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走在“走婚橋”上——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我與朋友一同去了雲南旅遊,香格里拉的寺廟、經幡、嘛呢石經堆及白塔,瀘沽湖的嘛呢堆、經幡、祖母屋和花樓,讓我體會到了這兩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宗教文化與我平時生活著的地方的不同。他們唱著、跳著最本土歌和舞,我們按他們的習俗參與其中,用他們的方言喊著加油,和他們一起吃著手抓飯、圍著篝火對著歌、跳著舞。聽他們講藏傳佛教的文化、唐卡文化、走婚的習俗,體驗他們的風俗人情。儘管我們的習慣、宗教信仰等地方存在著不同,但絲毫不影響我們與當地居民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

當我走在瀘沽湖的“走婚橋”時,看到了有些恩愛的遊客,學著摩梭人的習俗,男子揹著女方走在走婚橋上,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們臉上。聽當地人說,如果想和對方一起一輩子,就千萬不要走到橋頭。我想,那些揹著心愛的人走在走婚橋的可愛的人們,肯定是沒有走到橋頭的吧。

這趟雲南之旅,我總是時不時的想起《穆斯林葬禮》中的一幕。韓子奇臨死前交出他的秘密:“我......不是回回!”這是讓我倍感震驚的一幕。就是這麼簡短的一句話,我能體會到他妻子梁君璧內心的震驚。想想她是怎麼對待她那因先天性心臟病而不久於人世的女兒韓新月的吧。她因女兒的愛人楚雁潮不是回回,殘忍的對楚雁潮下了逐客令。不管楚雁潮如何的動之以情,哪怕他丈夫韓子奇提議說讓楚雁潮皈依伊斯蘭教,作為母親的她都絲毫不予以動心。在梁君璧看來,沒有了回回這個大前提,“愛”什麼力量都沒有,再多的愛也不能讓穆斯林和不信真主者之間的界限泯滅。韓君璧拒絕了楚雁潮娶走韓新月的請求,埋葬了她女兒在人生最後時刻得到想要的愛的機會。在她看來,作為一個回回的女兒,和一個不是回回的人戀愛、結婚,是丟人現眼,所以她寧願看著女兒死,所以她不顧女兒的疾病,殘忍的告訴了女兒不可能和楚雁潮一起的殘酷的事實。梁君璧的偏執,讓女兒韓新月喪失了許多的歡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韓新月的死亡。

然而,她終其一生、不惜一切維護的東西,在她丈夫離世之際,被打得粉碎。從梁君璧平時的生活方式來看,她是一個虔誠的信仰者,每日五次的禮拜、每逢齋月戒食把齋,從未落下,甚至不惜以犧牲自己女兒的愛情為代價,也要嚴格堅守著她的信仰。她愛韓子奇,哪怕她丈夫韓子奇在英國時和她的親妹妹梁冰玉產生了愛情並最終有了韓新月這個孩子,她仍然維繫著與韓子奇的關係。在韓子奇快要離開人世時,仍戀戀不捨的望著他的丈夫。當他的丈夫在臨別之際說出不是回回的秘密之後,她選擇了不相信,她告訴她的兒子和兒媳“你爸這是在說胡話”,她要丈夫趕緊念清真言,沒多久,她的丈夫就離開了人世。我無從知道丈夫韓子奇臨終前和她說不是回回這件事情對她的心理會產生什麼影響。對我而言,卻覺得十分震撼。一個人,終其一輩子維護的東西,最後卻發現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背叛了信仰一輩子。那麼我們該維護的到底是什麼呢?

