藍半島生活了十餘年。有一天早上,外公和外婆、母親、保姆吃過早餐後,外公對保姆說:

“還有半杯豆漿,不要幫我倒了,我一會睡會,起來後我再喝。”


我一會睡會,起來後我再喝。”


一個多小時後,外公壽終正寢,無疾而終,駕鶴西去。

很多人說,這是福報,是外公一生救人無數,上天給予的最好回報。

也有人說,很多人一生不管多麼榮華富貴,卻沒幾個人能有幸無疾善終。


懷念我的外公系列文章共3篇,可在我的主頁右上角搜索“中醫”,即可查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