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張掖”—我為家鄉代言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這就是張掖地名的由來,張掖自位於河西走廊中段,是古絲綢之路重鎮,也是東西方貿易的交匯點。

我的家鄉—張掖是一個除了沒大海,其他地貌景觀都有的一座美麗都市。古有詩讚之曰:“不望祁連山上雪,錯將甘州當江南”。忘了給你們說了,張掖又稱“甘州”,在西魏時因城內甘泉遍地,泉水清冽甘甜而得名—甘州。其“甘肅省”首字“甘”既源於此。

“金張掖”—我為家鄉代言

金張掖—鎮遠樓

金張掖現轄有五個縣—臨澤、高臺、山丹、民樂、肅南,各縣人文風情大相徑庭,其中人文氣息最濃重的莫屬肅南—裕固族,能歌善舞。

臨澤—丹霞地貌+小棗之鄉

家鄉受賜黑河的恩澤,這裡的生民臨澤而居,不負天地恩賜,將農業文明發展到了極致。舉個簡單的例子玉米,當地居民說全中國的每6粒玉米中,就有1粒玉米的種子來自臨澤。玉米以及更多的種子功成名就於臨澤,大多是由於這些種子都是極其抗旱的農作物,而“臨澤小棗”,依然流淌著西北乾旱半乾旱農作物歷史悠遠的基因和血液,她們儘管得益於黑河灌溉而茁壯成長,但無不留下耐旱、耐寒、抗風沙的品格和氣質。

“金張掖”—我為家鄉代言

臨澤—巴丹吉林沙漠

丹霞地貌

七彩丹霞就是張掖丹霞景區,在張掖的臨澤縣,就是張藝謀《三槍》取景的地方,裡面現在還有當初塔的麻子麵館,這個丹霞以色彩見長,像調色板一樣,非常好看。另一個丹霞是冰溝丹霞,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以形見長,顏色沒有七彩丹霞漂亮,但形態萬千,以層級錯落交替、巖壁陡峭、氣勢磅礴、形態豐富、色彩斑斕而稱奇,有七彩峽、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練、七彩湖、七彩大扇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觀。這裡是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的命名地,被專家譽為“張掖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全國第一”,“宮殿丹霞冠華夏”。

“金張掖”—我為家鄉代言

臨澤—丹霞地貌

高臺—紅色革命聖地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爺爺講,很多紅軍被挖坑活埋在山裡,很長一段時間覆蓋在上面的土還在上下浮動,感覺很可憐,好悲壯!後面聽高臺烈士林園簡介這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才知道兩萬多名鐵血戰士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孤軍奮戰在河西走廊,經歷了無數次慘烈的戰鬥。

“金張掖”—我為家鄉代言

紅西路軍—英雄紀念碑

紅西路軍:1936年年底,紅軍進駐臨澤以後,在蓼泉東關小學召開會議,經民主協商推舉李國壁為主席,魯秉禮為副主席,代天秩等八人為委員的中華蘇維埃臨澤縣政府,並積極開展宣傳,號召軍民一致抗日。    

其中西路軍婦女抗日先鋒團又稱婦女獨立團,她是一支正規的婦女武裝隊伍,全軍有1300多人。她們跟男同志一樣,留短髮、打綁腿、身著軍裝、頭戴八角帽,每人配發一支手槍、幾顆手榴彈,一把大刀,一切都跟正規部隊裝備。

“金張掖”—我為家鄉代言

紅西路軍—婦女獨立團

山丹—軍馬場

山丹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屬軍馬場:山丹軍馬場亞洲第一大馬場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下的山丹軍馬場,自漢武帝時開始屯兵養馬,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馬場山丹軍馬場地處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灘,地跨甘肅青海兩省的山丹、民樂、永昌、肅南、門源、祁連6縣。這片大草灘地域廣闊,地勢平坦,土壊肥沃,牧草繁盛,是歷代屯兵養馬之要地。

“金張掖”—我為家鄉代言

一匹匹駿馬

民樂—扁都口

進入7月後,位於張掖市民樂縣祁連山下的油菜花也相應進入盛放期,特別是扁都口一帶的油菜花競相爭豔,迎來最美季節,黃色的油菜花海與草原綠野相連,猶如一塊天然地毯,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美不勝收,構成一幅美麗畫卷。

“金張掖”—我為家鄉代言

民樂—扁都口油菜花

肅南—裕固風情+康樂大草原

“金張掖”—我為家鄉代言

肅南——康樂大草原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身為我們的兄弟姐妹的裕固族,在中國只有唯一一個自治縣——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裕固族人生性豪爽豁達、熱情好客,在交友待客方面非常注意禮節。客人前來,敬獻哈達,主客居首位,然後按輩分、年齡依次就座。 先用奶茶招待,在碗裡放酥油、炒麵、曲拉、奶酪皮,茶後用手抓羊肉、青稞酒招待。在招待大頭目、活佛等人時,不僅獻羊背子,還要獻全羊,以示尊敬。肅南縣又一神奇的旅遊勝地,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沙漠戈壁美景。

“金張掖”—我為家鄉代言

塞外風情—落日餘暉

我想每個人都很熱愛自己的家鄉,我也一樣,深愛著這片生我、養我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