我想,我們終其一生該維護的,就是愛本身,就是愛、尊重與包容。

在瀘沽湖一戶摩梭人家做客的時候,女主人和我們說起他們的村一個摩梭女孩的愛情故事。當時有一個男的和我們一樣,去到瀘沽湖旅遊,在旅途當中和他們的村一個女孩相愛了,為了愛情,男孩在旅遊結束後選擇了回到瀘沽湖與女孩在一起。這就是愛的力量啊。愛怎麼會沒有力量呢,怎麼能因不同的膚色、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而泯滅呢。有了愛,有了包容,其他的因素都不應該成為人們相識、相處、相愛的障礙。

當楚雁潮與心愛的人的母親交談時,他以為不管他自己的宗教信仰是什麼,不管自己是不是有宗教信仰,只要尊重對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就行了。所以,當韓新月的爸爸韓子奇抱著一線希望追問楚雁潮祖籍在哪,祖上會不會有人是回回時,他沒有領悟到韓子奇的用心良苦。他依舊那麼的誠實,他回答,不止是自己不是回回,祖上也沒有人是回回。因為他的誠實,他能與心愛的人在一起的最後一線希望破滅了。對於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楚雁潮而言,他也許知道漢族文化與回族文化是有不同的,但是他沒能理解到也許當時各種不同文化間的融合與包容還不夠,他的誠實反而成了導致他與韓新月之間愛情悲劇的一個因素。

梁君璧是一個有著許多缺點的,讓人不覺生恨的人。她因榮桂芳是回回中混得最不濟的“切糕容”的女兒,認定榮桂芳配不上她的兒子韓天星,設計拆散了兒子和榮桂芳;她的多疑趕走忠實的僕人老侯,使得老侯全家流落街頭,也斷送了老侯的性命;因為楚雁潮不是回回,殘忍的拒絕了楚雁潮對她病重的女兒的愛;因為對梁冰玉和韓子奇對她的背叛,對一直視她為親生母親的韓新月也冷漠對待。直到最後,丈夫不是回回這事到底對她到底會產生多大的觸動呢,作者沒有在文章中過多的著墨。可我就是在她丈夫臨終前的這一刻,看到了她內心的柔軟。丈夫韓子奇臨終前要求她給他蠟燭,給他一點光明照著他往前走時,也許她還未從丈夫說不是回回的震驚中清醒過來,但她還是滿足了丈夫的這個要求。我想,她最終還是包容了他丈夫韓子奇這個天大的秘密的。如果沒有,以她寧可女兒死,也不能讓他和楚雁潮一起的決絕,她又怎會滿足不是回回的丈夫臨終前的要求,並要他念清真言呢?所以,哪怕是那麼執著的梁君璧,面對和她一起生活了一輩子的丈夫不是回回這個事實,她最終還是展現了她對丈夫的包容之心。我想,梁君璧這個角色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的缺點,並不是她的信仰價值觀所導致的,她只是在生活方式上、在形式上恪守著自己所信仰的規矩,卻沒能體會到她所信仰的文化的真正內涵。

在全世界,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是多宗教和多民族並存的,不同的宗教文化間、民族間如何融洽共處,國家或者政府到底該採取何種治理理念,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對我們許多人而言都是耳熟能詳的。不管我們的是什麼民族,不管我們的文化習俗、信仰是什麼,我們都是一個大家庭的一份子。如果韓新月生活在我們現如今這個更具開放性和兼容性的時代,也許她的悲劇就不會上演了。愛,應該就像梁君璧的父親梁亦清對玉的愛一樣那麼純粹,為了傳承玉文化,梁亦清奉獻了自己的全部。有了這種純粹的愛,韓新月和楚雁潮自始至終沒能擺脫宗教的束縛的悲劇也許就能避免了。正如我在瀘沽湖聽當地的摩梭人所說的,雖然他們現在是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但是也許說不定以後也會實行一夫一妻制,現在的他們,有的走婚,有的結婚。他們瞭解我們的風俗習慣並予以尊重,我們也瞭解並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我們並沒有因為彼此間的不同而傷害著彼此。不同的文化,在歷史的進程中進行著交流與融合。我相信,愛、尊重與寬容是任何一個優秀文化的基本要義。正是愛、尊重與包容,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

也許我永遠都不會像摩梭女孩那樣走婚,但是並不妨礙和家人、朋友或愛人一起走在“走婚橋”上,因為,在我心中,“走婚橋”的真正含義,是愛,是包容。我想象著,在韓新月生命的最後階段,楚雁潮揹著韓新月走在“走婚橋”上,興許新月還會像她親生母親梁冰玉小時候一樣,抬頭看看那還差幾分沒有盈滿的月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