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不以佛陀是獨一無二的,大乘佛教承認過去、現在、未來,有著無量無數的佛陀,乃至相信三界六道所有一切的有情眾生,不論現在信佛與否,將來都有悟道成佛的可能,即釋迦牟尼佛所說 : 人人皆可成佛。因為佛教闡明:佛陀是已解脫煩惱障和所知障的聖者,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德相成佛的可能,但是必須通過修行,悟空性後再跟隨真善知識的教導修行才能解脫煩惱障和所知障。凡是圓證三身五慧、清淨圓滿即是佛,而成佛的教導就是佛教。


佛教之《大乘佛教》


以大乘佛教而言,從凡夫修道的初信位(資糧位)之後到成佛共有五十二位階,必須歷經三大無央數劫(阿僧祇劫)(祇:音-奇),廣修福慧二資糧因緣。依照唐朝三藏法師 玄奘菩薩所作《成唯識論》將成佛之道以唯識五位來說明。


佛教之《大乘佛教》


1.資糧位:於一劫乃至一萬大劫修學初信位到十信位,在信位不退方能繼續修學佛法而不退失。

2.加行位:初住位至六住位,於外門廣修六度萬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進到六住位後修學般若正知見及斷我見之加行,為求證悟第八識如來藏而燻修如來藏空性的知見及五陰十八界空相的現觀,是謂煖、頂、忍、世第一法之四加行。

3.通達位:證悟第八識如來藏入菩薩七住位,也就是大乘別教的真見道位,得般若的總相智(根本無分別智)。依此根本智隨學上地真善知識的教導,在唯識性及唯識相上作觀行,歷經七住位至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修行,漸次生起後得無分別智而通達別相智入於初地,能於三乘經典起勝解與勝行非意識思惟的臆想猜測,名通達位。

4.修習位:從初地直到等覺地,依七住位所證悟之如來藏為根本,專修一切種智及二障習氣種子的斷除,名唯識行。

5.究竟位:是為佛地,一切智慧果德究竟清淨圓滿是名究竟位。然而凡夫入大乘資糧位,歷經不可稱數無央數劫勉力勤修,而成就如此殊勝修證之成佛境界,佛於《寶雲經》中雲:“善男子,如來境界不可思議,無可測量,乃越思,無可觀察。


佛教之《大乘佛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